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7,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下一页
吕调羹(字 梦卿 )
阎调羹(字 汝用 号 熊耳 )
庄际昌(字 景说 号 羹若、羹元 名 梦岳 际昌 )
刘调羹(字 仲济 号 依冈 )
关家炳(字 尧文 号 羹素 )
张调鼎(字 太羹 )
姚文燮(字 经三 号 羹湖、听翁、黄檗山樵、黄蘖山樵、泳园 )
王继统(字 伯祥 号 羹湖 )
年羹尧(字 亮工 号 双峰 )
仲是保(字 羹梅 号 翰村 )
杜鼒(字 羹臣 号 毅臣、毅亭 )
李调元(字 羹堂、赞庵、鹤洲 号 雨村、墨庄 )
庄承篯(字 少彭 号 羹堂、古香 )
顾莼(字 希翰、吴羹 号 南雅、息庐 )
其它辞典(续上)
张泌( 张佖 字 子澄 佖 世称 菜羹张家 )吕调羹(字 梦卿 )
阎调羹(字 汝用 号 熊耳 )
庄际昌(字 景说 号 羹若、羹元 名 梦岳 际昌 )
刘调羹(字 仲济 号 依冈 )
关家炳(字 尧文 号 羹素 )
张调鼎(字 太羹 )
姚文燮(字 经三 号 羹湖、听翁、黄檗山樵、黄蘖山樵、泳园 )
王继统(字 伯祥 号 羹湖 )
年羹尧(字 亮工 号 双峰 )
仲是保(字 羹梅 号 翰村 )
杜鼒(字 羹臣 号 毅臣、毅亭 )
李调元(字 羹堂、赞庵、鹤洲 号 雨村、墨庄 )
庄承篯(字 少彭 号 羹堂、古香 )
顾莼(字 希翰、吴羹 号 南雅、息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 【介绍】: 名或作佖。五代、宋间淮南人,一说常州人,字子澄。仕南唐,初为句容尉,曾上书陈治国之道。李煜时征为监察御史,历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改内史舍人。随煜归宋,仍入史馆,迁郎中。工词。性俭朴,人称菜羹张家。煜卒后,每寒食必亲拜其墓,哭甚哀。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张佖,字子澄,淮南(今江苏扬州)人。南唐后主时,登进士第,授句容尉。宋太祖建隆三年(962),上书后主,言为理之要,词甚激切,召为监察御史。官至内史舍人。徐铉称其“调高才逸”(《送张佖郭贲二先辈序》)。生平事迹散见《徐公文集》、马令《南唐书》卷五、《十国春秋》卷二五等。《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断句1联。唐诗汇评
张泌,生卒年不详,唐末五代人。事蜀为舍人。《花间集》载其词二十七首,《全唐诗》存诗一卷,均出《才调集》。或以为即南唐张泌。然南唐张泌后主朝方第进士,入宋后官至谏议大夫,淳化五年尚在,其诗词必不能收入《才调集》及《花间集》,故别是一人。全宋诗
张佖,字子澄,常州(今属江苏)人。仕南唐为句容县尉、考功员外郎,进内史舍人。宋太祖开宝九年(九七六)以右赞善大夫、判刑部,权知荣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太宗太平兴国初以太常博士通判河南府(《宋会要辑稿》仪制七之一七)。淳化三年(九九二)以右谏议大夫判三司都勾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寻为史馆修撰。五年,与范杲等同修国史(同上书卷三五)。《十国春秋》卷二五(作张泌)、三○有传。今录诗二十首。全宋文·卷四一
张佖,字子澄,常州(治今江苏常州)人。南唐后主朝仕为考功员外郎,进中书舍人。入宋,为右赞善大夫、判刑部,权知荣州。太宗淳化初为河南府通判。三年由右谏议大夫判三司都勾院,后为史馆修撰。五年,与范杲等同修国史。《十国春秋》卷三○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三五,《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又,《长编》卷二谓张佖为广陵人,曾为句容尉,《全唐文》卷八七二谓「张泌,一作佖」,盖将张泌与张佖混为一人,此不取其说,存疑待考。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泌事南唐。官句容县尉。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张泌无全集,仅《才调集》及《鼓吹》、《品汇》所录二十馀篇而已。其七言古一篇,乃诗馀之调也。七言律……亦晚唐俊调。《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
此君端己对手。《载酒园诗话又编》
南唐又有张泌,其诗如乌衣、马粪诸郎,虽非干理之才,却无伧父容貌同气,定其诗格,当韦相、李司徒季孟间。《诗学渊源》
张泌……为诗清雅绝尘,绝句尤楚楚有致,虽杜牧、许浑不能过也。
人物简介
维基
吕调羹,字梦卿,山东东昌府濮州备禦所军籍湖广嘉鱼县人。山东乡试第十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三百五名,登第三甲第七十四名进士。初为江西泰和县知县,调曲周。嘉靖丙申年升任兵部主事,守山海关。
人物简介
维基
阎调羹(1573年—17世纪),字汝用,号熊耳,河南汝宁府新蔡县人。阎调羹眼睛明亮、身材清瘦,十九岁时中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河南乡试第十三名举人,曾任开封府陈州学学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会试第九十一名,廷试二甲二十一名进士。初授户部主事,领清江浦提督,历员外、郎中,升山西太原府知府。病假归,起复为山西驿传道副使。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五月,以前参政李邦华患病未任乞休,巡抚奏保其为冀南道参政,七月赴任。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升山东按察使兖西兵备。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升山东右布政使,仍管兖西道副使事,寻转左布政,镇压山东白莲教起事,不得叙功,遂乞骸骨,以大理寺卿致仕归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永春人,字景说,号羹若。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第一。天启初不附魏忠贤,还家不出。庄烈帝即位,起为国子祭酒。维基
庄际昌(1584年—1629年),初名梦岳,字景说(景悦),号羹若,又号羹元,福建泉州府人,祖籍永春县,生于晋江县,明朝状元,政治人物。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生于泉安青阳,应试时改名际昌。万历四十三年(1617年),中乡试第九名。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会试、殿试皆第一。天启元年(1621年),补授翰林院修撰,编修国史。为阉党魏忠贤所排挤,罢归乡里。捐资修筑晋江溜石陡门。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被法办而自尽,际昌被起用为右谕德。途中,升为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文思敏捷,为文立就,每日黎明入朝,夜二更方罢。崇祯二年(1629年)病逝,葬于泉安青阳山左麓。赠詹事府詹事。
人物简介
维基
刘调羹(?—1633年),字仲济,号依冈,河南开封府禹州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授丰县知县,清谨爱民,尤喜作士,丰人立祠祀之。崇祯元年擢湖广道御史,巡中城,值己巳之变,奉命协守德胜门,日夜严核,守御罔懈,叙劳加服俸一级。巡光禄寺,节省七百馀金,奉旨纪录。四年巡按福建,计歼巨寇钟凌秀、刘香仔等,败其党,赎锾除解京外,余五千两,悉籴谷备赈。中丞某公因官评相激,致省民之哗,公为开谕,皆俯首听命,曰:刘公生我。遂有北人不爱钱之谣。复命过家,囊无长物,六年卒,诏颁金恤之。
人物简介
维基
关家炳,字尧文,号羹素,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赐特用进士出身。于府学时,学行静笃、动履端凝,在诸生中岿然具硕望,为文不事追琢。崇祯三年中举人,授南京户部司务厅司务。崇祯十三年中殿试乙榜赐特用出身,升户部主事,监督粮税,祇恪称职,于公事之馀读书赋诗,户部尚书张慎言赞其文而静,最其读礼。甲申之变后南归,杜门咄咄书空忠孝,节义之气勃然皆见于诗。出殡之日,乡里哀悼,所遗图书外,别无馀物。
人物简介
维基
张调鼎(16世纪—1649年2月26日),字太羹,福建建宁府瓯宁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张调鼎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福建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吏部观政,崇祯五年(1632年)获授华亭知县,六年后(1638年)迁官兵部车驾司主事,十二年(1639年)降职为江西按察司检校,十三年升南直隶太平府推官。弘光初年外任常镇副使,负责铸造大炮火药,不久调往温处。隆武二年(1646年),到汀州催饷,隆武帝特别起用文臣守关,以张调鼎为佥都御史督饷,并和赵秉枢守永定关。福京沦陷,他投降清朝,除授广东督学御史;后来支持李成栋反正,自太仆卿擢任兵部右侍郎,晋任尚书。永历二年(1648年),他随同李成栋攻打忠诚府,次年(1649年)兵败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8—1693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经三,号羹湖,晚号听翁,又号黄檗山樵。顺治十六年进士。官福建建宁府推官,屡决疑狱。历直隶雄县知县,云南开化府同知。工诗古文词。善画山水,为时人珍惜。有《昌谷集注》、《无异堂集》、《羹湖诗选》等。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一
姚文燮,字经三,号羹湖,桐城人。顺治己亥进士,由推官历官开化同知。有《羹湖诗选》、《咏园诗集》。维基
姚文燮(1628年—1692年),字经三,号羹湖,又号黄蘖山樵、听翁、泳园,室名无异室、乐耕室。江南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清前期画家、文学家、学者、官员。姚文燮为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甲进士,授福建建宁府(今建瓯县)推官。康熙八年(1669年)改直隶雄县(今河北省雄县)知县。后迁中书太史,官至云南开化府(今文山市)同知、署阿迷州(今开远县)知州。吴三桂举兵反清,姚文燮因不从而下狱,后逃归。居京师三年,辞官回乡,隐居于黄蘖山。年六十余,记忆力急剧退化,发展至文字、姓名不识,医生不知何症,最终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伯祥,号羹湖。诸生。通经史百家,以世乱绝意仕进。常扁舟草服,放浪于荒墟绝屿之间。明亡后,不入城市将二十年。有《羹湖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9—1726 【介绍】: 清汉军镶黄旗人,字亮工,号双峰。年遐龄次子。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授检讨。历任四川巡抚、总督、定西将军,平定西藏乱事。雍正间为抚远大将军,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以功封一等公。旋为世宗猜忌,列大罪九十二款,雍正三年末,赐自尽。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五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汉军旗人。康熙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太保、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维基
年羹尧(1680年3月26日—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安徽怀远,始隶汉军镶白旗,雍正元年抬入汉军镶黄旗,同进士出身,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重要将领。雍正帝的敦肃皇贵妃之兄。年羹尧和隆科多在拥立雍正帝即位时发挥重要作用,人称“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曾平定青海叛乱,晚期未得雍正赏识,被雍正帝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3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羹梅,号翰村。初从同里冯武学诗。后至益都,从赵执信受学。乾隆间旅卒于博山。有《翰村诗稿》。
人物简介
沧海遗珠
杜鼒,字羹臣,号毅臣。山东滨州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历江苏娄县、湖北襄阳知县,官至广西上思知州。著有《听松轩诗》。维基
杜,字羹臣,号毅亭,山东滨州人,进士出身。乾隆二年(1737年)登进士。曾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接替王继祖任娄县知县一职,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王绩接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4—1803 【介绍】: 清四川罗江人,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历官广东提学使、直隶通永兵备道。卒于嘉庆七年十二月间。有《童山诗文集》、《雨村诗话》、《蠢翁词》,又辑有《函海》、《蜀雅》、《粤风》等。晚晴簃诗汇·卷九十一
李调元,字雨村,绵州人。乾隆癸未进士,历官直隶通永兵备道。有《童山诗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庄承篯(1739年7月17日—1788年1月27日,乾隆四年六月十二日-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字少彭,号羹堂,又号古香。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今属苏州市)人,祖籍常州府阳湖县(今属常州市),曾寄籍陕西省西安府咸宁县(今属西安市)。清朝官员。自幼天赋异禀,资质颖异。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七岁时,父庄大中因「与汪华氏聚赌奸宿诡名徐天爵一案」遣戍陕西,母徐氏有疾且祖父庄楷人年老,奉命照料祖、母,未跟随前往陕西。不久,母徐氏去世,承篯居丧携带二个幼弟前往陕西父亲戍地,旅费不足,仅以手推车载弟、自己步行前往陕西,后遂寄籍陕西咸宁。三十年(1765年)由陕西咸宁县籍拔贡生中式乙酉科陕西乡试举人。三十一年(1766年)中式丙戌科第二甲第四十二名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1769年)五月初一日,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三十六年(1771年),以编修差充辛卯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年),以编修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兼分校官分校《永乐大典》。进献家藏南宋萧常《续后汉书》四十七卷。签提《永乐大典》卷七七五六、七七五七。三十九年(1774年),充咸安宫官学总裁。四十一年(1776年),迁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兼充文渊阁校理。四十二年(1777年)五月初二日,敕授儒林郎。后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充三通馆纂修兼校对官、文渊阁校理。四十七年(1782年)二月,乾隆帝赐宴,获赐墨刻如意、彩缎、砚笺、笔墨。四库全书馆进呈永乐大典内指出错误与记过次数清单,庄承篯共记过二十六次。迁翰林院侍讲。四月,记过三次,交吏部察议,销去纪录一次,免罚俸。七月,《四库全书》告成。四十八年(1783年)迁翰林院侍读。七月,差任癸卯科山东乡试正考官。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一日,诰授奉直大夫。二月,于乾清宫考试列第三等,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九月,改授六部主事候补,选补吏部考功司。五十二年(1787年)十二月二十日,卒,年四十九岁。葬于吴县俶字圩周行阡。早年家遭变故,备尝艰辛,生性孝友,独力抚养多位弟、妹至成人,并给予教育,诸弟也依次出仕。庄承篯仕官之后,与族兄庄通敏同官翰林,值宿时则一起承舆进出,维持关照联系;亲族子弟数十人聚集到京师,也延揽不倦,过年时则开筵席招待,以慷慨为乐,并不使人知悉其经济拮据。喜欢赒济急困的友人,曾帮助流徙到京的松江人陆德粲、常州胡实斋学士,因此胡实斋的诗有「深恩直比怜儿女」句。因祖父在家乡、父大中在陕西,不能省亲,曾慨叹:「天伦聚顺之乐,乃真乐也。吾但得祖孙父子萃一堂,平生志愿足矣。」于是千方百计办理借贷,呈请捐纳赎父罪,花费钜万,生活清贫,四十一年(1776年)得到恩旨允许赦归,庄大中到达京师郊外时,承篯出郊迎接,但随后突然得疾,死于旅途中,承篯哭踊哀慕,几不欲生。终生时常受讨债者困扰。曾经在乾隆帝召见对答时,乾隆帝询问庄承篯说话口音不似陕西人,庄承篯回答本籍江苏、父遣戍陕西等事,乾隆帝说:「此所谓塞翁马矣。」同僚认为是得到知遇的开始,但生前始终仅是词臣。生子早殇,之后又不育,继嗣困难,承篯往往暗自悯悼忧伤。姜晟为之作赞:惜丁未冬,刘退谷给事之丧,君往吊焉,翌日而卒。先是,梦至一所,如浮屠老子之宫,中设几案,三见退谷及同官某并坐,虚其左案;君至皆起,指其左曰:『待君久矣。』觉而述之,辄咄咄不乐,初不意妖梦之遽践也。夫鬼神之说,儒者弗道,然以君之内行兼开敏之才,未究厥施,郁伊以殁,所谓生而为英、殁而为神者,以古律今,亦容或有之者欤。
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总督直隶等处提督军营粮饷兼管河道巡抚事年姻愚弟姜晟拜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5—1832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希翰,一字吴羹,号南雅,晚号息庐。嘉庆七年进士,官至通政司副使。素持清议,屡疏言事。工诗文,兼善书画。有《和珅传》、《南雅诗文钞》、《滇南采风录》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七
顾莼,字希翰,一字吴羹,号南雅,长洲人。嘉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通政司副使。有《南雅诗钞》。维基
顾莼(1765年—1832年),字南雅,江苏吴县人。清朝文学家,政治人物。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嘉庆十七年(1812年),大考一等,擢侍读。同年,出督云南学政。途中经过河南,见吏多贪墨,奸民充斥,于是向仁宗密疏,指出若不尽早根治,恐酿巨患。然而未引起朝廷重视,次年果然发生滑县民变。在云南,选士以品行为重,礼遇贤能。任满,充任日讲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迁侍讲学士。宣宗初即位,顾莼上疏,请停捐例。又疏陈“崇君德、正人心、饬官方”三事,得到宣宗嘉许。不久,左都御史松筠出为热河都统,顾莼上疏称松筠人品正直,建议留在皇帝身边。宣宗不满,降顾莼为编修,九年不曾调职。嘉庆年间,顾莼在翰苑担任史官时,主撰和珅传记。和珅曾几次因事被高宗诘问斥责,顾莼秉笔直书。然而送交预览之前,传稿被他人篡改,该部份被删掉。仁宗看后,严厉诘问。大臣于是上呈顾莼原稿,仁宗深切肯定,窜改者被撤职。后来,宣宗阅读《仁宗实录》时,看到此事,对顾莼的直笔赞许不已,想起其此前为松筠之事上疏,必然不是因为徇私,特擢其为右中允。不及一年,顾莼恢复侍讲学士原职。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通政司副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