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罪人  拼音:zuì rén
1.有罪的人。《书经。汤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臣今身无官爵,削夺已尽,身是罪人,漂流靡定,不敢复归藩方。」
2.归罪于人。《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国语辞典》:千古罪人  拼音:qiān gǔ zuì rén
遗臭万年,罪孽深重的人。如:「秦桧害死岳飞,成为千古罪人。」
分类:罪孽深重
《國語辭典》:罪人不帑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治罪仅止本人,不牵连妻子儿女。《史记。卷一○。孝文本纪》:「罪人不帑,不诛无罪。」也作「罪人不孥」。
《國語辭典》:罪人不孥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治罪仅止本人,不牵连妻子儿女。《孟子。梁惠王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也作「罪人不帑」。
《國語辭典》:罪人不孥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治罪仅止本人,不牵连妻子儿女。《孟子。梁惠王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也作「罪人不帑」。
《漢語大詞典》:名教罪人
旧对违背礼教之人的谴称。 宋 袁燮 《又乞归田里第一奏》:“公论弗容,士友交謫,皆以为名教罪人,臣实惧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瓯北控词:“虽曰风流班首,实乃名教罪人。” 吴虞 《明李卓吾别传》:“故于非圣无法者,不得不詆为名教罪人,以求亲媚于君上。”
《國語辭典》:罪隶(罪隸)  拼音:zuì lì
1.罪人家属没入官府为奴。《周礼。秋官。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2.职官名。古时掌理服役各官府,以及一切使令小事。《周礼。秋官。司隶》:「罪隶掌役百官府,与凡有守者,掌使令之小事。」
《國語辭典》:辜人  拼音:gū rén
罪人。《庄子。则阳》:「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
《漢語大詞典》:辜磔
分裂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韩非子·内储说上:“ 荆南 之地, 丽水 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於市,甚众。”
《國語辭典》:交臂  拼音:jiāo bì
1.拱手。多表示恭敬、降服。《战国策。魏策二》:「魏不能支,交臂而听楚。」《南齐书。卷三八。萧赤斧传》:「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2.旧时罪犯双手被交叉绑在背后,称为「交臂」。《庄子。天地》:「睆睆然在缠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守相有罪,车驰诣阙,交臂就死。」
3.胳臂靠著胳臂。表示亲近、接近。《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乃骈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宋。苏轼〈夜值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居。」
4.比喻知心的朋友。南朝宋。谢灵运〈感时赋〉:「相物类以迨已,闵交臂之匪赊。」唐。骆宾王 与博昌父老书:「自解携襟袖,一十五年,交臂存亡,略无半在。」
《國語辭典》:逋逃  拼音:bū táo
1.逃亡的罪人。《书经。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唐。杜甫〈遣遇〉诗:「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2.逃亡。《书经。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儒林外史》第七回:「贞臣良佐,忽为悖逆之人;郡守部曹,竟作逋逃之客。」也作「波涛」、「波逃」、「浮逃」。
《漢語大詞典》:藁砧
亦作“藳砧”。 古代处死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斩之。鈇、“夫”谐音,后因以“藁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藳”一本作“ 藁 ”。 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秋深后,藁砧得请归来时候。” 清 顾炎武 《悼亡》诗:“独坐寒窗望藁砧,宜言偕老记初心。”
《國語辭典》:告诉(告訴)  拼音:gào sù
被害者向高级长官或机关告发,称为「告诉」。《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中和四年七月,李克用奉表自陈,告诉朱全忠上源驿谋杀的事。」明。徐霖《绣襦记》第二二出:「近日闻得东西二肆相争主顾,必来告诉于我,且待审个是非则个。」
《國語辭典》:告诉(告訴)  拼音:gào su
通知。《红楼梦》第六一回:「芳官便又告诉了宝玉,宝玉也慌了。」
《國語辭典》:待报(待報)  拼音:dài bào
准备处决。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犯妇当面,则这个是那待报的女囚。」
《國語辭典》:赭衣  拼音:zhě yī
古代囚犯所穿的红色衣服。后借为囚犯的代称。如:「赭衣塞涂」。《汉书。卷二三。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漢語大詞典》:肆眚
宽赦罪人。春秋·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杜预 注:“赦有罪也。”后汉书·王符传:“论者多曰:‘久不赦则姦轨炽,而吏不制,宜数肆眚以解散之。’此未昭政乱之本源,不察祸福之所生也。”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肆眚措刑,涤瑕荡秽,凡有圆首,纳於欢心。” 宋 苏辙 《明堂贺表》:“明堂礼毕大赦天下者,饗帝尊亲,古今之大典;推恩肆眚,天地之至仁。”
《國語辭典》:遣戍  拼音:qiǎn shù
放逐犯人至边境戍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