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译字官(譯字官)
从事翻译的官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六慰:“本朝亦因其俗,不以华音釐正,馆中译字官,於是失职矣。”
《漢語大詞典》:译解(譯解)
翻译并解说。 陈子展 《〈诗经直解〉凡例》:“译解所据义训,大半取自 王逸 《章句》、 洪兴祖 《补注》。”
分類:翻译解说
《漢語大詞典》:译匠(譯匠)
翻译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佛驮跋陀罗:“ 吴郡 内史 孟顗 ,右卫将军 褚叔度 ,即请 贤 为译匠。”
分類:翻译译者
《漢語大詞典》:译家(譯家)
翻译家。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佛教刚一传播,就曾有个别的译家和名僧的传记出现。”《修辞学习》1986年第2期:“我们许多优秀译家,在介绍外国作家作品上,在传播、交流世界文化上,是劳苦功高的。”
分類:翻译译家
《漢語大詞典》:译籍(譯籍)
经翻译的典籍。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二讲:“这些赞誉,反映出他的翻译所取得的成绩,也反映出他的译籍对后世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類:翻译典籍
《漢語大詞典》:译稿(譯稿)
翻译的文稿。 鲁迅 《准风月谈·为翻译辩护》:“只要已有一种译稿,别一译本就没有书店肯接收出版了。”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他还说,他翻译了 契诃夫 的几个剧本,译稿都带来了。”
分類:翻译文稿
《漢語大詞典》:贞乘(貞乘)
《华严经》和依《华严经》立宗的华严宗。《华严经》于 唐 贞元 年间翻译,又称《贞元经》,简称为“贞乘”。 唐 开元 二十六年 日本 和尚 道璿 携华严章疏返国,为该宗传入 日本 之始。 明 宋濂 《赠令仪藏主序》:“如是乃至 恒河 沙不可筭数之天下,佛法未尝不流布其间,况 震旦 一国邪? 日本 在东海,同为 震旦 之国,又可分疆界之内外邪?此所以同慕贞乘,而至人摄化者,亦未尝遗之也。”
《漢語大詞典》:钟肇政
(1925- )小说家、翻译家。台湾桃园人。台湾大学肄业。曾在东吴大学任教。后主编《台湾文艺》。著有长篇小说《鲁冰花》《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中篇小说《摘茶时节》,短篇小说集《轮回》及译作《歌德自传》等。
《國語辭典》:直译(直譯)  拼音:zhí yì
翻译外国文字时,尽量依原文字句翻译,而不改其语脉风格。
《漢語大詞典》:误译(誤譯)
错误地翻译。 鲁迅 《二心集·风马牛》:“﹝‘牛奶路’﹞其实是‘神奶路’。但白种人是一切‘奶’都叫‘Milk’的,我们看惯了罐头牛奶上的文字,有时就不免于误译,是的,这也是无足怪的事。”
分類:错误翻译
《漢語大詞典》:死译(死譯)
完全拘泥于原文字面的翻译。 茅盾 《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翻译家们的幼稚,水平不高,经验不足,自不待言,因而译品中有错译、误译、死译等也不足为奇。”
《漢語大詞典》:四译馆(四譯館)
清 代所设掌管接待四方邻国贡使和翻译边疆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 清 龚自珍 《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原其故,由百务一諉之四译馆监督,而本司无权也。”参阅《清会典·礼部十四·会同四译馆》
《漢語大詞典》:四夷馆(四夷館)
(1). 北魏 时在 洛阳 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永桥 以南, 圜丘 以北, 伊 洛 之间,夹御道有四夷馆。道,东有四馆:一曰 金陵 ,二曰 燕然 ,三曰 扶桑 ,四曰 崦嵫 。”
(2). 明 永乐 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 蒙古 、 女直 、 西番 、 西天 、 回回 、 百夷 、 高昌 、 缅甸 八馆,后增 八百 、 暹罗 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國語辭典》:通事官  拼音:tōng shì guān
职官名。负责翻译工作。《红楼梦》第五二回:「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他作的诗。」
分類:官名翻译
《漢語大詞典》:同声翻译
会场或剧场中用来进行翻译的电声系统。译员们将演讲词或台词同步译成不同语种,通过电声系统传送。席位上听众可自由选择语种进行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