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惭沮(慚沮)  拼音:cán jǔ
羞愧沮丧。南朝宋。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应玚〉:「调笑辄酬答,嘲谑无惭沮。」《明史。卷二五三。王应熊传》:「请入对,不许,请归田,许之,乃惭沮而返。」
分類:羞愧沮丧
《漢語大詞典》:惭服(慚服)
亦作“慙伏”。亦作“慙服”。
(1).惭愧而伏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谩駡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慙伏。”
(2).羞愧而心服。汉书·何武传:“而 圣 子宾客为羣盗,得,繫 庐江 , 圣 自以子必死。 武 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 圣 慙服。”周书·李贤传:“ 贤 曰:‘夫人各有志……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於心。’问者慙服。”宋史·焦守节传:“奉使 契丹 ,馆伴 丁求説 指远山谓曰:‘此 黄龙府 也。’ 守节 应声曰:‘ 燕然山 距此几许?’ 求説 惭服。”
《漢語大詞典》:惭腼(慚靦)
羞愧,不好意思。魏书·律历志上:“ 延昌 四年冬,侍中、国子祭酒领著作郎 崔光 表曰:‘……兹业弗成,公私负责,俯仰惭靦。’” 唐 卢照邻 《同崔少监作双槿树赋》序:“词义猥薄,退增惭靦。” 宋 欧阳修 《与蔡省副书》:“昨日无以为礼,深用惭靦。”
《漢語大詞典》:惭悔(慚悔)
亦作“慙悔”。 羞愧后悔。后汉书·鲁恭传:“亭长乃慙悔,还牛,诣狱受罪。” 宋 苏轼 《次韵子由述怀》之二:“陛楯诸郎空雨立,故应惭悔不儒冠。”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悔失两元》:“ 伯敬 始悔至 江 南,轻慢两元,惭悔不安。” 章炳麟 《送印度钵逻罕保什二君序》:“使帝国主义者之羣盗,厚自慙悔。”
分類:羞愧后悔
《國語辭典》:羞赧  拼音:xiū nǎn
害羞而面红。晋。孙绰 情人碧玉歌二首之二:「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袆恐孔明羞赧,乃贺曰:『蜀中之民,知丞相初拔四县,深以为喜。』」
《漢語大詞典》:惭愤(慚憤)
羞愧愤恨。晋书·慕容垂载记:“ 垂 惭愤欧血,因而寝疾。”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苏子美 为赛神会, 李 欲与, 苏 以其任子也,却之。 李 惭愤,致兴大狱。” 郭沫若 《今津纪游》四:“禅师自若,而美人惭愤,跳入庭前池水中,化为大蛇,蟠松而逝。”
分類:羞愧愤恨
《高级汉语词典》:觍颜
羞愧的脸色;厚颜
《漢語大詞典》:惊愧(驚愧)
惊惶羞愧。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黄资深》:“ 黄资深 秀才, 广昌 人,馆于乡里 王氏 。去主家百步许,有妇人自言主家女,来与乱。既久,遂病瘵…… 黄 他日始知其详,大惊愧。”
分類:惊惶羞愧
《漢語大詞典》:腼觍(靦覥)
亦作“ 靦腆 ”。 羞愧貌。《西游记》第二十回:“ 三藏 口中不语,意下沉吟……靦腆难言,半晌不答。”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春蛾暗画羞靦覥,看歌管楼臺当眼。”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 凤生 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 靳以 《生存--献给忘年的好友S》:“ 王大痴 说了一点,又靦覥地低下头去。”
分類:羞愧
《漢語大詞典》:赪然(赬然)
亦作“頳然”。 羞愧脸红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蕃 ﹞再入相,对 宪宗 曰:‘臣路逢中人送节与 吴少阳 ,不胜愤愤。’圣頳然。”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女頳然良久,嚶然而呻曰:‘吾稟老父之命,未能遽答先生,幸先生容之。’”
《漢語大詞典》:惭忝(慚忝)
亦作“慙忝”。 羞愧。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窃承相公特於廊庙间道 稹 诗句,昨又面奉约,令献旧文。战汗悚踊,慙忝无地。”
分類:羞愧
《漢語大詞典》:骍颜(騂顔)
因酒醉、羞愧而脸红。 宋 陆游 《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诗:“重裘犹粟肤,连酌无騂颜。” 清 唐孙华 《英孙》诗:“渠倘生儿似客儿,我反騂颜愧生 瑍 。”
《漢語大詞典》:愧缩(愧縮)
羞愧畏缩。新唐书·韦处厚传:“ 处厚 发十难誚其迂谬, 平叔 愧缩。” 宋 苏轼 《与蔡景繁书》之一:“又念以重罪废斥,不敢復自比数於士友间,但愧缩而已。”
分類:羞愧畏缩
《漢語大詞典》:羞恨
羞愧怨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常被 元帝 所使,每怀羞恨。” 清 王筠 《向晓闺情》诗:“詎忍开朝镜,羞恨掩空扉。” 萧红 《生死场》十四:“ 周大娘 也一定知道 金枝 赚到钱了,因为每个新来的第一次‘赚钱’都是过分的羞恨。”
分類:羞愧怨恨
《漢語大詞典》:羞汗
羞愧得流汗。形容十分羞愧的样子。新唐书·刘洎传:“然顷上书有不称旨,或面穷詰,无不羞汗,恐非所以进言者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缩颈羞汗而退。”
分類:羞愧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