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116,分1875页显示  上一页  260  261  262  263  264  266  267  268  26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南雅(柏堂 )
释咸静( 戏鱼 )
释善直(一庵 )
释圆智(松堂 )
释圆济(子淳 )
释坚璧(古岩 )
释天游( 典牛 )
释如本(归云 )
释如胜(佛灯 )
释子温(别称 温日观、玛瑙颠 仲言 日观、知非子、温葡萄、知归子 )
释子言(别称 子言庵主 智陀 )
释守仁(且庵 )
释守缘(随庵 史 )
释居昱( 昱法华 )
释居静(愚丘 杨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南雅,号柏堂。住温州龙翔寺。为南岳下十七世,西禅懒庵鼎需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咸静,俗姓高,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住楚州胜因寺,号戏鱼,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应乾禅师法嗣。后居涟漪天宁寺,卒,年七十一。《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直,号一庵,德安云梦(今属湖北)人。初参宗杲于回雁峰下。住白兆、保宁,迁建康府蒋山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圆智,号松堂。住临安府显宁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长灵守卓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圆济,号子淳。住婺州普济寺,为青原下十三世,金山宁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坚璧,号古岩。历住雪峰寺、瑞岩寺、雪窦寺。为青原下十五世,石窗法恭禅师法嗣。有《古岩璧禅师语》,收入《续古尊语要》卷二。事见本《语录》。今录诗三十六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天游,俗姓郑,成都(今属四川)人。出世云盖寺,次迁隆兴府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文准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成都人,俗姓郑,号典牛。幼习儒业。试郡庠,复试梓州,皆予贡籍。寻于庐山出家。参湛堂于泐潭,脱然得悟。居隆兴府云岩寺,说法有湛堂之风。后庵于武宁,终身不出。年近百岁示寂。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天游自号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业儒。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会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邀其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示众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师闻脱然悟入。出世于云盖。迁灵岩说法大有湛堂之风。尝和忠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师闻述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秖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天游,字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习儒业,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邀与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示众曰: ‘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天游闻之,脱然悟入。出世于云盖,迁云岩,说法有湛堂之风。尝和忠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天游遂述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秪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本,号归云,台城(今河北邯郸西南)人。住抚州疏山寺。为南岳下十六世,灵隐佛海慧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胜,号佛灯。住台州瑞岩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净因继成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子温,字仲言,号日观,又号知非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季元初,萍海四方,止杭之玛瑙寺。善草书,喜画葡萄,世号温葡萄。事见《珊瑚网》卷三一引龙惕子题识。今录诗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嘉兴华亭人,字仲言,号日观,又号知非子。善草书。作水墨葡萄自成一家,其枝叶皆草书法,世号“温葡萄”,时贵贽金求之不可得。性嗜酒,好短衣,佯狂于市。宋末住杭州玛瑙寺。
元诗纪事
子温字仲言,号日观,华亭人。宋亡,出家住杭之玛瑙寺。
槜李诗系·卷三十
子温,字仲言,号日观,又号知归子,桐乡屠甸村寂照寺僧也。又常居杭州玛瑙寺,善画葡萄,枝蔓皆合草书法。时写诗文于上。性嗜酒,豪饮不羁。然杨总统饮以酒,则不一沾唇。见辄骂曰:“掘坟贼。”时鲜于伯机得怪松一株,移值斋前,呼为支离叟。日观时过之,醉即抱支离叟,或歌或泣,每索汤浴。伯机必躬进澡豆云。尝在朱宣慰家作画题一诗。朱虽武夫,雅敬日观,轩然笑曰:“我果会卖芦柴和尚知我厚酬之见。”《尧山堂外纪》广平宋无赠日观诗云:“玉山道人苍壁立,胸潴万斛松煤汁。吐作千年古怪藤,犹带西湖烟雨湿。元气淋漓草木活,太阴菌蠢虫蛇蛰。须萦翠雾瘦蛟走,睛抉玄珠黑龙泣。神剜鬼刻字崛奇,水精火齐光陆离。天魔擎来青帝宝,鲸波涌出珊瑚枝。墨花酣春马乳涨,醉梦渴想西凉婆。风窗秋疑蠹叶语,露架夜忆虬柯垂。须臾掩卷何所见,月落庭空无影时。”句曲张雨诗云:“日观一饮西凉酒,解写葡萄绝代无。请师截断葛藤路,还我黑月摩尼珠。”钱唐马臻诗云:“老衲抟空无,混沌为之辟。拔得天地根,不假雨露力。寒藤挂鬼眼,累累冷光碧。骊龙亦惊猜,夜半风霆急。”浦城杨载诗云:“日观作葡萄,电扫无踪迹。谁于故纸上,点缀辨墨笔。西天十万里,来往仅瞬息。败阙固不小,遗下履一只。”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宋亡。又有玛瑙寺颠僧。豪饮不羁。往往出愤世语。善𦘕葡萄枝蔓虬。结写诗文于上。寓意深远。杨总统。以名酒啖之。终不濡唇。见辄骂曰。掘坟贼。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子言庵主,号智陀,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南太平镇)人。初到大随,闻举石头和尚示众偈,倏然领旨。归隐彭州土溪,凿石崖为室,居三十年,化风盛播。为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仁,号且庵,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住真州长芦寺。为南岳下十六世,乌巨雪堂道行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缘,号随庵,俗姓史,汉州(今四川广汉)人。年十三病目,去家依栖禅慧目能禅师圆具。出峡依宝峰,领悟。留五年,西归寓中岩。郡守邵溥挽师开法栖禅,迁无为、中岩。为南岳下十六世,宝峰择明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居昱,俗姓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诗于林逋。童稚时即礼僧愿舍,诵《法华经》,七日而周,号昱法华。夏竦表为沙弥(《嘉定赤城志》卷三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居静,号愚丘,俗姓杨,成都(今属四川)人。少依白马寺出家,复师事南堂禅师。住东岩寺,终潼川护圣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居静,乾道间住嘉州夹江(今四川夹江)毗卢禅院。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居静号愚丘。成都杨氏子也。年十四依白马寺安慧出家。闻南堂禅师道望往谒。堂举香严枯木里龙吟话诘之。静于言下大悟。一日堂问曰。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静曰。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堂矍然曰。这小厮儿静珍重便行。后出世住东岩。尝谓众曰。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傥或未然更与尔分作十门。各各印證自心。还得稳当也未。第一须信有教外别传。第二知有教外别传。第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第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第五须具择法眼。第六须要行鸟道玄路。第七须文武兼济。第八须摧邪显正。第九须大机大用。第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录床子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秖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老子未放尔在。又偈曰。十门纲要掌中施。会得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居静,字愚丘,成都杨氏子也。年十四,依白马寺安慧出家。闻南堂禅师道望,往谒。堂举香严“枯木里龙吟”话诘之,静于言下大悟。一日,堂问曰:“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静曰:“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堂矍然曰:“这小厮儿。”静珍重便行。后出世住东岩,尝谓众曰:“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傥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各印證自心,还得稳当也未。第一,须信有教外别传。第二,知有教外别传。第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第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隐密。第五,须具择法眼。第六,须要行鸟道玄路。第七,须文武兼济。第八,须摧邪显正。第九,须大机大用。第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录床子,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秪向虚头,他时阎老子未放你在。”又偈曰:“十门纲要掌中施,会得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