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114,分1875页显示 上一页 280 281 282 283 284 286 287 288 289 下一页
陈岩肖(字 子象 号 西郊野叟 )
何熙志(字 忠远 号 东山先生 )
周孚(字 信道 号 蠹斋 )
孙逢吉(字 从之 号 静阅先生 献简 )
左光庆(字 君锡 号 善善道人 )
戴机(字 伯度 号 艺堂 )
林国钧(字 公秉 号 回年居士 )
沈瀛(字 子寿 号 竹斋 )
王份(字 文孺 号 臞庵居士 )
王质(字 景文 号 雪山 )
程介(号 盘隐 )
程洵(字 允夫、钦国 号 克庵、翠林逸民 其斋 )
蔡元定(字 季通 号 西山 文节 世称 西山先生 )
傅梦泉(字 子渊 号 若水 世称 曾潭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陈善(字 敬甫、子兼 号 秋塘、潮溪、潮溪先生 )陈岩肖(字 子象 号 西郊野叟 )
何熙志(字 忠远 号 东山先生 )
周孚(字 信道 号 蠹斋 )
孙逢吉(字 从之 号 静阅先生 献简 )
左光庆(字 君锡 号 善善道人 )
戴机(字 伯度 号 艺堂 )
林国钧(字 公秉 号 回年居士 )
沈瀛(字 子寿 号 竹斋 )
王份(字 文孺 号 臞庵居士 )
王质(字 景文 号 雪山 )
程介(号 盘隐 )
程洵(字 允夫、钦国 号 克庵、翠林逸民 其斋 )
蔡元定(字 季通 号 西山 文节 世称 西山先生 )
傅梦泉(字 子渊 号 若水 世称 曾潭先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罗源人,字敬甫,又字子兼,号秋塘,又号潮溪。高宗绍兴间为太学生,时秦桧当国,慷慨论言,力诋和议。有《雪篷夜话》、《扪虱新话》。全宋诗
陈善,字子兼(一作谦),自号潮溪先生,罗源(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间为太学生,力诋和议,主司畏秦桧,不敢录。及桧死,始登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第,授太学录。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为左迪功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扪虱新话》传世。事见清道光《罗源县志》卷一七、一九。今录诗二首。全宋诗
陈善,字子兼,号秋塘,福州罗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间由太学第进士,未授官而卒。有《扪虱新话》传世。事见《扪虱新话》卷首宋陈益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0前—1174后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一作东阳人,字子象,号西郊野叟。陈阙子。高宗绍兴八年以任子中词科。累官兵部侍郎。有《庚溪诗话》。全宋诗
陈岩肖,字子象,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赐同进士出身。二十五年,由秀州教授改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俄兼权考功郎官,为礼部员外郎,寻兼权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九、一七○)。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除秘书少监,二年,权工部侍郎(《南宋馆阁录》卷七)。三年,知台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九)。官至兵部侍郎。著有《庚溪诗话》二卷。事见《金华先民传》卷四。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四二四五
陈岩肖,字子象,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其父靖康中守汴京战死,岩肖得以任子为官,绍兴中为建康府司法参军。八年,试博学宏词合格,赐同进士出身。后为秀州州学教授,于学舍为秦桧父子立祠,秦熺荐用之。二十五年,擢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俄兼工部郎官,除祠部员外郎,兼中书门下省检正。二十六年秦桧死后,为台官论罢。孝宗初,为礼部员外郎。乾道元年,除秘书少监。二年,权工部侍郎,寻除兵部侍郎兼侍讲。三年,出知台州。淳熙中,奉祠,复起知台州。十一年,与宫观。著有《庚溪诗话》二卷(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九、一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九,《南宋馆阁录》卷七,《盘洲文集》卷二一,《宋史全文》卷二四下、二六下、二七上,《敬乡录》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嘉州龙游人,一作夹江人,字忠远。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善属文。晁公武荐为台属,除御史台检法官。全宋诗
何熙志,字忠远(《金石萃编》卷一五○),夹江(今属四川)人,一作龙游(今四川乐山)人。高宗绍兴间进士,以晁公武荐为御史台检法。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二)。事见清同治《嘉定府志》卷三四。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四四三○
何熙志,字忠远,号东山先生,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绍兴八年进士及第,晁公武荐为台属,除御史台检法官。乾道七年任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淳熙初为潼川府路提刑。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首,《万姓统谱》卷三四,《金石萃编》卷一五○《潼川府学泮桥记》,同治《嘉定府志》卷三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77 【介绍】: 宋济南人,寓居丹徒,字信道,号蠹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诗,文章不事雕绘。有《蠹斋铅刀编》。全宋诗
周孚(一一三五~一一七七),字信道,先世济南(今属山东),寓居丹徒(今属江苏)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登第十年始官真州教授。淳熙四年卒于官(本集陈珙序),年四十三。曾著书驳郑樵《诗辨妄》。有《蠹斋铅刀编》三十卷、《非诗辨妄》二卷。事见《嘉定镇江志》附录、《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周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附录之拾遗诗及明抄本多出的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五八一九
周孚(一一三五——一一七七),字信道,号蠹斋,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寓丹徒(今江苏镇江)。乾道二年进士,官真州教授。工诗,与辛弃疾善。淳熙四年卒,年四十三。著有《蠹斋铅刀编》三十二卷(存)。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宋史翼》卷二八,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六,《四库提要辨證》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9 【介绍】: 宋吉州龙泉人,字从之,自号静阅先生。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萍乡县,以能闻。累迁秘书郎。光宗绍熙二年应诏上书八事,擢右正言。在谏台七十日,上章二十。出为湖南提刑,召为秘书监,兼吏部侍郎。时朱熹、彭龟年先后被贬,逢吉上书抗辩,忤怒韩侂胄,出知太平州,奉祠卒。全宋文·卷五八二九
孙逢吉(一一三五——一一九九),字从之,号静阅先生,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隆兴元年进士,授郴州司户,历常德教授、知萍乡县。绍熙元年迁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擢右正言。出为湖南提刑,以秘书监召,兼吏部侍郎。会彭龟年论韩侂胄专僭,出补郡,逢吉力争之,遂忤侂胄,出知太平州,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起知赣州。庆元五年卒,年六十五,谥献简。与弟逢年、逢辰皆有文学行义,时称「孙氏三龙」。见楼钥《献简孙公神道碑》(《攻愧集》卷九六),《宋史》卷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85 【介绍】: 金蓟州人,字君锡,号善善道人。左渊子,以荫补阁门祗候。官至右宣徽使。能诗,善篆隶,尤工大字。一时岩庙榜署多出其手。任职亦勤慎周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5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公秉。高宗朝授承议郎。为人好施与,闻乡人贫乏者,暗中助以资财。尝建红泉义学,置义田以赡从学之士。年九十,齿发落而复生,作亭名“回年”,因号回年居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兴人,字子寿,号竹斋。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仕宦四十余年,绌于王官。再入郡,三佐帅幕。平生嗜文字如性命。有《竹斋词》、《沈子寿文集》。全宋诗
沈瀛,字子寿,号竹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二)。淳熙四年(一一七七)知梧州(同上书职官七二之一七)。有《竹斋词》、《沈子寿文集》各一卷,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一二《沈子寿文集序》,清乾隆《湖州府志》卷一九、三一。全宋文·卷五四一九
沈瀛,字子寿,号竹斋,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自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历任太平州、常州教授,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枢密院编修官,知梧州、江州,三佐帅幕。平生嗜文字若性命。有《沈子寿文集》、《竹斋词》(存)。见《水心文集》卷一二《沈子寿文集序》,《于湖集》卷一三,《艾轩集》卷二,《攻愧集》卷三七,《贵耳集》卷中,《入蜀记》卷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七、选举二○之二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六○
王份,字文孺,吴江(今江苏吴江)人。隆兴中以特恩补大冶令。为政尚宽恕,修学养士。在县七年,一日登西塞山诵张志和《渔父词》,即致仕归。筑室于雪滩,号臞庵居士。见《君郡志》卷一四,同治《苏州府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89 【介绍】: 宋郓州人,后徙兴国,字景文,号雪山。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官太学正。孝宗时,屡易宰相,质上疏极论,忌者言其年少好异论,被罢职。后为枢密院编修官。虞允文当国,荐质可为右正言,时中贵用事,惮质,阴沮之,遂奉祠以终。博通经史,善为文。有《雪山集》、《绍陶录》、《诗总闻》等。全宋诗
王质(一一三五~一一八九),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年二十三游太学,与九江王阮齐名。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召试馆职,为言者论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先后入汪澈荆襄、张浚江淮幕。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入为太学正,旋以建言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六)。会虞允文宣抚川陕,辟质偕行。入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时虞允文当国,荐可右正言,复为曾觌所沮(《宋史》卷三八三《虞允文传》),出通判荆南府,改吉州,皆不行,奉祠山居。淳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五。有《雪山集》、《绍陶录》、《诗总闻》等传世。事见《雪山集》卷首王阮序、卷五《退文序》、卷八《与赵丞相书》,《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王质诗,《雪山集》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孔氏微波榭抄本(简称孔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嘉庆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藏北京图书馆);《绍陶录》二卷,亦以四库本为底本,校以清康熙翁栻校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清乾隆孔氏微波榭抄本(简称孔本)。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七卷。全宋文·卷五八○五
王质(?——一一八八),字景文,号雪山,其先郓州(治今山东郓城)人,后徙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博通经史,善属文,游太学,有时名。中绍兴三十年进士第。御史中丞汪澈宣谕荆襄,枢密使张浚都督江淮,皆辟为属官。入为太学正,上疏论政事,忌者谓其好异论,罢职去。虞允文宣抚川陕,偕行。再入朝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枢密院编修官。后奉祠家居,淳熙十五年卒。著有《诗总闻》二十卷(存)、文集四十卷、《夷坚别志》二十四卷、《正法世谱》、《绍陶录》二卷(存)、《林泉结契》五卷(存)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又见《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四四、五四,《宋史》卷二○二、二○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程介,号盘隐,婺源(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知荣州(《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六)。有《盘隐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上、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全宋文·卷五八二六
程介,淳熙初知荣州。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6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允夫,号克庵,又号翠林逸民。程鼎子。为朱熹内弟。从学于熹,与之往复论为学之要及克己之功。历任庐陵录参,与新任主管官不协,去官。有《尊德性斋小集》、《三苏纪年》等。全宋诗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内弟,从熹学,家有道问学斋,熹为之易名为尊德性斋。累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授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吉州录事参军。宁宗庆元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著作不见著录,明嘉靖九年(一五三○)裔从孙程资得敝稿于其伯父孟河家,并由其友梅鹗补脱订讹,刊为《尊德性斋小集》三卷。事见本集卷首程资序及补遗程瞳《程克庵传》。 程洵诗,以清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尊德性斋小集》为底本,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五八三○
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初字钦国,后更字允夫,号克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朱熹内弟。尝以「尊德性」名其斋。举进士不第,后以特恩授信州文学,历衡阳主簿,调庐陵录参,以「伪学」去官。庆元二年卒,年六十二。有《三苏纪年》十卷、《尊德性斋小集》十卷。见周必大《克庵先生尊德性斋小集序》,程曈《程克庵传》(《尊德性斋小集》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8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季通,号西山。蔡发子。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熹视为讲友。宁宗庆元间,沈继祖等上疏攻击朱熹,连及元定,被编管道州。道至春陵,来学者日众。卒谥文节。博涉群书,深究义理。其学问多寓于朱熹书集中,熹疏释“四书”,作《易传》、《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其往复参订。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全宋诗
蔡元定(一一三五~一一九八),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发子。孝宗乾道间从朱熹学,熹扣其学,以为不当在弟子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尤袤、杨万里荐于朝,以病辞。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韩侂胄专政,开伪学之禁。二年,以布衣谪道州。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四。有《律吕新书》等,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其诗文为《西山公集》一卷。事见《云庄刘文简公文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宋元学案》卷六二有传。今录诗十八首。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蔡元定(一一三五——一一九八),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发子。长从朱熹学,韩侂胄禁伪学,谪道州。庆元四年卒,年六十四,后追谥文节。著有《大衍详说》、《律吕新书》(存)、《燕乐原辩》、《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洪范解》、《八阵图说》、《阴符经解》、《运气节略》、《脉书》及《诗柬杂说》若干卷。见《刘云庄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子渊,号若水。从陆九渊学,九渊论及门人,以为第一。孝宗淳熙二年进士。任衡阳教授。历宁都县令,邑号称难治,而以道化之,不逾年,俗大变。迁清江通判,卒于官。尝讲学曾潭之浒,学者称曾潭先生。全宋诗
傅梦泉,字子渊,新城(今江西黎川)人。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为衡州教授。宁宗庆元间历知宁都、清江县,卒于官。清道光《清江县志》卷五有传。全宋文·卷六三六四
傅梦泉,字子渊,号若水,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陆九渊高弟。淳熙二年进士,教授衡阳。庆元初知宁都,有政声。迁清江判,卒于官。尝讲学曾潭之浒,学者称曾潭先生。见《絜斋集》卷八《跋子渊兄弟行实》,《敝帚稿略补遗》《傅子渊祠堂记》,《宋元学案》卷七七,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嘉靖《赣州府志》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