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司天台(司天臺)
(1).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考定历数等职。历代设置专官,称太史令。 隋 改太史监, 唐 初改为太史局,以后名称屡改,有秘书阁局、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等名。至 唐 肃宗乾元 元年改为司天台。除占候天象外,并预造来年历颁于天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2).犹天文台。又称观天台。观测天象的建筑。元史·世祖纪七:“太史令 王恂 等言:‘建司天臺於 大都 ,仪象圭表皆铜为之,宜增铜表高至四十尺,则景长而真。’”
《漢語大詞典》:肃启(肅啓)
(1).敬启。书札用语。如:肃启者:顷接训示,敬悉种切。
(2).用于署名之末。如:某某肃启。
分類:署名书札
《國語辭典》:市舶司  拼音:shì bó sī
职官名。唐置,于广州、泉州、杭州等处与域外各国通商,掌蕃货、海舶、徵榷、贸易之事,犹今之海关。宋元明因袭之,清废。
《國語辭典》:鸿胪寺(鴻臚寺)  拼音:hóng lú sì
古代掌朝贡庆吊典仪的官署。《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奉天门,进到奉天殿,里面一片天乐之声,隐隐听见鸿胪寺唱:『排班。』」
《國語辭典》:鸿胪(鴻臚)  拼音:hóng lú
职官名。周置大行人之职,秦称为「典客」,北齐称为「鸿胪寺」。主掌朝贡庆吊的赞导相礼。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漢語大詞典》:激赏库(激賞庫)
宋 代官署名。置于 绍兴 年间,专供边防将士军需物资之用,后兼管供应朝廷和官吏所需用的物资。本隶御营司, 建炎 四年御营司废,改隶枢密院。宋史·职官志二:“三省、枢密院激赏库,三省、枢密院激赏酒库。监官各二人。二库并因 绍兴 用兵,创以备边;后兵罢,专以备堂、东两厨应干宰执支遣。若朝廷军期急速钱物金带,以备激犒;诸军将帅告命綾纸,以备科拨调遣等用;省院府吏胥之给,亦取具焉。”
《漢語大詞典》:市易司
官署名。 宋 王安石 推行市易法时所置。参见“ 市易法 ”。
《漢語大詞典》:市易法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 宋神宗 熙宁 五年(公元1072年)颁布实施,于 汴京 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市易法于 元丰 八年(1085年)后陆续废除。
《漢語大詞典》:司天监(司天監)
(1).职官名。司天台的主管官员。 唐 时始置。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水浒传》第九二回:“使臣进城,宣读令旨,説近来司天监夜观天象,有罡星入犯 晋 地分野,务宜坚守城池,不得有误。”
(2).官署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
《漢語大詞典》:题疏(題疏)
(1).指古代药局配药后,在药物外囊标注药名、服法、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项。《唐律疏议·杂律·医合药不如方》:“诸医为人合药,及题疏、针刺,误不如本方,杀人者,徒二年半。”
(2).署名于寺院疏头,多为资助香火费用。疏,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借指化缘簿。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末]枉了教人题疏。[旦]你衣裳敢是借来?”
(3).犹上奏。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如今求老爷题疏,请朝廷另选精壮的来代职,将官们情愿降级调用。”参见“ 题本 ”。
《國語辭典》:题本(題本)  拼音:tí běn
明、清时,凡有关军事、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的文书。与奏本不同。《红楼梦》第一八回:「贾政方略心意宽畅,又请贾母等到园中,色色斟酌,点缀妥当,再无一些遗漏不当之处了,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
《漢語大詞典》:押缝(押縫)
亦称“ 押尾 ”。 署名于法书两纸首尾缝间。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记与刘无言论书》:“ 魏 晋 以来法书,至 梁 御府藏之,皆是 朱异 ……等题名於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祗是谓书名耳。”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世人多误﹝《兰亭序》﹞宝鑱本为定武本,或云第五行有僧字,盖是时搨本至多,惟此僧 永 所藏为真。又云,当其行间是僧 权 押缝,后 权 字磨灭,曾不知老之将至,误用僧字。”后用于文书、契约的两纸缝间称押缝,用于文书契约的末尾称押尾。
《國語辭典》:匦院(匭院)  拼音:guǐ yuàn
中国古代的民意蒐罗机构。可将民意传达给朝廷,堪称为当今议院的前身。《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
《漢語大詞典》:华坊(華坊)
官署名。指詹事府。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彼华坊与禁苑,常宵盘而昼憩。”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詹事府·华坊
《漢語大詞典》:检署(檢署)
(1).系标签署名,或在封泥上加印。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封蒙约缚,简绳检署,事不如法。”
(2).审查并签署意见。宋书·律历志中:“太子率更令领国子博士 何承天 表更改《元嘉历法》,以月蚀检今冬至日在斗十七,以土圭测影,知冬至已差三日。詔使付外检署。”
《漢語大詞典》:诉理所(訴理所)
官署名。 宋 元祐 元年置。掌重新审理 熙宁 元年正月以后至 元丰 八年三月八日大赦以前,命官与诸色人等判罪案件。如有冤屈,予以申雪。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元年﹞三月辛未……置诉理所,许 熙寧 以来得罪者自言。”亦省称“ 诉理 ”。 宋 岳珂 桯史·永泰挽章:“其二言 元祐 置诉理,所以雪先朝得罪之人。”
《漢語大詞典》:神仙署
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 唐 宿卫近侍官署名, 武后 时置。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唐 宋之问 《景龙四年祠海》诗:“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参见“ 控鹤 ”。
《國語辭典》:控鹤(控鶴)  拼音:kòng hè
1.传说中周灵王太子王子乔骑白鹤在山顶向大家招手的故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后指得道升天。《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2.宿卫近侍之称。唐武后置控鹤府,为近幸之官,以张易之为监。见《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漢語大詞典》:匿名书(匿名書)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书信。多为达到攻讦、恐吓等目的而写。周书·柳庆传:“ 庆 以贼徒既众,似是乌合,既非旧交,必相疑阻,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唐律疏议·斗讼·投匿名书告人罪》:“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冯令 士仁 ,政不善,有投匿名书者,歷詆其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