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15,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249  250  251  252  253  255  256  257  25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王元甲(士迁 梅湾居士 )
范晞文(景文 药庄 )
萧𣂏(维斗、惟斗 勤斋 贞敏 )
董师谦(南江 )
赵友直(益之 兰洲、牛山子 世称 师干先生 )
车垓(若绾 经臣 双峰 )
邵桂子(德芳 玄同 雪舟 )
郑思肖(所南、亿翁 忆翁、三外野人 与字 )
释志诚(寂庵 )
阿老瓦丁
叶李(太白、舜玉 亦愚 文简 李 )
常楙(长孺 蒲溪愚叟 )
徐直方(立大 古为 )
林子明(用晦 东岗、东冈 )
林景熙( 景曦 德阳 霁山 )
王元甲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三四○
王元甲,字士迁,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咸淳七年登进士第,官阳江县主簿兼尉事,有惠政。元兵下广州,制置使张镇孙死之,元甲护其丧归葬。宋亡,朝夕望厓门临哭,隐于番禺之沙湾,环其居植梅数十本,徜徉其间,因自号梅湾居士。年七十二卒。见《广东文徵》改编本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钱塘人,字景文,号药庄。太学生。度宗咸淳中上书劾贾似道,贬琼州。元世祖时,程钜夫荐之于朝,不受职,流寓无锡以终。一说擢江浙儒学提举,转长兴丞。有《药庄废稿》、《对床夜话》。
全宋诗
范晞文,字景文,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中太学生,与叶李上书劾贾似道,窜琼州。元至元间以荐授江浙儒学提举,未赴,后流寓无锡以终。事见清嘉庆《无锡金匮县志》卷三○。今录诗三首。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景文,钱塘人。以荐擢江浙儒学提举。有《药庄废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1—1318 【介绍】: 元奉元人,字维斗,一作惟斗,号勤斋。性至孝。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博极群书。侯均谓元有天下百年,惟萧维斗为识字人。屡征,皆不赴。成宗大德末,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除集贤学士、国子祭酒。疾作辞归。卒谥贞敏。□制行甚高,为文立意精深,为一代醇儒。有《勤斋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董师谦,号南江,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别院省试赋魁,为平江府教官(《书斋夜话》卷四)。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 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
宋登科记考
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
车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黄岩人,初名若绾,字经臣,号双峰。车安行从子。度宗咸淳中以特科授迪功郎、浦城尉,不赴。精于经学,尤深于《》,与从兄车若水并传安行学。有《内外服制通释》。
全宋文·卷八一九一
车垓(一二二二——一二七六),原名若绾,后改,字经臣,号双峰,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若水从弟。咸淳中以特奏名授迪功郎、浦城尉,以年老不赴。德祐二年卒,年五十五。传家学,邃于经,尤精于礼。著有《内外服制通释》九卷(今存七卷),仿朱熹《家礼》而补其未备;又有《深衣疑义》。见元柳贯《柳待制文集》卷一二《双峰先生墓表》。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邵桂子,字德芳,号玄同,淳安(今属浙江)人。本姓吴,因鞠于邵氏,从其姓。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授处州教授。宋亡不仕,娶华亭曹泽之女,因家焉。凿池搆屋,名雪舟。卒年八十二。有《雪舟脞录》《雪舟脞稿》等,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四存《慵庵小稿》一卷。事见《慵庵小稿》所附小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末元初福州连江人,字所南,号忆翁,一号三外野人。少为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痛国事日非,叩阙上书,不报。宋亡,隐居吴下,寄食城南报国寺。坐卧未尝北向,闻北语则掩耳走,誓不与北人交接。善诗。工墨兰,自易代后,不画土根。卒年七十八。有诗集《心史》,旧无传本,明末得自苏州承天寺井中,有铁函封缄,世称“铁函心史”。另有《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全宋诗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名与字、号皆宋亡后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为地已为人夺去。元仁宗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乾学《通鉴后篇考异》以为是明末人伪托。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为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心史》为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郑思肖(1241-1318) 字亿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平江(今苏州),坐卧必向南,誓不与北人交往,因号所南。擅画墨兰,兼工墨竹。画兰根不着土,人问故,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耶?" 有《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收诗250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为《心史》,以当时形势无法刊行,遂于晚年将《心史》重缄封好,藏苏州承天寺眢井中,直至明崇祯十一年(1638)始被发现,藏一大铁盒中,外写"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 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之,每尽一篇辄热血"腾跃一度",曰:"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
全宋文·卷八三三一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所南,号忆翁(一作亿翁),又号三外野人,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寓居吴县(今江苏苏州)。郑起子。为太学上舍生,尝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扣阍上书,辞切直,忤当路,不报。宋亡隐居,改今名,及字与号皆示不忘于宋。坐卧不北向,扁其室曰「本穴世界」,隐指「大宋」也。岁时伏腊辄野哭南拜,闻北语必掩耳疾走。精绘墨兰,国亡后,为兰不画土,意谓宋朝疆土已为元人所夺。尝谋举事讨元复宋,未果。无妻无子,郁郁而终。卒于元延祐五年,年七十八。着作存世者有《心史》七卷、《文集》一卷、《一百二十图诗》一卷、《锦钱余笑》一卷、《太极祭鍊内法》三卷。见正德《姑苏志》卷五五及所撰诸文。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志诚。缙山杨氏子。父林。以勇材事太祖。为都元帅。母房氏。生二子。师为长。有出世志。年十六。父母为娶妇不从。强逼之。剪发而逃。入京师。礼七代宗师。出家受大戒。师跪而请名。宗师问尔何志。对曰。诚而已。遂以命之。自号寂庵。志业精勤。风神爽朗。显密要义。游刃若虚。谨持犯之科。弘慈摄之行。至元丁丑岁。为大都路禅录。丁亥。主清安寺。明年。得隙地都之灵桩里。建广化兰若。居之。受徒匡众。道望益隆。成宗践位。降玺书赐号静炤妙行大禅师。诸路头陀教门都提点。师平生多异迹。通灵感化。惊耳悸目之事。人莫测是凡是圣。尝静居。有异气缕结。作善财合掌形。在师上。夜寝。人见有白光洞胸。经时不散。有时群雀。聚师头顶上。如立朽株。都人邹氏女。为魑魅所凭且久。师以念珠拂之立止。尝有所见宗师。遣其徒李纯辈四人往江南。踰年不返。师坐见李至。且问其介及宗教事。甚悉。有顷李果至。所言无不合。又一日。见许善友从保定来。言寂炤师没。已而果然。若此甚众。尝有盗入室戒勿捕。或横逆相加置弗较。大德乙巳秋。将化。手书发菩提心论。并金字戒本。授弟子法云。语以宗门事曰。吾将行矣。然香易服。右胁果足。而逝。寿六十五。阇维。得五色舍利三十二粒。塔于清安寺傍。自入道至涅槃。垂五十年。弊衣粗食。持诸部密咒。仡仡朝夕。未尝以寒暑暂废。精专之功。自能至灵。是亦澄什之流亚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西域木发里人。善造炮。至元八年,与亦思马因征至京师。后从阿里海牙破潭州、静江等郡,悉赖其力。授管军总管,累官回回炮手军匠副万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2—1292 【介绍】: 宋元间杭州人,字太白,一字舜玉,号亦愚。宋末补京学生,与同舍生上书攻贾似道,窜漳州。似道败,得自便。宋亡,隐富春山。元至元十四年,征为浙西道儒学提举。二十三年,应征至京师,受世祖召见,陈历代帝王成败得失之故。乃颜叛北边,李密启用汉军步战,师果奏捷。授尚书左丞,始定至元钞法,又请立太学。谏止迁江南宋宗室及大姓于北方。升右丞。卒谥文简。
全宋诗
叶李(一二四二~一二九二),字太白,一字舜玉,号亦愚,富阳(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五年(一二六四)以太学生应诏上书劾贾似道,窜漳州。似道败,得自便。元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授浙西道儒学提举。官至尚书右丞。二十九年卒,年五十一。《元史》卷一七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元诗纪事
李字太白,号亦愚,杭州人。至元十四年举授浙西道儒学提举,官至尚书右丞。谥文简。 癸辛杂识:叶亦愚名李,先为叶山所攻,后为李性学所窘,遂以此饮恨而死。盖二人正寓其姓名云。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太白,一字舜玉,号亦愚,杭人。官浙西儒学提举。世祖召见,特拜御史中丞,商议中书省事,固辞,授尚书右丞。卒谥文简。
常楙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2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寓居嘉兴,字长孺。常同曾孙。理宗淳祐七年进士。调婺州推官,疏决滞讼,以剸繁裁剧称。历通判临安,知广德军。拜监察御史,知无不言。为两浙转运使,禁戢吏奸,新筑海晏塘。知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皆有惠政。恭帝德祐元年,拜吏部尚书,次年拜参知政事。为夏士林缴驳,拜疏出关。
全宋诗
常楙(?~一二八二),字长孺,号蒲溪愚叟,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调常熟尉,改婺州推官。景定元年(一二六○)知嘉定县(清光绪《嘉定县志》卷一一)。迁通判临安府,知广德军,除监察御史,出为两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郎。度宗咸淳六年(一二七○)知平江府。七年,知绍兴府(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二)。召为刑部侍郎。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除吏部尚书。二年,参知政事。后六年卒。《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全宋文·卷八二四七
常楙(?——一二八二),字长孺,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同曾孙。淳祐七年,举进士,调常熟尉。历临安通判,知广德军,拜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郎,知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德祐元年拜吏部尚书,二年拜参知政事。至元十九年卒。《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徐直方,字立大,号古为,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以进《易解》,授史馆编校(《宋史》卷四六《度宗本纪》)。迁广东经略使。后特授起居郎兼侍郎。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为右正言(明嘉靖《广信府志》卷一六,《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子明(一二四二~一三○二),字用晦,号东岗,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领两浙漕荐。摄浙西安抚司干官。元世祖至元中摄桐庐簿,寻为分水教谕。成宗大德六年卒,年六十一。为月泉吟社第十六名,署名玉华吟客。事见《桐江集》卷八《林东岗用晦墓志铭》。
元诗纪事
子明号东冈,分水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景曦。宋温州平阳人,字德阳,号霁山。度宗咸淳七年,自太学生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元兵南下,遂不仕。杨琏真伽发宋诸陵,景熙与唐珏等觅得高、孝二陵遗骨,葬于绍兴兰渚山。后往来吴越二十余年。有《霁山集》等。
全宋诗
林景熙(一二四二~一三一○),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太学上舍释褐,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元武宗至大三年卒于家,年六十九。有文集《白石稿》十卷,诗《白石樵唱》六卷,均已佚。今本《霁山先生文集》乃明吕洪编定,凡五卷,其中诗三卷,文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元章祖程《题白石樵唱》、明吕洪《霁山先生文集序》。 林景熙诗,以《霁山先生文集·白石樵唱》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冯彬刻本(简称嘉靖本;藏北京图书馆)和清康熙吴崧梅氏刻本(简称康熙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元诗纪事
景熙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人。宋咸淳辛未上舍释褐,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庚戌,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