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114,分1875页显示  上一页  270  271  272  273  274  276  277  278  27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黄春伯(天谷 )
黄春伯(天谷 )
黄铸(亦颜 乙山 )
龚士卨(石庐 )
龚文焕(菊岩 )
龚郯( 昙伯 南峰居士 )
龚霆松(艮所 )
刘完素(守真 通元处士 世称 寒凉派 )
折彦质(仲古 葆真居士 )
施宜生( 达、逵 明望、必达 三住老人 )
汪大猷(仲嘉 适斋 庄靖、文忠 )
沈长卿(文伯 审斋居士 )
洪遵(景严 小隐 文安 )
释昙密(混源 卢 )
鲍彪(文虎 知命老人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春伯,号天谷,与白玉蟾有联句。事见《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春伯,号天谷。与葛长庚有交。事见《后村诗话》卷二。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铸,字亦颜(《绝妙好词笺》作晞颜),号乙山,邵武(今属福建)人。登进士。理宗朝知柳州。有《玉签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六五
龚士卨,号石庐,景定前后人。尝作《老子道德经序》。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龚文焕,号菊岩,洞霄宫道士(《洞霄诗集》卷七)。今录诗二首。
龚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剡。宋福州宁德人,字昙伯,号南峰居士。早从朱熹学,不务口耳,一意躬行。晚与同门杨复辩论理气先后之说,甚有造诣。有诗文杂著。
龚霆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信州贵溪人,号艮所。潜心理学,曾为汉阳教授。入元不仕,教授讲学以终。尝折衷朱、陆两家之说,作《四书朱陆会同注释》,时称“朱陆忠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0—1200 【介绍】: 金河间人,字守真,号通元处士。行医不仕。治病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为金元四家之一,人称寒凉派。有《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和《素问玄机原病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字仲古,号葆真居士。折可适子。高宗绍兴六年,累官签书枢密院事,寻罢。秦桧为相,以彦质为赵鼎所引,安置郴州。有《葆真居士集》。
全宋诗
折彦质(?~一一六○),字仲古,号葆真居士,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徙河西府谷(今陕西府谷县)(《姑溪后集》卷二○附《折公墓志铭》)。可适子。钦宗靖康初为河东制置使,坐丧师责海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二九)。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起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四年,擢枢密都承旨。六年,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与赵鼎同罢。七年,起知福州。九年,落职。秦桧死后起知广州,移洪州。三十年(《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二之二四作三十一年),卒于潭州。《两宋名贤小集》存《葆真居士集》一卷。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七七、九八、一○七、一二七、一七一、一七四、一八三、一八五。 折彦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参校美国会图书馆藏抄本(简称抄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五一
折彦质(?——一一六○),字仲古,号葆真居士,可适子,云中(今山西大同)人。靖康初为枢密院都承旨,河北东路宣抚判官,以丧师贬海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绍兴三年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四年,改知静江府。六年二月权参知政事,三月签书枢密院事,十二月罢。七年知福州。秦桧为相,以彦质为赵鼎所引,安置郴州。二十五年桧死,起知广州。二十六年改知洪州。三十年卒于潭州。著有《葆真居士集》(存)。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五三、职官六九之二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七七、九八、一○七、一二七、一八五,《大金吊伐录》卷二,《宋史》卷二八《高宗纪》五、卷三一《高宗纪》八、卷一九三《兵志》七、卷二一三《宰辅表》四,《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0 【介绍】: 宋邵武人,原名达,字明望。徽宗政和四年擢第,授颍州教授。钦宗靖康元年走江南。以罪北逃事伪齐。齐废归金,累迁翰林侍讲学士。金完颜亮正隆四年使宋贺正旦,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及“笔来”暗示金将南侵。使还,其副使告发,被烹死。
全宋诗
施宜生(?~一一六○),字明望,原名逵,字必达,邵武(一作浦城、一作建阳,均属福建)人。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擢上舍第,试学官,授颍州教授。金兵入汴,避走江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名编管婺州。北投刘豫,为大总管府议事官。金废豫,仕金,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故自号三住老人。金正隆四年(一一五九),为正旦使使宋。时金造舟调兵准备南侵,施以隐语“今日北风甚劲”暗示宋臣张焘,使回被告发,烹而死。事见《耆旧续闻》卷六、《中州集》卷二,《金史》卷七九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中州集
宜生字明望,浦城人。宣和末,为颍州教官。仕齐,仕国朝,官至翰林学士,自号三住老人。有集行于世。赋柳云:朱门处处临官道,流水年年绕禁宫。草书云:临池翕忽云雾集,舞剑浩荡波涛翻。山谷草书云:行所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社日云:浊涧回湍激,青烟弄晚晖。缘随春酒熟,分与故山违。社鼓喧林莽,孤城隐翠微。山花羞未发,燕子喜先归。又云:割少诙谐语,分均宰制功。灵祇依古树,醉叟泥村童。万里开耕稼,三时顺雨风。行春从此乐,著意酒杯中。初在颍州日,从赵德麟游,颇得苏门沾丐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0—1200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仲嘉,号适斋。汪思温子。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礼部员外郎。兼庄文太子侍讲,多寓规戒。迁秘书少监,修五朝会要。兼崇政殿说书、给事中,孝宗每访以政事,多所建议。权刑部侍郎,以新旧刑法相抵牾,请降诏编纂,书成上进。出使金国,还改权吏部尚书。后知泉州,改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卒谥庄靖,一谥文忠。有《适斋存稿》等。
全宋诗
汪大猷(一一二○~一二○○),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以父荫授江山尉。十五年,第进士。历婺州金华、严州建德县丞,知昆山县。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累官权刑部侍郎。七年,奉祠。起知泉州,改知隆兴府。以事落职,南康军居住。光宗绍熙二年致仕。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敷文阁学士,六年卒,年八十一。有《适斋存稿》,已佚。事见《攻愧集》卷八八《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四八六一
汪大猷(一一二○——一二○○),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绍兴七年,以父恩补官,授衢州江山县尉。登十五年进士第,授金华县丞,迁知昆山县。入朝为大宗丞兼吏部郎官,又兼吏部侍郎、太子左谕德、侍讲,迁秘书少监,修五朝会要。孝宗每访以政事,大猷多所建白,甚为孝宗所称,累迁兼吏部尚书。后出知泉州,改知隆兴府,为江西安抚使。因事罢职,后复为敷文阁待制,升学士。庆元六年卒,年八十一,谥文忠。著有《适斋存稿》、《备忘》、《训鉴》等书,惜皆不传。见周必大所撰《汪公神道碑》(《文忠集》卷六七),《宋史》卷四○○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沈长卿(?~一一六○),字文伯,号审斋居士,归安(今浙江湖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吴兴志》卷八○)。历临安府观察推官,婺州教授。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通判常州,改严州。二十五年因讪谤勒停除名,化州编管。三十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一六八、一八四)。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九七
沈长卿(?——一一六○),字文伯,号审斋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靖康初为太学生,上书言陈东事,劾李邦彦误国。建炎二年第进士,累官临安府观察推官、婺州州学教授。绍兴五年,除秘书省正字。十八年,通判常州,移严州。二十五年,以赋诗讥和议,编管化州。后复用,官至左朝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三十年,叶义问使金,辟为书状官,至燕而病,比还,卒于保州。著有《西汉总类》二十六卷、《春秋比事》二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职官七○之九、职官七八之四五,《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宋史翼》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0—1174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景严,号小隐。洪适弟。以荫补承务郎。高宗绍兴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擢为秘书省正字。南宋词科中选即入馆,自遵始。父皓自金还,为秦桧贬谪,遵亦外放,通判常、婺、越三州。桧死,复入为正字,累官翰林学士。孝宗隆兴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累进资政殿学士。卒谥文安。好收藏历代钱币,通晓本朝翰苑故实。有《泉志》、《翰苑群书》、《小隐集》等。
全宋诗
洪遵(一一二○~一一七四),字景严,号小隐,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皓次子、适弟。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中博学宏词科,赐进士出身,为秘书正字。通判常、婺、越三州。二十八年,拜起居舍人,累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三十一年,知平江府。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同知枢密院事,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乾道六年(一一七○),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淳熙元年卒,年五十五,谥文安。有《小隐集》,已佚。清劳格所辑《小隐集》一卷,有文无诗。事见清洪汝奎《洪文安公年谱》,《宋史》卷三七三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四八五五
洪遵(一一二○——一一七四),字景严,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皓次子,适弟。绍兴十二年试中博学宏词科,赐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南宋词科中选即授馆职,实自遵始。出通判常、婺、越三州,复入为正字,兼权直学士院,拜起居舍人,迁起居郎。二十九年,拜中书舍人。次年,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又次年,出知平江府。孝宗即位,拜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同知枢密院事。为言者所劾,解官奉祠。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复徙知建康府,为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累进资政殿学士。淳熙元年卒,年五十五,谥文安。其著述有《订正史记真本》(存)、《翰苑遗事》(存)、《翰苑群书》(存)、《泉志》(存)、《谱双》(存)、《洪氏集验方》(存)、《小隐集》等。见《宋史》卷三七三《洪皓传》附子遵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昙密(一一二○~一一八八),号混源,俗姓卢,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二去家,师资福道荣。十六圆具,习台教,弃依大慧于径山。后历访名宿,无省发。之泉南教忠求决于晦庵。偶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即往梅阳,参见妙喜,历四载。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出住苕溪上方,次迁台城、紫箨、鸿福、万年。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诏居净慈。十五年示寂,年六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教忠晦庵弥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五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昙密号混源。天台卢氏子也。生即英敏颖异匪凡。幼失荫天志怀高迈。初依邑之资福道荣研穷竺教。十六圆具足戒登大僧籍。大小律部莹无瑕疵。精习天台教观。而于顿渐偏圆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诸掌。一日叹曰。教乘之妙无得而称。但未离于名言终非见性。不若更衣从别传之学。倘有隙见足快生平。闻大慧唱道径山。腰包礼谒。又访雪巢一此庵元诸公。皆无省发。于是从闽而之泉南。投教忠光和尚。俾职维那。闻忠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呈偈。忠诘玄沙未彻之语。对酬无滞。始嘱曰。子此后方可见大慧也。于是受教辞往梅阳。服勤四载。慧尝登座焉。出世奉诏住持净慈大弘教忠之道。户外之履常满。示寂塔于本山之西北隅。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昙密,字混源,天台卢氏子也。生即英敏,颖异匪凡。幼失所天,志怀高迈。初依邑之资福道荣,研穷竺教。十六圆具,登大僧籍。大小律部,莹无瑕疵,精习天台教观,而于顿渐偏圆性具理毒之旨,如指诸掌。一日,叹曰:“教乘之妙无得而称,但未离于名言,终非见性,不若更衣从别传之学,倘有隙见,足快生平。”闻大慧唱道径山,顶笠谒之。又访雪巢一、此庵元诸公皆无省发,于是从闽而之泉南,投教忠光。因职维那,闻忠举香严击竹因缘,豁然契悟,呈偈,忠诘玄沙未彻之语,对酬无滞,始嘱曰:“子此后方可见大慧也。”于是受教辞往梅阳,服勤四载,慧尝命分座。出住净慈,大宏教忠之道,户外履常满。示寂,塔于寺西北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龙泉人,一作缙云人,字文虎。高宗绍兴中,为司封员外郎,请老致仕。笃学守道,精史学。有《鲍氏战国策注》、《杜诗注》、《书解》。
全宋诗
鲍彪,字文虎,龙泉(今属浙江)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绍兴二十六年(一一五六),以太学博士累迁司封员外郎(明成化《处州府志》卷一三)。有《战国策注》十卷等。事见清道光《缙云县志》卷一一。
全宋文·卷四○二九
鲍彪(一○九一——?),字文虎,自号知命老人,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建炎二年以甲科及第,处选调二十年。绍兴中历官左宣教郎、太常博士,迁守尚书司封员外郎。绍兴三十年,年七十,特授左奉议郎、守司封员外郎致仕。彪清介端悫,博物洽闻,著有《战国策校注》(存)、《杜诗注》、《书解》。见《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一○、职官七七之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一八二,《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