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颉羹(頡羹)
相传 汉高祖 微时,常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与客来。刮釜底,佯为羹尽,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 高祖 由此怨其嫂。及称帝,乃封其子为 颉羹侯 ,以示不忘旧怨。见《史记·楚元王世家》。后以“頡羹”为讥人吝啬之典。 元 李俊民 《代乐仲和张温甫处督米》:“欲向 田文 弹鋏去,恐因丘嫂頡羹还。” 清 赵翼 《友人以家难系狱论罪悼之》诗:“事异頡羹衔嫂怨,情同冒刃代兄行。”
《漢語大詞典》:尘羹(塵羹)
“尘饭涂羹”之省。 清 黄遵宪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诗:“儘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 陶曾佑 《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昌明暗线,诱掖国民,慎毋弁髦视之,尘羹弃之,鄙琐忽之。” 黄人 《〈清文汇〉序》:“而攄词幽雅,穷理则吐尘羹,订古则谢餖飣。”
《高级汉语词典》:藿羹
豆叶煮成的菜羹。指古代平民吃的粗菜
《骈字类编》:雉羹(雉羹)
礼记内则:蜗醢而菰食,雉羹。疏谓:以蜗为醢,以菰米为饭,以雉为羹,三者味相宜。 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注: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
《骈字类编》:春羹(春羹)
宋 邹浩 戏督潜亨作春羹 先生家□馀玉粒,粉以为饼陪春羹。
《韵府拾遗 庚韵》:鼎羹(鼎羹)
淮南子:乐羊攻中山,其子执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遂降。
《漢語大詞典》:戛羹
《史记·楚元王世家》:“始 高祖 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櫟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 高祖 由此怨其嫂。及 高祖 为帝,封昆弟,而 伯 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 高祖 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 信 为 羹頡侯 。”后因称嫂为“戛羹”。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兄弟》:“常谈谓嫂曰戛羹。”
《漢語大詞典》:骨董羹
取鱼肉蔬菜等杂混烹制而成的羹。 宋 苏轼 《仇池笔记·盘游饭谷董羹》:“ 罗浮 颖老 取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 宋 范成大 《素羹》诗:“氊芋凝酥敌 少城 ,土藷割玉胜 南京 。合和二物归藜糝,新法儂家骨董羹。” 明 李东阳 《谢邵地官汝学馈陶鼎次韵》:“茅柴火底春风软,骨董羹中滋味长。”
《韵府拾遗 庚韵》:无羹(无羹)
易林:刲羊不当,血少无羹。
《骈字类编》:羹颉(羹颉)
汉书楚元王交傅,见上。宾退录:汉高帝封兄子信为羹颉侯,虽以其母轑釜之故然。按括地志实有羹颉山,在妫州怀戎县东南十五里。此注史记者失不引此。颜师古汉书但云颉山一音戛,言其母戛羹釜也。小司马索隐又直为爵号耳,非县邑名,皆弗深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