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佚老
(1).遁世隐居的老人。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 伊川 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 洛阳 。”
(2).使老年或老人安乐。 宋 周必大 《次杨廷秀》诗:“为问龙楼并凤阁,何如佚老及 平原 ?”宋史·礼志十三:“﹝ 绍兴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号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嘉名,但增感慰。’”宋史·职官志十:“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
《國語辭典》:老汉(老漢)  拼音:lǎo hàn
年老男子的自称或他称。元。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第三折:「姐姐,老汉只有一个婆婆,早已亡过。」《十国春秋。卷五三。后蜀六。李如实传》:「末帝怒曰:『憨老汉不足与语。』」
《國語辭典》:老景  拼音:lǎo jǐng
老年时的景况。如:「他晚年孤苦,老景堪怜。」也作「老境」。
《國語辭典》:婆婆  拼音:pó po
1.尊称年老的妇女。宋。王巩《闻见近录。慈圣光献皇后养女范观音》:「温成养母贾氏,宫中谓之贾婆婆。」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兀那婆婆,你为甚么树上拴著这条套绳子,要寻自缢?你说一遍,我试听咱。」
2.妻子称丈夫的母亲。《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媳妇虽是话儿多,自有丈夫与婆婆。」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
3.祖母的俗称。
4.大陆地区喻领导机构或干部。
《國語辭典》:垂暮  拼音:chuí mù
1.傍晚时候。如:「时已垂暮」。
2.比喻年老。宋。张元干〈醉落魄。云鸿影落〉词:「天涯万里情怀恶,年华垂暮犹离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夫人你说这话,我虽垂暮,你却尚是中年。」
《國語辭典》:徐娘  拼音:xú niáng
1.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无容质,年老犹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见《南史。卷一二。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
2.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宋。吕胜己〈鹧鸪天。日日楼心与画眉〉词:「徐娘怪我今疏懒,不及卢郎年少时。」《花月痕》第四三回:「徐娘虽老,丰韵犹存,竟会想出这个令来。」
《漢語大詞典》:徐妃
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 ,名 昭佩 。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乾符 中, 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 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 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 徐娘 ”。
《國語辭典》:爹爹  拼音:diē die
对父亲的称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自此便叫刘相公夫人为『爹爹』『妈妈』,十分孝敬,倍如亲生。」《儒林外史》第四○回:「沈琼枝道:『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甚么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
《國語辭典》:老仆(老僕)  拼音:lǎo pú
1.年老的仆役。如:「老仆忠心耿耿地侍候著主人。」《孽海花》第一九回:「带著老仆金升及两个俊童,轻车简从,先将旱路进京。」
2.谦词。用于老年人自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老道今日为何光降茅舍?』老道道:『老仆特为令爱亲事而来。』」
《漢語大詞典》:次丁
(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晋书·食货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
(2).次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其伤病未愈及家无次丁者,量遣归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家无次丁,父母望其嗣续,室徒四壁,妻儿待以为生,忽际重病弥留,共知不起,老亲垂涕而来握其手,妻子号泣而环跪於牀。”
《漢語大詞典》:华首(華首)
(1).白首。指老年。后汉书·樊準传:“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 李贤 注:“华首,谓白首也。”新唐书·张知謇传:“伯仲华首同贵,时以为荣。” 清 杜浚 《椰冠道人歌》:“椰冠华首日相亲,人见椰冠识道人。”
(2).指美女的秀发。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餘芳。”
《漢語大詞典》:颓年(頽年,穨年)
犹言衰老之年。 晋 陆机 《愍思赋》:“乐来日之有继,伤頽年之莫纂。” 唐 李商隐 《幽居冬暮》诗:“急景忽云暮,頽年寖已衰。” 清 文德翼 《池口阻风》诗:“頽年自笑沧洲客,破浪那能万里期。”
穨年:老年,暮年。 晋 陆机 《愍思赋》:“乐来日之有继,伤穨年之莫纂。”一本作“ 頽年 ”。
《國語辭典》:娘娘  拼音:niáng niáng
称谓:(1)古代对皇后或贵妃的称呼。《三国演义》第三回:「人告何太后曰:『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三侠五义》第一五回:「娘娘不觉失声道:『嗳哟!包卿!苦煞哀家了!』」(2)称女性神明。如:「注生娘娘」。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西顶娘娘庙在万寿寺西八、九里,每至四月,自初一起,开庙半月,繁盛与万寿寺同。」(3)对妇女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家那些娘娘们房里,一个人一个斗大的夜明珠挂在梁上,照的一屋都亮,所以不点蜡烛!」(4)子女对母亲的称呼。《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目连缘起》:「娘娘且是亲生母,我是娘娘亲福(腹)儿。」
《國語辭典》:娘娘(孃孃)  拼音:niáng niáng
称谓。一种对母亲的称呼。《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汉将王陵变》:「傥若一朝拜金阙,莫忘娘娘哺乳恩。」
《國語辭典》:妈妈(媽媽)  拼音:mā ma
称谓:(1)对母亲的称呼。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黄法师醮》:「黄师见夫人在坐,叔介至前,即仆地曰:『妈妈在此,……。』」《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三出》:「奴家爹爹王德用,身为宰执,名号黑王。妈妈两国夫人刘氏。」(2)对年长妇人的称呼。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二出:「东村头张妈妈,西村头李妈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两个见是个妇人,无甚妨碍,便动问道:『妈妈何来?为甚这般苦楚?可对我们说知则个。』」(3)对老妻的称呼。《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张士廉,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衙内告夫人:『妈妈尊察,只取得他来,交为一妳母足矣。』」(4)鸨母。即妓女的假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师师闻道,諕得魂不著体,急离坐位,说与他娘……,李妈妈听得这话,慌忙走去告报与左右二厢捉杀使孙荣。」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妾身是洛阳乐籍张妈妈是也。来到这汴梁闻知这郑一女儿月莲,因不挣钱,赌气要卖。」也称为「妈儿」。(5)婢女对女主人的称呼。《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二出》:「(净、贴)妈妈,莫要提起。(未)照管头撞。(丑)你与我请府眷轿先去,我一面备马来。」《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告妈妈,不是锦儿多口,不如妈妈且归,明日爹爹自归来。」(6)对婆婆的称呼。《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恼得心头火气冲,不知那个是妈妈,不知那个是公公。」
《漢語大詞典》:翁妪(翁嫗)
老翁老妇的并称。多指老年夫妇。《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捉搦歌》:“天生男女共一处,但得两个成翁嫗。” 唐 韩愈 《谴疟鬼》诗:“乘秋作寒热,翁嫗所駡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流转至 万全山 中,翁嫗留治圃。”
《國語辭典》:老太  拼音:lǎo tài
年过半百的人,江北尊称为「老太」。《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