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鹓毳(鵷毳)
鸳、鹭的羽毛。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鵷毳翔衣带,鹅肪截佩璜。”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鵷毳者,鸳鷺之羽,以饰其衣带。毳,细毛也。’”
分類:羽毛
《漢語大詞典》:尘羽(塵羽)
尘土和羽毛。喻极微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尘羽之积,则沉舟折轴;三至之言,则市虎以成。”
《漢語大詞典》:花毦
用彩色羽毛制作的装饰物。隋书·音乐志下:“伎人皆衣锦绣繒彩。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毦者,殆三万人。”
《漢語大詞典》:凤茸(鳳茸)
形容珍贵的羽毛。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五四:“凤茸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
分類:珍贵羽毛
《漢語大詞典》:大白羽
装有白羽毛的长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单雄信 ﹞尝与 秦王 卒相遇, 秦王 以大白羽射中刃,火出。”
分類:白羽羽毛
《國語辭典》:雀鹰(雀鷹)  拼音:què yīng
动物名。鸟纲鹫鹰目。为最小的鹰类。背、腰及肩均为暗灰色,后颈与腹部为白色,尾部灰褐色,有三条灰黑色横纹。体长二十公分,翼长十六公分,尾长十一公分。雌鸟较雄鸟大。产于温热带山区。也称为「鹞子」、「鹞鹰」。
《國語辭典》:羽毛球  拼音:yǔ máo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由二人或四人在球网的两边各用网拍互击羽毛球,在一定的范围内,羽毛球先著地的一方,便算输了一球。简称为「羽球」。
2.羽毛球运动所使用的球。将长短大小相同的羽毛顺序插在半球形的软木托或小橡皮球的切面周缘,呈喇叭形,亦有用尼龙或塑胶制成者。简称为「羽球」。
《漢語大詞典》: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这里指君王的仪仗。美,形容词用作名词。例如:百姓闻王车马之声,见羽旄之美。——《孟子·梁惠王下
《國語辭典》:鱼狗(魚狗)  拼音:yú gǒu
翠鸟的别名。参见「翠鸟」条。
《國語辭典》:鱼虎(魚虎)  拼音:yú hǔ
1.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鲀形目。生于海中,体短阔似椭圆形,背部侧扁,灰黑色,腹部近圆形,灰白色,全身生棘,触之,则鼓气膨胀成球形。上下颚齿合成一齿板,眼大,胸、尾鳍作扇形,背鳍与臀鳍相对,均黄褐色。有毒,不可食用。
2.翠鸟的别名。参见「翠鸟」条。
《漢語大詞典》:鹓彩(鵷彩)
鵷鸟身上多彩的羽毛。 唐 无名氏 《白鹦鹉赋》:“爱其丰姿冰华,全体玉色,匪鵷彩之争妙,何众禽之比德。”
《國語辭典》:油鸡(油雞)  拼音:yóu jī
1.一种鸡的品种。体肥硕,脚上有毛,羽毛多为黄色或红褐色,所产卵较大。
2.一种食品。将鸡用油与佐料烹制而成。《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时端进菜来,泼满的燕窝,滚肥的海参,大片的鱼翅,以至油鸡酱鸭之类,摆了一桌子。」
《漢語大詞典》:无羽箭(無羽箭)
不缀羽毛的箭。宋史·兵志十一:“﹝ 淳熙 九年﹞ 湖北 、 京西 造纳无羽箭。上曰:‘箭不用羽,可谓精巧。’”
分類:羽毛
《國語辭典》:兀鹫(兀鷲)  拼音:wù jiù
动物名。一种猛禽。体大头小,嘴端弯曲成钩状。头、颈的羽毛稀少,甚至全秃。翼长,视觉敏锐。生活于高原山麓地区,以死尸为主要食物。
《漢語大詞典》:梭服
用鸟的羽毛加工而成的织物。 明 黄省曾 西洋朝贡典录·苏门答腊国:“其贡物:马、犀牛、龙涎、撒哈剌、梭服……硫黄。”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梭服》:“西洋人以鸟毳毛染之,织成段疋,光采夺目,虽垢腻亦莫入。名曰梭服。 明 初贡之天府,颁赐大臣,甚珍贵也。”
《国语辞典》:铩羽而归(铩羽而归)  拼音:shā yǔ ér guī
铩羽指鸟伤了翅膀,羽毛脱落。铩羽而归比喻失意或受挫折而回。如:「这场球赛由于挑战队实力坚强,使得卫冕队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