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91,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页
应客侍者
禅和者
禅者
瞿嚧者那
断头者
难长者经
宝积长者子
{门内八者}黎
觉者
护世者
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权者
鬻香长者
观作者门
佛类词典(续上)
声显者外道应客侍者
禅和者
禅者
瞿嚧者那
断头者
难长者经
宝积长者子
{门内八者}黎
觉者
护世者
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权者
鬻香长者
观作者门
声显者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流派)三十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应客侍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六侍者之一。(参见:侍者)附录。
(职位)六侍者之一。(参见:侍者)附录。
侍者
【佛学大辞典】
(职位)亲炙于长老左右而任其使唤者也。阿难为释尊侍者,是为僧家侍者之嚆矢。国语曰:「展禽曰:夏父弗忌必有殃。侍者曰:若有殃焉在。」汉书外戚传有「侍者李平」,西域传有「侍者冯嫽」。按,此为凡卑幼之通称。观无量寿经曰:「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
(职位)亲炙于长老左右而任其使唤者也。阿难为释尊侍者,是为僧家侍者之嚆矢。国语曰:「展禽曰:夏父弗忌必有殃。侍者曰:若有殃焉在。」汉书外戚传有「侍者李平」,西域传有「侍者冯嫽」。按,此为凡卑幼之通称。观无量寿经曰:「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
禅和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禅和子同。
(术语)与禅和子同。
禅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习禅法者。
(术语)习禅法者。
瞿嚧者那
【佛学大辞典】
(饮食)Gorocana%,药名。译曰牛黄。最胜王经七曰:「瞿卢折娜。」陀罗尼集十曰:「瞿嚧者那。」
(饮食)Gorocana%,药名。译曰牛黄。最胜王经七曰:「瞿卢折娜。」陀罗尼集十曰:「瞿嚧者那。」
断头者
【佛学大辞典】
(杂名)犯断头罪者。梵网古迹上曰:「虽失净戒,经说即悔,亦得重受。不同声闻如断头者,现身不能复入僧数。」
(杂名)犯断头罪者。梵网古迹上曰:「虽失净戒,经说即悔,亦得重受。不同声闻如断头者,现身不能复入僧数。」
难长者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越难经之异名。
(经名)越难经之异名。
宝积长者子
【佛学大辞典】
(人名)毗耶离城之长者子也,五百长者子皆持七宝之宝盖献佛,以偈赞佛,请问菩萨净土之行。见维摩经佛国品。
(人名)毗耶离城之长者子也,五百长者子皆持七宝之宝盖献佛,以偈赞佛,请问菩萨净土之行。见维摩经佛国品。
{门内八者}黎
【佛学大辞典】
(杂名)
音社,平声,读若蛇音,今作阇非,王播题木兰寺诗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
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拂面,而今始得碧纱笼。」馀(参见:阇黎)中。
(杂名)


觉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佛陀Buddha,译曰觉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以之自觉觉他,觉行穷满者,谓之觉者。此三缺一。则非觉者。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道言自觉,简异凡夫,云言觉他。明异二乘,觉行究满,彰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佛矣。」
【佛学常见辞汇】
觉悟的人的意思,梵语叫做佛陀。被称为觉者的人,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缺一就不可以被称为觉者。
(术语)梵语佛陀Buddha,译曰觉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以之自觉觉他,觉行穷满者,谓之觉者。此三缺一。则非觉者。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道言自觉,简异凡夫,云言觉他。明异二乘,觉行究满,彰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佛矣。」
【佛学常见辞汇】
觉悟的人的意思,梵语叫做佛陀。被称为觉者的人,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缺一就不可以被称为觉者。
护世者
【佛学大辞典】
(天名)四天王为守护世界之神,故总云护世者。法华经陀罗尼品说:「毗沙门天王护世者。」同于护世四天王。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护世四天王)
(天名)四天王为守护世界之神,故总云护世者。法华经陀罗尼品说:「毗沙门天王护世者。」同于护世四天王。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护世四天王)
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宋施护译。略云护国尊者所问。与收于大宝积经八十八十一两卷之第十八护国菩萨会(隋阇那崛多译),同本异译。
(经名)四卷。宋施护译。略云护国尊者所问。与收于大宝积经八十八十一两卷之第十八护国菩萨会(隋阇那崛多译),同本异译。
权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以通力而现之假身也。又云化者,权化,大权等。止观十下曰:「佛日初出,权者引实,闻法即悟。」
(术语)佛菩萨以通力而现之假身也。又云化者,权化,大权等。止观十下曰:「佛日初出,权者引实,闻法即悟。」
鬻香长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大。有鬻香长者,名优钵罗华。」
(人名)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大。有鬻香长者,名优钵罗华。」
观作者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不可得故。如说: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不可得 是则无有苦
苦自作不然,何以故?若自作即自作其体,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识不能自识,指不能自触,是故不得言自作。他作亦不然,他何能作苦。」问曰:「众缘名为他,众缘作苦,故名为他作,云何言不从他作?」答曰:「若众缘名为他者,苦则是众缘作。是苦从众缘生,则是众缘性。若即是众缘性,云何名为他?如泥瓶泥不名为他,又如金钏金不名为他,苦亦如是。从众缘生故,众缘不得名为他。复次是众缘亦不自性有故,不得自在,是故不得言从众缘生果。如中论中说:
「果从众缘生 是缘不自在 若缘不自在 云何缘生果」
如是苦不得从他作,自作共作亦不然,有二过故,若说自作苦,他作苦,则有自作他作过,是故共作苦亦不然。若苦无因生,亦不然,有无量过故。如经中说,裸形迦叶问佛:「苦自作耶?」佛默然不答。「世尊,若苦不自作者,是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自作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无因无缘作耶?」佛亦不答。如是四问,佛皆不答者,当知苦则是空。」问曰:「佛说是经,不说苦是空,随可度众生,故作是说。是裸形迦叶,谓人是苦因有我者说好丑皆神所作。神常清净,无有苦恼,所知所解,悉皆是神。神作好丑苦乐还受种种身,以是邪见故问佛,苦自作耶,是故佛不答。苦实非是我作,若我是苦因,因我生苦,我即无常。何以故?若法是因及从因生法,皆亦无常。若我无常,则罪福果报,皆悉断灭。修梵行福报,是亦应空。若我是苦因,则无解脱。何以故?我若作苦,离苦无我能作苦者,以无身故。若无身而能作苦者,得解脱者亦应是苦,如是则无解脱,而实有解脱。是故苦自作不然,他作苦亦不然,离苦何有人而作苦与他。复次,若他作苦者,则为是自在天作。如此邪见问,故佛亦不答。而实不从自在天作,何以故?性相违故。如牛子还是牛,若万物从自在天生,皆应似自在天,是其子故。复次若自在天作众生者,不应以苦与子,如故不应言自在天作苦。」问曰:「众生从自在天生,苦乐亦从自在所生,以不识乐因故与其苦。」答曰:「若众生是自在天子者,唯应以乐遮苦,不应与苦,亦应但供养自在天则灭苦得乐,而实不尔。但自行苦乐因缘,而自受报,非自在天作。复次,彼若自在者,不应有所须。有所须自作,不名自在。若无所须,何用变化作万物,如小儿戏?复次,若自在作众生者,谁复作是自在?若自在自作则不然,如物不能自作。若更有作者,则不名自在。复次,若自在是作者,则于作中无有障碍,念即能作。如自在经说,自在欲作万物,行诸苦行,即生诸腹行虫。复次苦行生诸飞鸟,复行苦行生诸人天。若行苦行初生毒虫,次生飞鸟,后生人天,当知众生从业因缘生,不从苦行生。复次若自在作万物者,为住何处而作万物?是住处为是自在作,为是他作?若为自在作者,为住何处作?若住馀处作,馀处复谁作?如是则无穷。若他作者,则有二自在,是事不然。何故世间万物言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作者,何故苦行供养于他,欲令欢喜,从求所愿?若苦行求他,当知不自在。复次若自在作万物,初作便定,不应有变,马则常马,人则常人。而今随业有变,当知非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所作者,即无罪福善恶好丑,皆从自在作故。而实有罪福,是故非自在所作。复次若众生从自在生者,皆应敬爱,如子爱父。而实不尔,有憎有爱,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作者,何故不尽作乐人,尽作苦人,而有苦者乐者,当知从憎爱生,故不自在。不自在故,非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作者,众生皆不应有所作,而众生方便各有所作,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作者,善恶苦乐事,不作而自来。如是坏世间法,持戒修梵行,皆无所益,而实不尔,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复次若福业因缘故,于众生中大,馀众生行福业者,亦复应大。何以贵自在?若无因缘而自在者,一切众生亦应自在,而实不尔,当知非自在所作。若自在从他而得,则他复从他,如是则无穷,无穷则无因。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万物非自在生,亦无有自在。如是邪见问他作,故佛亦不答。共作亦不然,有二过故。众因缘和合生故,不从无因生,佛亦不答。是故此经,但破四种邪见,不说苦为空。」答曰:「佛虽如是说,从众因缘生苦,破四种邪见,即是说空说苦,从众因缘生,即是说空义。何以故?若从众因缘生,则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如苦空,当知有为无为及众生一切皆空。」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不可得故。如说: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不可得 是则无有苦
苦自作不然,何以故?若自作即自作其体,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识不能自识,指不能自触,是故不得言自作。他作亦不然,他何能作苦。」问曰:「众缘名为他,众缘作苦,故名为他作,云何言不从他作?」答曰:「若众缘名为他者,苦则是众缘作。是苦从众缘生,则是众缘性。若即是众缘性,云何名为他?如泥瓶泥不名为他,又如金钏金不名为他,苦亦如是。从众缘生故,众缘不得名为他。复次是众缘亦不自性有故,不得自在,是故不得言从众缘生果。如中论中说:
「果从众缘生 是缘不自在 若缘不自在 云何缘生果」
如是苦不得从他作,自作共作亦不然,有二过故,若说自作苦,他作苦,则有自作他作过,是故共作苦亦不然。若苦无因生,亦不然,有无量过故。如经中说,裸形迦叶问佛:「苦自作耶?」佛默然不答。「世尊,若苦不自作者,是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自作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无因无缘作耶?」佛亦不答。如是四问,佛皆不答者,当知苦则是空。」问曰:「佛说是经,不说苦是空,随可度众生,故作是说。是裸形迦叶,谓人是苦因有我者说好丑皆神所作。神常清净,无有苦恼,所知所解,悉皆是神。神作好丑苦乐还受种种身,以是邪见故问佛,苦自作耶,是故佛不答。苦实非是我作,若我是苦因,因我生苦,我即无常。何以故?若法是因及从因生法,皆亦无常。若我无常,则罪福果报,皆悉断灭。修梵行福报,是亦应空。若我是苦因,则无解脱。何以故?我若作苦,离苦无我能作苦者,以无身故。若无身而能作苦者,得解脱者亦应是苦,如是则无解脱,而实有解脱。是故苦自作不然,他作苦亦不然,离苦何有人而作苦与他。复次,若他作苦者,则为是自在天作。如此邪见问,故佛亦不答。而实不从自在天作,何以故?性相违故。如牛子还是牛,若万物从自在天生,皆应似自在天,是其子故。复次若自在天作众生者,不应以苦与子,如故不应言自在天作苦。」问曰:「众生从自在天生,苦乐亦从自在所生,以不识乐因故与其苦。」答曰:「若众生是自在天子者,唯应以乐遮苦,不应与苦,亦应但供养自在天则灭苦得乐,而实不尔。但自行苦乐因缘,而自受报,非自在天作。复次,彼若自在者,不应有所须。有所须自作,不名自在。若无所须,何用变化作万物,如小儿戏?复次,若自在作众生者,谁复作是自在?若自在自作则不然,如物不能自作。若更有作者,则不名自在。复次,若自在是作者,则于作中无有障碍,念即能作。如自在经说,自在欲作万物,行诸苦行,即生诸腹行虫。复次苦行生诸飞鸟,复行苦行生诸人天。若行苦行初生毒虫,次生飞鸟,后生人天,当知众生从业因缘生,不从苦行生。复次若自在作万物者,为住何处而作万物?是住处为是自在作,为是他作?若为自在作者,为住何处作?若住馀处作,馀处复谁作?如是则无穷。若他作者,则有二自在,是事不然。何故世间万物言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作者,何故苦行供养于他,欲令欢喜,从求所愿?若苦行求他,当知不自在。复次若自在作万物,初作便定,不应有变,马则常马,人则常人。而今随业有变,当知非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所作者,即无罪福善恶好丑,皆从自在作故。而实有罪福,是故非自在所作。复次若众生从自在生者,皆应敬爱,如子爱父。而实不尔,有憎有爱,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作者,何故不尽作乐人,尽作苦人,而有苦者乐者,当知从憎爱生,故不自在。不自在故,非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作者,众生皆不应有所作,而众生方便各有所作,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复次若自在作者,善恶苦乐事,不作而自来。如是坏世间法,持戒修梵行,皆无所益,而实不尔,是故当知非自在所作。复次若福业因缘故,于众生中大,馀众生行福业者,亦复应大。何以贵自在?若无因缘而自在者,一切众生亦应自在,而实不尔,当知非自在所作。若自在从他而得,则他复从他,如是则无穷,无穷则无因。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万物非自在生,亦无有自在。如是邪见问他作,故佛亦不答。共作亦不然,有二过故。众因缘和合生故,不从无因生,佛亦不答。是故此经,但破四种邪见,不说苦为空。」答曰:「佛虽如是说,从众因缘生苦,破四种邪见,即是说空说苦,从众因缘生,即是说空义。何以故?若从众因缘生,则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如苦空,当知有为无为及众生一切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