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汗颜(汗顏)  拼音:hàn yán
因心中羞惭而出汗。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事遂心曰如愿,可愧曰汗颜。」
《國語辭典》:失色  拼音:shī sè
1.对人的表情、态度不庄重。《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失去原本的容色。形容神色因惊惶改变。《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听了,面孔失色,做声不得。」也作「失容」。
《國語辭典》:流汗  拼音:liú hàn
1.出汗。晋。左思〈吴都赋〉:「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泞。」唐。杜甫〈火〉诗:「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2.比喻辛劳。如:「这项浩大的工程是许多人流血流汗才完成的。」
《國語辭典》:腼颜(靦顏)  拼音:tiǎn yán
1.厚著脸皮。如:「腼颜借命」、「腼颜事仇」。《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
2.面带羞惭。唐。杜甫 去矣行:「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高级汉语词典》:愧色
惭愧的神色
分类:愧色
《漢語大詞典》:惭惧(慚懼)
亦作“慙惧”。 羞愧恐惧。汉书·杜周传:“会皇太后女弟 司马君力 与 钦 兄子私通,事上闻, 钦 慙惧,乞骸骨去。”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一》:“臣等叨尘近辅,与闻政几,庇广厦之清阴,饱素飡而终日,方慙惧於无补,何劳苦之足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湘裙 惭惧啜泣,望伯伏谢。”
分類:羞愧恐惧
《國語辭典》:惭惶(慚惶)  拼音:cán huáng
惭愧惶恐。南朝梁。简文帝 答徐摛书:「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以此惭惶,无忘夕惕。」隋。炀萧皇后〈述志赋〉:「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
《國語辭典》:愧汗  拼音:kuì hàn
因羞愧而发汗。形容极为羞愧。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灵衣沾愧汗,仪马困阴兵。」
分類:羞愧出汗
《國語辭典》:惭色(慚色)  拼音:cán sè
羞愧的脸色。《晋书。卷七七。何充传》:「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分類:羞愧脸色
《漢語大詞典》:愧死
极言羞愧。《西湖佳话·西泠韵迹》:“我堂堂男子,既富且贵,反因来迟,不能少申一报,非负心而何?日后冥中相见,岂不愧死!”镜花缘第十二回:“如此谦恭和蔼,可谓脱尽仕途习气。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骄傲俗吏看见,真要愧死!”
分類:羞愧
《國語辭典》:脸红(臉紅)  拼音:liǎn hóng
受事物刺激而脸色发红。《儒林外史》第四回:「二位恐怕脸红,不敢多用,吃了半杯放下。」《红楼梦》第二六回:「四目却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
《漢語大詞典》:惭汗(慚汗)
亦作“慙汗”。 羞愧得出汗。极言羞愧之甚。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食罢自知无所报,空然慙汗仰皇扃。”《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止因王事鞅掌,未得少酬大恩。有累远临,岂不惭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女乃指 福 唾駡, 福 惭汗无以自容。”
《國語辭典》:羞耻(羞恥)  拼音:xiū chǐ
羞愧耻辱。汉。王充《论衡。程材》:「昼夜学问,无所羞耻。」《西游记》第二四回:「呆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其实羞耻难当。」
《漢語大詞典》:赪颜(赬顔)
亦作“頳顏”。
1.犹红颜。指美色。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延长颈,奋玉身,摛朱脣,曜皓齿,頳颜臻,玉貌起。”
2.因羞愧或酒醉而脸红。 唐 韩愈 《朝归》诗:“顾影听其声,赬颜汗渐背。” 明 袁宏道 《答徐见可太府书》之二:“而横遭长者之施,赬颜甚矣。” 清 洪升 《长生殿·见月》:“就是赬颜微怒,泪眼慵抬,便千金何处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酣睡未醒,酒气犹芳,頳颜醉态,倾絶人寰。”
《國語辭典》:羞惭(羞慚)  拼音:xiū cán
面含羞而心惭愧。《西游记》第四二回:「那妖王满面羞惭,不敢回视。」《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说得毓生满面羞惭,只得如数给他。」也作「羞惭」。
分類:羞惭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