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118,分1875页显示 上一页 390 391 392 393 394 396 397 398 399 下一页
陈必敬(号 乐所 )
颜丙(字 守中 号 如如居士 )
高镕(字 声玉 号 悦云 )
僧性澄(字 湛堂 号 越溪 孙 佛海大师 )
包廷藻(字 文叔 号 南涧 )
王德元(字 仲德 号 东门子 )
俞肇(字 伯初 号 复庵 )
周达观(字 达可 号 草庭逸民 )
柯谦(字 自牧 号 山斋 )
胡遂孙(字 成甫 号 竹洲 )
袁桷(字 伯长 号 清容居士 文清 陈留郡公 )
郑洪(字 君举 号 素轩 )
龚璛(字 子敬 号 谷阳生 )
乔篑成(字 达之 号 仲山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希坦(号 率庵 )陈必敬(号 乐所 )
颜丙(字 守中 号 如如居士 )
高镕(字 声玉 号 悦云 )
僧性澄(字 湛堂 号 越溪 孙 佛海大师 )
包廷藻(字 文叔 号 南涧 )
王德元(字 仲德 号 东门子 )
俞肇(字 伯初 号 复庵 )
周达观(字 达可 号 草庭逸民 )
柯谦(字 自牧 号 山斋 )
胡遂孙(字 成甫 号 竹洲 )
袁桷(字 伯长 号 清容居士 文清 陈留郡公 )
郑洪(字 君举 号 素轩 )
龚璛(字 子敬 号 谷阳生 )
乔篑成(字 达之 号 仲山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必敬,号乐所,同安(今福建厦门)人。宋末应举不第,遂不复出。尝与邱葵讲明濂洛遗学。有《诗联遗文》,已佚。清嘉庆《同安县志》卷二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颜丙,字守中,号如如居士。宋末领乡荐。后弃儒入释,逝于邵武清凉寺。事见清嘉庆《顺昌县志》卷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42 【介绍】: 元僧。会稽人,字湛堂,号越溪。俗姓孙。四岁能诵经,世祖至元中出家,习法华诸经。英宗召至京师,校正《无量寿佛》等经,赐号佛海大师。历居杭之三天竺,预知终期,端坐而卒。有《金刚经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和《弥陀经句解》等。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性澄字湛堂号越溪。绍兴会稽孙氏子也。父满母姜氏。梦日轮从空而堕。既觉日光犹照其榻遂生师。四岁常戏拈笔为佛像。授以佛经即能成诵若宿习焉。元至元丙子投石门殊律师祝发受具。石门谓。三世诸佛戒为根本乃教探律藏。而通其遮性双单止持作犯之义。乙酉依佛鉴铦公习天台教观。谒云梦泽法师于南竺普福。泽一见深加器重。历居清班要职。因天台国清实台宗讲寺后易为禅。乃不远数千里走京师。具奏寺之建置颠末旧制之由。元世祖赐玺书复之。已而欲东渡鸭绿游高丽求天台遗书。闻其国有事遂寝。大德乙巳出住杭之东竺丁未吴越大旱师率众说法祷雨格应岁饥民死无以敛。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至大戊申迁南竺之演福。至治辛酉驿召入京。问道于明仁殿。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赐无量寿佛等经各若干卷。事竣辞归特赐金襕衣。将行俄有旨即白莲寺建水陆大无遮会。时丞相东平忠献王请升座说法。事闻宠赉尤渥。赐号佛海大师。泰定甲子住上天竺。九年至顺壬午六月朔忽挝鼓告众曰。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无益世缘有限。虽愧不敏古德风烈犹或可攀。竟拂衣归天竺之云外斋。岁馀还越之佛果。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昼夜。屡感瑞应。一日月旦众以常仪问讯。师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其可把玩乎。烦点视衣钵用表无常。众为念佛。止曰。佛须自念。明晨却送别。黎明众集遂端坐而逝。阅世七十有八。坐六十有四夏。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全身窆于清泰塔院。所著有金刚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弥陀经句解及仁王经如意轮咒经科。并行世。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性澄,字湛堂,号越溪,会稽孙氏子也。父满,母姜氏梦日轮从空而堕,既觉,日光犹照其榻,遂生澄。四岁常戏拈笔为佛像,授以佛经即能成诵。元至元丙子,投石门殊律师祝发受具。石门谓“三世诸佛,戒为根本”,乃命探律藏而通其遮、性、双、单、止持、作犯之义。乙酉,依佛鉴铦公习天台教观,谒云梦泽于南竺普福。泽一见深加器重,历居清要。以天台国清实台宗讲寺,后易为禅,乃不远数千里走京师,具奏寺之建置颠末,旧制之由。元世祖赐玺书复之。已而欲东渡鸭绿,游高丽,求天台遗书,闻其国有事,遂寝。大德乙巳,出住杭之东竺。丁未,吴越大旱,澄率众说法祷雨,上格苍穹,甘霖立应。岁饥,民死无以歛,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至大戊申,迁南竺之演福。至治辛酉,驿召入京,问道于明仁殿,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赐《无量寿佛》等经,各若干卷。事竣辞归,特赐金襕衣。将行,俄有旨,即白莲寺建水陆大无遮会。时丞相东平忠献王,请升座说法,事闻,龙赉尤渥,赐号“佛海大师”。泰定甲子,住上天竺,劬苦九载,不倦津梁。至顺壬午六月朔,忽挝鼓告众曰:“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无益,世缘有限,虽愧不敏,古德风烈,犹或可攀。”竟拂衣归天竺之云外斋岁馀,还越之佛果,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书夜,屡感瑞应。一日诘旦,众以常仪问讯,澄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其可把玩乎?烦点视衣钵,用表无常。”众为念佛,止曰:“佛须自念。”明晨却送别,黎明众集,遂端坐而逝。阅世七十有八,坐六十有四夏。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全身窆于清泰塔院。所著有《金刚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弥陀经句解》及《仁王经、如意轮咒经科》,并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36 【介绍】: 元婺州路义乌人,字文叔,号南涧。居乡授徒,宋濂尝师事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64 【介绍】: 元东平路人,字仲德,自号东门子。本女真抹撚氏。习全真道教。顺帝至元六年主峄阳碧云宫,后游历诸方。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自牧,号山斋,天台人。元贞初,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历江浙儒学提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徽州路绩溪人,字成甫,号竹洲。元初为本县教谕,历太平州学正、浮梁州学教授。成宗元贞间迁庐州路学教授,未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27 【介绍】: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元诗选
桷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也。童子时有能文名,部使者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交荐之,改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疏十议以进。礼官推其博,多采用者。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进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同修国史。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泰定初辞归,卒年六十有一。赠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伯长初师事剡源戴帅初。稍长,在王深宁之门,复从舒岳祥游。家固多藏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其学最为有本。及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家居以后,修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翰墨所传,极于海内。所著有《易说》、《春秋说》及《清容居士集》五十卷。元兴,承金宋之季,遗山元裕之以鸿朗高华之作振起于中州,而郝伯常、刘梦吉之徒继之。故北方之学,至中统、至元而大盛。赵子昂以宋王孙入仕,风流儒雅,冠绝一时。邓善之、袁伯长辈从而和之,而诗学又为之一变。于是虞、杨、范、揭,一时并起,至治、天历之盛,实开于大德、延祐之间。伯长没后二十馀年,会修宋、辽、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最多。故家文物,萃于东南,百年以来,流风未坠,论者以伯长实有功焉,良不诬也。词学图录
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书院山长。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属浙江)人。有《清容居士集》。甬上耆旧诗·卷三
字伯长,袁氏最为世族。公少负异才,读先世遗书,至穷日夜。初事戴剡原,稍长,在王深宁先生之门,复从舒岳祥游,尽传诸公之学。既家有赐书,又亲见中原文献,得接风流,故其学最为有本。以辟茂异,授丽泽书院长,用荐入国史院,历翰林院直学士、侍讲。早引年归里。公在翰林三十年,上郊祀定制十议,纂脩三朝大典,酌定宪令,疏请购宋、辽、金三代遗书,一时制词、碑版、高文典册,多出公手。家居以后,脩辟南园故址,结小亭,读书其中。翰墨所传,极于海内。卒年六十二,赠行参知政事陈留郡。公自宋南渡,而后吾乡学者以多识相尚。文清得王氏之传,其于近世礼乐之因革,官阀之选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诸家之略录,俱能溯源执本,得其旨归。浙河以东,于斯为盛。公尝言:余少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公所自责,俱深中学者之弊,故具述之。至公殁二十馀年,会脩宋、辽、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国遗文故事,唯公家上藏书数千卷,足备典实,至今袁氏尚盛。余初选此集,其后人即手钞世,传遗草见示,数百年文献未坠于地,斯可谓故家矣。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长,庆元人。举茂才异等授丽泽书院山长以荐累擢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历侍讲学士卒谥文清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永嘉人,一作三衢人,字君举,号素轩,善诗。有《素轩集》。元诗选
洪字君举,号素轩。有诗一卷,为秀水曹侍郎溶家藏本,题其简端,云是永嘉人,盖本诸赖良《大雅集》也。而朱检讨彝尊云,尝见鲜于伯机题《赵子固水仙卷》称元贞二年正月同馀杭盛元仁、三衢郑君举观于困学斋,则君举乃三衢人也。未详孰是?俟更考之。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君举,永嘉人。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七
洪字君举,永嘉人,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31 【介绍】: 元镇江人,居吴中,字子敬。文章卓伟殊绝,自成一家。历和静、学道二书院山长,改宁国路儒学教授。后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有《存悔斋稿》。元诗选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其于持论如此。维基百科
龚璛,字子敬,号谷阳生,高邮人。龚卿潗之子,自高邮徙平江(今江苏吴县)。与戴表元、仇远等人友好。早为在徐琬幕下,后担任和靖书院山长、学道书院山长。晚年以浙江儒学副提举退休。宋亡,不食而卒。有《存悔斋稿》。钦定四库全书·存悔斋稿·提要
(臣)等谨案:存悔斋稿一卷,补遗一卷,元龚璛撰。璛字子敬,自高邮迁居平江。父潗,宋末官司农卿,国亡不食卒。璛少为宪使徐琰辟置幕下,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路者交荐其宜居馆阁,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主簿,改宜春丞,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所著有存悔斋诗稿一卷。明朱存理复辑其佚篇,为补遗一卷附之。盖存理作铁网珊瑚行世,所见前人书画题跋为多,故所录往往得之手迹也。盛仪嘉靖维扬志称璛善属文,刻意学书,有晋人风度。盖亦一时知名之士。而篇什所存无几,当已不免散佚。然其诗格伉爽,颇能自出清新,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开生面者焉。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恭校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大都人,字达之,号仲山。至元十八年任秘书郎。历两浙运司副使、江浙行省员外郎、翰林直学士,出为东平路总管。皇庆二年迁瑞州路,终饶州路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