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考古  拼音:kǎo gǔ
实地调查古物遗迹,研究古代留下的器物或文字,来推究古代人类事迹与文化,称为「考古」。
《国语辞典》:考古图(考古图)  拼音:kǎo gǔ tú
书名。宋吕大临撰,十卷。著录各种铜器、铭文二百馀件,均附绘图,并加以训释考證,颇为精审。
《国语辞典》:考古质疑(考古质疑)  拼音:kǎo gǔ zhí yí
书名。宋叶大庆撰,六卷。择取六经诸史及宋代名家著述疑义,加以考證。为继程大昌《考古编》之作。原本久佚,《四库本》自《永乐大典》录出。
《国语辞典》:西域考古记(西域考古记)  拼音:xī yù kǎo gǔ jì
书名。匈牙利人斯坦因(Sir Aurel Stein)著,向达译,二十一章。附录四种,插图一百四十七。本书为对中国、土耳其斯坦与亚洲腹地毗邻各国所作的考古学与地理学的探险报告。
分类:书名
《国语辞典》:考古编(考古编)  拼音:kǎo gǔ biān
书名。宋程大昌撰,十卷。考辨经史,多发先儒所未发;但有时亦好生新义,论异先儒,是其短处。
《国语辞典》:考古题(考古题)  拼音:kǎo gǔ tí
在考试中曾出现过的试题。如:「考生从考古题,可以略知该项考试命题的趋向。」
《國語辭典》:考古学(考古學)  拼音:kǎo gǔ xué
以过去人类所留下的遗物、遗迹等材料为基础,推究人类社会、文化以及历史发展的学问。
《漢語大詞典》:胪古(臚古)
犹言考古。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则足以慰好学臚古者之志,终无以慰吾择於一之志。”
分類:考古
《國語辭典》:访古(訪古)  拼音:fǎng gǔ
探访古迹。《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郑樵传》:「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访古购求的。」
《漢語大詞典》:发篇(發篇)
(1).篇章的开头。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帝曰:‘ 仲尼 言“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 尧 之大美,在乎则天,顺考古道,非其至也。今发篇开义以明圣德,而舍其大,更称其细,岂作者之意邪?’”
(2).犹行文。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是用感嘉貺,写心出中诚。发篇虽温丽,无乃违其情。”
《漢語大詞典》:瞻地者
考察地下古器物的人。指考古工作者。 章炳麟 《訄书·原变》:“石也,铜也,铁也,则瞻地者以刀辨古今之期者也。”
《国语辞典》:明义士(明义士)  拼音:míng yì shì
James Mellon Menzies
人名。加拿大籍传教士,于光绪年间在中国传教、考古,研究历史和甲骨学,收藏有大量甲骨片。著有《殷墟卜辞》、《殷墟卜辞后编》和《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
《国语辞典》:史前史  拼音:shǐ qián shǐ
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大部分利用考古材料作研究。
《漢語大詞典》:稽古揆今
考古衡今。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望稽古揆今,復君之位,以安天下。”
分類: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