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19,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393 394 395 396 397 399 400 401 402 下一页
黄傅(字 梦弼 号 白露山人 )
黄元恭(字 资理 号 省庵 )
黄炜(字 日升 号 东楼 )
刘瑞(字 德符、德夫 号 五清 文肃 )
华从智(字 允贞 号 三山 )
华塑(字 汝英 号 东溪 )
席书(字 文同 号 元山 )
方良永(字 寿卿 号 松厓、松崖 简肃 )
毛澄(字 宪清 号 白斋 文简 庙号 武宗 )
沈霁(字 子公 号 东海老人 )
田嵓(字 景瞻 号 南山 )
聂贤(字 承之 号 凤山 荣襄 )
葛浩(字 天宏 号 两溪 )
许天锡(字 启衷 号 洞江 )
其它辞典(续上)
鲍楠(字 子良 号 寐斋、龙山 )黄傅(字 梦弼 号 白露山人 )
黄元恭(字 资理 号 省庵 )
黄炜(字 日升 号 东楼 )
刘瑞(字 德符、德夫 号 五清 文肃 )
华从智(字 允贞 号 三山 )
华塑(字 汝英 号 东溪 )
席书(字 文同 号 元山 )
方良永(字 寿卿 号 松厓、松崖 简肃 )
毛澄(字 宪清 号 白斋 文简 庙号 武宗 )
沈霁(字 子公 号 东海老人 )
田嵓(字 景瞻 号 南山 )
聂贤(字 承之 号 凤山 荣襄 )
葛浩(字 天宏 号 两溪 )
许天锡(字 启衷 号 洞江 )
人物简介
维基
鲍楠(1460年—1505年),字子良,号寐斋,又号龙山,南直隶徽州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朝官员。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进士。历官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浙江司主事,升贵州司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梦弼。弘治三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有《白露山人遗稿》。维基
黄傅,字梦弼,别号白露山人,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民籍。官至监察御史。浙江乡试第四十九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资理,号省庵,致斋先生从子也,以进士授工部营缮主事,所司职与内监相关,公未尝稍为屈。一日,司礼大珰以诸曹疏下,公当入领。故事,领疏曹官既受疏,北面揖,大珰南面报揖。公谓疏在若手犹可,既授我而南面报揖,何也?且左顺门上所常御,岂而南面地?竟出弗顾,诸珰俱以强项郎呼之。庚戌,京师戒严,廷臣举公将才,公内脩守具,奉命行视南郛址,筑卢沟桥,俱立办,后竟无名其功者。时相嵩方擅命,公疏其状罪,乞早窜僇,以谢天下。疏巳入银台矣,尚书文公明爱其才,密从司礼取公疏毁之,然相嵩已稍闻之,遂坐公他事,谪判漳州,稍迁南兵部郎,出为河南兵备。复以忤抚军李,遂罢归,卒于家。所著有漫游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日升,号东楼。弘治三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性刚廉,用法平恕,忤权贵归。有《蓬窗类记》。维基
黄炜,字日升,河南汝宁府人,直隶苏州卫官籍。应天府乡试第六十四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第十四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5 【介绍】: 明四川内江人,字德符,号五清。弘治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遇事常有论建。正德初上疏请召用章懋、王鏊等人。刘瑾用事,即谢病。以贫不能还乡,依从母子李充嗣居澧州。瑾榜之为奸党,削籍罚米,因而更贫,授徒自给。瑾诛,复官。嘉靖初,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卒于官。谥文肃。有《五清集》、《外台集》。明诗纪事·丁签·卷七
瑞字德符,内江人。弘治丙辰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以忤刘瑾除名。瑾诛,起浙江提学副使,进南太仆少卿,就迁礼部侍郎。卒赠尚书。隆庆初,追谥文肃。有《五清先生集》十八卷、《外台集》六卷。 (《静志居诗话》:五清先生正德丁丑以按察副使提督浙江学政,广购经史子集,发十一府儒学公贮备览。每册隶书于序尾,钤以关防。今各府俱散夫人间,子每每见之,惟湖州府学尚多存者。予家听纱施宿、张淏《会稽》二志,乃其所储本也。公有《五清先生集》十八卷,又《外台集》六卷。访二末获也。 田按:何大复有《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云:「天台文宿冲紫霄,先生捧敕驰星轺。越山桃李花万树,春色早渡钱塘潮。忆昨先生遭斥逐,漂泊湖湘望巴蜀。九江鸿雁春冥冥,七泽龙蛇昼盘曲。」史称刘瑾用事,瑞即谢病,贫不能还乡,依李充嗣于澧,瑾榜瑞为奸党。此诗所谓「斥逐漂泊」,纪其事也。《五清集》世所罕见,予从《全蜀艺文志》获诗二首,亟登之。维基
刘瑞(1461年—1525年),字德夫(德符),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民籍。四川乡试第六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明武宗时,疏陈进言推荐官吏等,后因刘瑾擅政,借病辞职。刘瑾定其为奸党,命罚米输塞上。刘瑾被诛后,担任副使督浙江学校,召为南京太仆少卿。嘉靖二年,由南京太常卿升任礼部右侍郎。之后因大礼议起,其偕九卿合疏反对。嘉靖四年去世,赠礼部尚书。隆庆初年,谥文肃。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从智(1461-1542),字允贞,号三山。明无锡人。德子。子华金为按察副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塑(1461-1531),字汝英,号东溪,无锡人。淳朴端谨,交友多山林韦布,生平涉猎书史,尤喜白氏集,著诗不事雕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1527 【介绍】: 明四川遂宁人,字文同,号元山。弘治三年进士。授郯城知县,历官户部员外郎,因云南灾异,上疏言源在朝廷弊政。嘉靖初,“大礼”议起,书揣帝意,草疏示桂萼,萼然之,具疏并上之,遂由兵部右侍郎迁礼部尚书。遇事敢为,多切谏。性颇偏愎,又因“大礼”得进,为时论不喜。有《大礼集议》、《漕船志》、《漕运录》、《元山文选》。维基
席书(1461年—1527年),字文同,号元山,四川遂宁县(今四川遂宁市)人,祖籍山西临汾。席书因上疏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而成为大礼议事件重要核心人物。弘治、正德年间弘治三年(1490年),席书登庚戌科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入为工部主事,调任户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弘治十六年,云南发生天变和地震,孝宗命侍郎樊莹巡视。樊莹回朝,上奏罢免监司以下三百多人。席书上疏反对,并请求改革,但当时孝宗没有听取其意见:武宗即位,席书外放河南按察司佥事。正德四年(1509年),改贵州提学副使。当时王守仁贬官龙场驿丞,席书从州县中遴选子弟,延请王守仁讲学,“阳明学说”从此声名鹊起。正德六年(1511年),席书升任河南布政司右参政;正德八年(1513年),再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次年,连任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正德十二年(1517年),改云南右布政使;次年改福建左布政使。宸濠之乱时,席书紧急募兵两万参与征讨。大军抵达时,叛乱已经由王守仁平定,于是返回。不久,席书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抚湖广等地,期间揭发镇守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馀万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1527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寿卿,号松厓。弘治三年进士。赴两广督逋赋,还授刑部主事,擢广东佥事、浙江布政使。佞臣钱宁乱法纪,公卿台谏皆不敢言,良永独谓当斩。嘉靖时任右副都御史。有《方简肃文集》。维基
方良永(1461年—1527年),字寿卿,号松崖,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福建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负责督逋两广,为广东右布政使刘大夏所器重,随后归还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升刑部员外郎,改广东佥事。跟随刘大夏平定琼州民变。正德初年,方良永因反对刘瑾而被借海南杀人事而被贬。再起为湖广副使,再升广西按察使。检举揭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迁山东右布政使,调任浙江左布政使。曾上疏阻挡钱宁以制钞二万而纳贿敛财,因担心祸及其身,年其母年老,而上三疏乞休离去。明世宗即位,朝廷内外交相举荐。拜为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因母老上疏乞终养。都御史姚镆请求破格褒宠。尚书乔宇、孙交亦称其家无赢赀,应以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以前惯例,赐以廪米。世宗下诏每月给三石。久之,母卒,世宗下诏赐祭葬。服除,以故官担任应天巡抚,他尚在家中即赐敕。路经衢州事得病,上疏乞致仕,未报遽归而卒。死后有南京刑部尚书之命。讣闻上报,世宗赐恤如制,谥简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1523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宪清,号白斋。弘治六年进士。授修撰。正德时累官礼部尚书。世宗立,欲推崇生父兴献王,澄抗疏力争不可。后朝论事侃侃不挠,颇为世宗所敬惮。卒谥文简。有《毛文简集》。维基
毛澄(1460年—1523年),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属江苏昆山市)人。明朝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毛澄早年丧父,由祖父毛弼抚养,明孝宗弘治六年(1494年)成癸丑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当年祖父正好百岁,双喜临门,地方官建造“人瑞状元坊”。后授翰林院修撰,预修《明会典》,后在皇帝身边担任讲官。明武宗即位后,晋升左庶子。正德四年(1509年),因刘瑾诬陷,贬为侍读。之后再升侍讲学士、学士,掌院事,历任礼部侍郎。正德十二年(1517年)六月,拜为礼部尚书。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明武宗南巡之争中,毛澄冒死上疏谏言,在一片反对声中,南巡终于作罢。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猝死“豹房”,死后无子。毛澄以武宗和汉武帝一样威服外夷为由,定庙号武宗。不久,毛澄与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驸马崔元、太监韦霦等至安陆迎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想给自己亲生父母立尊号,但毛澄等人坚持“兴献帝不宜加皇号”,抗疏力争,史称“大礼议”。朱厚璁派太监去见毛澄,向毛澄长跪叩头请求,又赂以重金。毛澄以老病为由,接连上疏乞归,都被慰留。嘉靖二年(1523年)春,获准归休,在回太仓途中病逝。谥文简。
人物简介
维基
沈霁(1461年—1546年1月14日),字子公,号东海老人,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第五十八名,四十一岁中式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第一百七名,廷试三甲九十八名进士。授行人,擢监察御史。嘉靖癸未,迁福建副使。丙戌,改贵州副使,加参政衔致仕,家居十七年卒。
人物简介
维基
田嵓(1461年—1538年),字景瞻,号南山,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早年求学于蔡虚斋。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中式丙午科乡试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榷杭州北关,以廉谨著称。升任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升湖广宝庆府知府,赈济灾荒有功。以亲老乞归养。嘉靖年间,进阶中大夫。卒年七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0 【介绍】: 明四川长寿人,字承之。弘治三年进士。官御史,清正廉明。嘉靖时历副都御史,以核查武定侯郭勋案,言勋有罪,忤世宗,夺官。后因荐起为工部尚书,改刑部尚书。维基
聂贤(1461年—1540年),字承之,号凤山,四川重庆府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人。官至刑部尚书。弘治三年(1490年)登庚戌科三甲三十三名进士,任湖广武昌县知县。弘治七年(1894年),调麻城县知县。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山西道监察御史。正德元年,改广东巡按御史。正德五年,为云南按察司副使。正德九年,担任湖广按察司副使。正德十二年,担任湖广按察使。两年后,为湖广右布政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河南左布政使,同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赣巡抚。嘉靖四年(1525年),为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随后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次年,担任南京刑部尚书,改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嘉靖六年(1527年)因李福达案,削职为民。嘉靖十一年(1532年),起为工部尚书,同年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嘉靖十二年(1533年),为刑部尚书。嘉靖十九年(1540年)七月卒,诏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少保,谥荣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1552 【介绍】: 明浙江上虞人,字天宏。弘治九年进士。由五河知县擢御史,数陈时政缺失。正德元年,以谏争中官侄掌锦衣卫事,坐削籍。刘瑾复坐以他事,逮杖阙下。瑾诛,起知邵武府。嘉靖时,官至大理寺卿。十年夏,自劾致仕。维基
葛浩(1463年—1554年),字天宏,号两溪,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东南丰惠镇)人。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第二百一十九名,三甲第七十七名进士,由五河县知县升任监察御史,屡次陈时政阙失,多为明孝宗采纳。正德元年(1506年),明武宗允许司礼太监高凤的请求,命其从子高得林掌管锦衣卫事。葛浩等人争辩抗旨,御史潘镗等人亦附议,反对锦衣卫官员任免越过兵部推举。葛浩因此得罪刘瑾,被罢免削籍。刘瑾被诛后,葛浩起用为邵武府知府。嘉靖元年(1522年),担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三年,担任云南按察司按察使。嘉靖五年,改广东右布政使。次年任贵州左布政使,同年改南京太仆寺卿、大理寺卿。嘉靖八年,任本部大理卿。嘉靖十年(1531年)夏,雷震午门,葛浩自劾致仕归,卒年九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1508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启衷,号洞江。弘治六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正德初,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三年还,见刘瑾肆虐,敢言者皆被贬斥,遂疏发刘瑾侵匿内库财物数十事,然后自经尸谏。一说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有《黄门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六
天锡字启衷,闽人。弘治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进工科都给事中,上疏劾刘瑾,遂自经,将以尸谏。或曰瑾遣人杀之。嘉靖中,追赐祭葬。有《黄门稿》。 (《列朝诗集》:天锡在词林以能诗为李长沙所称,尝题诗车盘驿丹青阁上云:「青山当面似无路,黄犊出林还有村。」郑继之题其后云:「风流不见许黄门,文字丹青阁尚存。最怜佳句车盘驿,黄犊青山何处村?」 《笔精》:许黄门正德中奉使安南,于僧寮中得枯木一片,状若山峰。黄门厚酬主僧,携归闽中,自刻诗云:「万年木精化青牛,瘦骨不朽沈江洲。江洲水急鱼龙湫,神物始出随回流。玲珑拳崒律谁能收?山僧得之溪峒酋。蛮荒僻远绝赏鉴,木尔韬晦谁怨尤。洞江先生好事者,邂逅愿脱千金裘。古今琴材出爨下,拔尔幸免为人种。风压雨谷偕我老,无复梦想仍丹丘。」岁久流落士夫家已百年,不知宝惜,弃之泥滓,予友高景倩博物好古,遂乞以归,洗刷尘垢,置之斋中,名其斋木山,同社俱有诗纪其事,然竟不知何木也。 田按:《黄门稿》中警句,如《居唐关》云:「铁骑连三戍,金城迫九阍。」《分水关》云:「绝巘愁飞鸟,清潭落断霓。」《苍梧闲眺》云:「越隽西连山似戟,桂江东注水如苔。」《晚至平南》云:「千里家山残梦断,一川烟水暮愁生。」皆可诵也。维基
许天锡(1461年—1508年),字启衷,福建福州府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弘治癸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福建乡试第七十三名。弘治六年(1493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因思亲生病,请求归养获准。还朝,授吏科给事中。随后其赶赴大同调查战事,并弹劾巡抚洪汉、中官刘云、总兵官王玺等人,均获罪。内使刘雄因仪真知县徐淮不整治食宿供应而迁怒,向南京守备中官举报,徐淮被逮捕下诏狱。许天锡与御史冯允中论救,改为调往边疆县令。此后,御史文森、张津、曾大有因言下吏部监狱,崔志端由道士擢尚书等,许天锡均力争。明武宗即位,许天锡因灾异上疏,请求皇帝痛加修省,广求直言,迁工科左给事中。正德元年(1506年),出使安南,途中升都给事中。正德三年(1508年),完成任务回朝,见朝纲大变,敢言者皆遭贬斥,而刘瑾却更加肆虐。许天锡非常愤怒。同年六月,许天锡清理内库,查出刘瑾侵佔罪行数十起。他知道上奏后必遭报复,于是当夜登闻鼓状,准备尸谏,命家人在其死后呈上奏疏,于是上吊自杀。当时妻儿不在身边,只有一童侍侧,把奏章隐匿后逃遁。一说刘瑾害怕许天锡揭发其罪,当夜命人缢杀,真相一直不明。当时,武宗下旨命锦衣卫阅六科给事中,不到者弹劾。而锦衣卫弹劾许天锡三天后仍不至。调查后才发现已经去世。死时,听闻的人都感到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