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庶旄
用以装饰旌旗的各色羽毛。《汉书·礼乐志》:“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颜师古 注:“庶,众也。庶旄翠旌,谓析五采羽,注翠旄之首而为旌耳。”
《漢語大詞典》:纹禽(紋禽)
指羽毛美丽有文彩的鸟,如鸳鸯、孔雀等。 宋 黄庭坚 《两同心》词:“曾共结,合欢罗带;终愿効,比翼纹禽。” 宋 杨无咎 《于中好》词:“梅花摘索穿疎竹,荫纹禽,喜懽相逐。”
《漢語大詞典》:黄鹘(黄鶻)
羽毛黄的鹘。 唐 郑嵎 《津阳门诗》:“赤鹰黄鶻云中来,妖狐狡兔无所依。”自注:“ 申王 有 高丽 赤鹰, 岐王 有北山黄鶻,逸翮奇姿,特异他等。”
分類:羽毛
《漢語大詞典》:幡旄
亦作“ 幡眊 ”。 旌旗的羽毛饰。也指饰有羽毛的旗幡。西京杂记卷一:“每好风日,幡眊光影,照耀一殿,铃镊之声,惊动左右。”西京杂记卷六:“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毦,旍葆、麾盖,照灼涯涘。”梁书·陆襄传:“郡民 鲜于琛 服食脩道法,尝入山採药,拾得五色幡眊。”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幡旄晨隐隐,铃镊夜将将。”
《漢語大詞典》:青秋(青鞦)
喻指雉尾间的青色羽毛。文选·潘岳〈射雉赋〉:“青鞦莎靡,丹臆兰綷。” 徐爰 注:“鞦,夹尾间也……言雉尾间青毛如莎草之靡也。”
犹青春。 明 宋濂 《送黄伴读东还故里》诗之三:“尔年踰二十,文采照青秋。”
《漢語大詞典》:鹫羽(鷲羽)
(1).鹫的羽毛。可制箭羽。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麟胶角触之弓,鷲羽射鵰之箭。”
(2).借指箭。梁书·武帝纪下:“遂使滔天 羯 寇,承问掩蠪,鷲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舆,涂炭黎元,黍离宫室。”
《漢語大詞典》:文翮
羽毛有文彩的鸟。翮,鸟翼。 晋 潘岳 《射雉赋》:“緑柏参差,文翮鳞次。”
《漢語大詞典》:飞髾(飛髾)
飘动的羽毛旗饰。后汉书·马融传:“曳 长庚 之飞髾,载日月之太常。” 李贤 注:“髾,即旌旗所垂之羽毛也。”
分類:飘动羽毛
《漢語大詞典》:羽饰
在箭杆上附加羽饰的式样;亦指箭上的羽毛
用作头饰或头盔装饰品和一簇(如羽毛)
《國語辭典》:鹦哥绿(鸚哥綠)  拼音:yīng gē lǜ
一种颜色。如鹦哥羽色的绿。简称为「鹦绿」。
《漢語大詞典》:丹禽
(1).指凤凰。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或丹禽翔授,或回风三集。”
(2).泛指红色羽毛的鸟。 元 马祖常 《闽浙之交》诗:“石墙遮竹松围屋,时有丹禽哺子归。”
《漢語大詞典》:车羽(車羽)
孟子·告子下:“金重於羽者,岂谓一鉤金与一舆羽之谓者?”本谓一大车羽毛,后以“车羽”比喻数量虽多,但价值不大。 清 唐甄 潜书·非文:“ 秦 以上之言虽少也,重於鉤金; 唐 以下之文虽多乎,轻于车羽。”
《漢語大詞典》:褷褷
(1).众多貌。 唐 柳宗元 《晋问》:“肃肃褷褷,合众灵而成之。”一本作“ 祁祁 ”。
(2).羽毛丰盛貌。 明 高启 《射鸭词》:“行舟莫来使鸭惊,得食忘猜正相鬪,觜唼唼,毛褷褷,潜机一发那得知。”
(3).形容服饰美盛。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九天下兮游人间,裾褷褷兮珮珊珊。”
《漢語大詞典》:斑鹧(斑鷓)
即鷓鸪。因其羽毛黑白相杂,故称斑鷓。 清 赵翼 《食田鸡戏作》诗:“抱竿羹成夸大饗,贵过斑鷓玉面貍。”
《漢語大詞典》:鸾衣(鸞衣)
传说用鸾鸟羽毛编制的衣服。指仙人之衣。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真童凤策,即践金沙;仙女鸞衣,还窥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