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15,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第五伦(字 伯鱼 号 道士 )
廖扶(字 文起 号 北郭先生 )
荀靖(字 叔慈 号 日玄行先生 )
萧綦(号 碧霄真人 )
韩珩(字 子佩 号 幽州刺史 )
马瑶(号 马牧先生 )
魏伯阳( 翱 号 云牙子 )
陈留老父
朱俊(号 八俊 )
刘矩(字 叔方 号 贤相 )
汉阴老父
郭太(号 白波军 )
阎忠(号 车骑将军 )
支楼迦谶(号 难继 )
其它辞典(续上)
储老第五伦(字 伯鱼 号 道士 )
廖扶(字 文起 号 北郭先生 )
荀靖(字 叔慈 号 日玄行先生 )
萧綦(号 碧霄真人 )
韩珩(字 子佩 号 幽州刺史 )
马瑶(号 马牧先生 )
魏伯阳( 翱 号 云牙子 )
陈留老父
朱俊(号 八俊 )
刘矩(字 叔方 号 贤相 )
汉阴老父
郭太(号 白波军 )
阎忠(号 车骑将军 )
支楼迦谶(号 难继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新莽时人。王莽为乱,富人储老率五百人据大庾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长陵人,字伯鱼。少耿介有义行,光武建武二十九年举孝廉,后拜会稽太守。在郡查禁巫祝,禁屠耕牛,百姓以安。章帝即位,擢为司空,上疏抑制外戚擅权。奉公尽节,在任以贞白称。后老病乞归。全后汉文·卷十九
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自以久宦不达,变姓名为王伯齐(袁宏《后汉纪》作「王伯春」),久客河东,号为道士。建武中,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署督铸钱掾,领长安市。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寻除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永平中,坐法免,后为宕渠令,迁蜀郡太守。建武初,代牟融为司空。元和末致仕。后数年卒,年八十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汝南平舆人,字文起。习《韩诗》、《欧阳尚书》。父为北地太守,坐事下狱死,扶感而不为官吏。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术。预知岁荒,聚谷数千斛,周济宗亲。时人号为北郭先生。卒年八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颍川颍阴人,字叔慈。荀淑子。少有俊才,动止以礼,终身不仕,号日玄行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河内林虑人,号碧霄真人。居天平山延寿宫修道。传能吹箫引凤鸾集于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代郡人,字子佩。为袁绍别驾。曹操计破袁尚,尚部将焦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背袁向曹,杀白马盟誓以胁众,独珩不从。曹操高其节,屡辟不至。卒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扶风人。隐于汧山,号马牧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说名翱,自号云牙子。东汉会稽上虞人。传说与弟子三人入山炼丹,丹成,知弟子心怀未尽,乃试之。伯阳先服丹,入口即死,一弟子取丹服之亦死。余二弟子不服,共出山。伯阳及已死弟子皆起,遂仙去。曾借《周易》爻象,以论作丹之意,有《参同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桓帝时,党锢事起,陷害忠良,外黄令张升去官还乡,道遇友人,相抱而泣。老父趋而过之,太息言曰:“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言讫而去,竟不知为何许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 【介绍】: 东汉沛人。官至司隶校尉,与李膺、杜密等号为八俊。灵帝时遭党禁,死于狱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沛国萧人,字叔方。少有高节,举孝廉,为雍丘令,以礼让教化。复举贤良方正,四迁为尚书令。性亮直,失大将军梁冀意,出为常山相。桓帝延熹四年为太尉,与司空黄琼、司徒种皓同心辅政,号为贤相。灵帝初再为太尉。免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桓帝延熹七年南巡,过竟陵、云梦,临汉水,百姓莫不观天子仪容。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张温异之,使人问,老父笑不答。温自与之言,老父曰“今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惭,问姓名,不告而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灵帝末年黄巾军余部首领。于河西白波谷聚众复起,进据太原、河东等郡,有众十余万,号白波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8 【介绍】: 东汉汉阳人。尝为信都令。灵帝中平时说皇甫嵩图天下。嵩不用其谋,因亡去。后韩遂、王国等起事于凉州,劫忠为主,统三十六部,号车骑将军,感慨发病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本月氏人。性姿纯敏。以严净毗尼著称。志弘大法。灵帝时至洛阳。光和中平之间。译般若道行首楞严等经。又译阿阇世王宝积等十馀部。后不知所终。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支楼迦谶。亦直云支谶。本月支人。操行纯深性度开敏。禀持法戒以精勤著称。讽诵群经志存宣法。汉灵帝时游于雒阳以光和中平之间。传译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等三经。又有阿阇世王宝积等十馀部经。岁久无录。安公校定古今。精寻文体云。似谶所出。凡此诸经皆审得本旨了不加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后不知所终。时有天竺沙门竺佛朔。亦以汉灵之时。赍道行经。来适雒阳。即转梵为汉。译人时滞虽有失旨。然弃文存质深得经意。朔又以光和二年。于雒阳出般舟三昧。谶为传言。河南雒阳孟福张莲笔受。时又有优婆塞安玄。安息国人。性贞白。深沈有理致。博诵群经多所通习。亦以汉灵之末。游贾雒阳。以功号曰骑都尉。性虚靖温恭。常以法事为己任。渐解汉言。志宣经典。常与沙门讲论道义。世所谓都尉者也。玄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经。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后代。调本临淮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调又撰十慧。亦传于世。安公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烦。全本巧妙。又有沙门支曜。康巨。康孟详等。并以汉灵献之间有慧学之誉。驰于京雒。曜译成具定意小本起等。巨译问地狱事经。并言直理旨不加润饰。孟详译中本起及修行本起。先是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得梵本。孟详共竺大力译为汉文。安公云。孟详所出。奕奕流便足腾玄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