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宗望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99 【介绍】: 宋光州固始人,字磻叟。以荫入仕。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哲宗即位,行赦赏军,时万州军士旬余未获赏而谋乱,宗望急赴其地,先命给赏,后斩乱首。后为江淮发运使,开支氏渠,公私便利。官终集贤殿修撰、知郓州。
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王宗望,字磻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以荫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哲宗即位,历仓部郎中、司农少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代吴安持为都水使者,导河东流,加直龙图阁、河北都转运使,擢工部侍郎。后以集贤殿修撰知郓州,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食货四七之三、方域一五之一八、方域一五之二一,《宋史新编》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中济。范雍孙。以荫为签书并州判官。神宗时授户部判官,为湖南转运副使,建言梅山蛮恃险为边患,宜拓取之。后章惇开五溪,议由此起。哲宗元祐间,权户部侍郎,删酒户苛禁及奴婢告主给赏法。寻出知庆州,广储蓄,缮城栅,严守备,羁黠羌,推诚待下,人乐为其用。官终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
全宋诗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雍孙。以荫为签书并州判官。神宗熙宁初,授户部判官,为湖南转运副使。迁河东、陕西、河北、京东四路转运使。哲宗元祐初,除将作监、司农卿。出知晋州(《彭城集》卷二一《提举西京崇福宫范子奇知晋州制》)、郑州、河阳、庆州。绍圣元年(一○九四),除宝文阁待制。四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宋史》卷二八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宗杰子。以祖雍荫,签书并州判官。熙宁中,历户部判官,湖南转运副使、判将作监、河东、陕西转运使。元丰中,历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龙图阁、河北转运使。元祐初,为将作监、司农少卿,复为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除集贤殿修撰,召权户部侍郎,出知庆州。入为吏部侍郎,加宝文阁待制。绍圣四年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八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
太上隐者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答人》诗1首,注文中引《古今诗话》,谓“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按《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四《赠梁道人》注引《池阳集》引北宋滕宗谅《寄隐者诗序》,谓“历山有叟,无姓名,为歌篇。近有人传《山居书事》诗”。引诗与《全唐诗》所收诗同。因知其当为北宋前期人。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五
禅师名全举。汾阳昭公之嗣也。初住龙舒之法华寺。后移居白云之海会寺。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自出并汾。遍诣名山。初谒荆南福昌善禅师。善问曰。回互不回互。对曰总不与么。曰为什么已吃福昌棒。对曰。一家有事百家忙。曰脱空漫语。对曰调琴澄太古。琢句体全真。又谒公安远禅师。远问作么生是伽蓝。对曰深山藏独虎。浅草露群蛇。曰作么生是伽蓝中人。对曰青松盖不匝。黄叶岂能遮。曰道什么。对曰。少年曾决龙蛇阵。老倒还听稚子歌。曰一句两句。云开月露作么生。对曰。照破祖师关。又谒延寿贤禅师。贤问。海竭人亡作么生。对曰毒蛇不咬人。曰为何如此。对曰风引溪云断。泉冲石径斜。又谒夹山真首座。真曰还见么。对曰万事全无。曰还不见么。对曰千般皆在手。举曰。首座未见澄散圣时如何。曰湖南江西。又问见后如何。曰江西湖南。举曰。却共首座一般耶。曰打草蛇惊。对曰终不捏怪。又谒福严承禅师。承问。作么生是圆融之相。对曰。木人岭上休相觑。石女溪边更不迷。举却问。如何是福严圆融之相。曰老病寻常事。龙钟没好时。又问。融即不问。如何是圆。曰法界广无边。承曰。不圆不融时如何。对曰。虚空无对面。鸟道绝东西。又问。狸奴白牯却知有。三世诸佛为什么不知有。如何是三世诸佛不知有。曰。只为太惺惺。进曰。如何是狸奴白牯却知有。曰争怪得伊。又谒石霜慈明禅师。慈明问。作么生是向上一窍。对曰二窍俱明。曰还见七十二峰么。对曰有甚掩处。曰道什么。对曰。今日触忤和尚。慈明便打。举曰。作什么。曰将谓是收番猛将。元来是行间小卒。对曰。雅淡呈秋色。馨香喷月华。又谒大愚芝禅师。芝问。古人见桃花。意作么生。对曰。曲不藏直。曰那个且从。这个作么生。对曰。市中拾得宝。比邻那得知。曰上座还知么。对曰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曰作家诗客。对曰一条红线两人牵。曰玄沙道谛当。又作么生。对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曰恰是。对曰。楼阁凌云势。峰峦叠翠层。又谒玉涧林禅师。林曰。北斗藏身事已彰。法身从此露堂堂。云门赚杀他家子。直至而今乱度量。曰我作此偈。天下人不肯。上座肯么。对曰。争敢。曰作么生。对曰。清晨升宝座。应不让南能。又谒栖贤諟禅师。问如何是佛。曰张三李四。进曰意旨如何。曰胡饼有甚汁。又谒五祖戒禅师。戒问。作么生是绝羁绊底人。对曰反手把笼头。曰却是作家。对曰背鞭打不著。曰为什么上来下去。对曰甚处见上来下去。戒便打。举曰。一言无别路。千里不逢人。又谒翠峰素禅师。素曰。风穴道。嘶风木马缘无绊。背角泥牛痛下鞭。如何。对曰。翻身师子生狞甚。谁敢当头露爪牙。曰放汝一线道。对曰七颠八倒。曰收。对曰了。又谒雪窦显禅师。显问。牛吃草。草吃牛。对曰。回头欲就尾。已隔万重关。曰应知无背面。要须常现前。对曰。验在目前。曰自领出去。又谒西湖西峰庵主。主曰。绝顶西峰路。峻机谁敢攀。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关。举便问。如何是两重关。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对曰。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多心易得乾。举机辩。如电砰雷射。不可把玩。诸方畏服。号举道者。自住持多夜参曰。诸上座。吾门之事。多少奇特。拥之不聚。推之不散。可谓活鱍鱍地。只欠承当在。虽然如此。有一人不肯在。且道不肯底人。具什么眼目。若于遮里甄别得出。山僧让禅床与上座。若也甄别不出。掷拄杖云。看取。又曰。僧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境致过时。盖为生死事大。所以古人到一处所。见个村院主也须问过。如今兄弟。往往蹉过。不肯递相博问。昔龙牙问德山鉴公。仗剑取师头时如何。鉴便引颈。龙牙曰。头落也。鉴便休去。莫是德山无机锋么。为当别有道理。良久曰。德山引颈。龙牙献剑。举殁时七十馀。塔于海会。 赞曰无为子曰。生者人之所贵死者人之所畏。耻者人之所避。而泉不贵其贵。不畏其畏。不避其避。此其所以如是。吾不知其真。吾不知其伪。将质之于天地。方是时。丛林以肃严相尚。沙门以修洁相高。一有指目。重为愧耻。故泉有以矫之耳。其号泉大道。若非苟然。举公名著丛林。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道者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华举禅师。汾阳嗣也。初住龙舒法华寺。后移居白云海会焉。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一锡出并汾。所至披靡。谒公安远公。逗青松黄叶之机。于福昌善处。逞琢句调琴之辩。又谒延寿贤。大愚芝公。夹山真首座。慈明栖贤諟。雪窦显。五祖戒公。琅琊觉。西湖西峰庵主。主。明招位下杰出者也。有偈云。绝顶西峰路。峻机谁敢当。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光。师至。问曰。如何是两重光。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师曰。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多心易得乾。师机辩。如雷砰电射。不可把玩。诸方畏服。号举道者。上堂。释迦不出世。达么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至哉斯言。达古今一贯也。尝曰。僧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景致过时耶。觉范称之。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道者也。年七十馀。始殁。塔于海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6 【介绍】: 宋僧。馀杭人,俗姓唐,字湛然,号安忍子。年十八得度,从神悟禅师讲学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神宗元丰中移灵芝寺,居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赐谥大智律师。有《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芝园集》等。
全宋诗
释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释氏疑年录》卷七),字湛如,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传天台教观,深明教律。神宗元丰中住灵芝崇福寺,历三十年。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有《芝园集》二卷、《补续芝园集》一卷、《芝园遗编》三卷传世。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临安志》卷七○、七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二
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字湛然,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唐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居祥符寺,后礼神悟大师处谦习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元丰中住持杭州灵芝寺,历三十年。著述颇丰,今存《无量寿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资持》、《济缘》、《行宗》诸记,又有《芝园集》二卷及《芝苑遗编》、《补续芝园集》等。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见《咸淳临安志》卷七○,《释门正统》卷八,《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师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公讲天台教观。遂抠衣出门。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又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发见。顿渐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杨无为赞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心常在四威仪。初入廛时人不识。虚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灵芝。凡三十年。众常数百。尝言化当世莫若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撰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律尼本。共百馀卷。芝园集二十卷。自号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讽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渔人皆闻天乐声。建塔灵芝西北。谥大智。 赞曰。 毗尼秘藏  终南著称  中微孰振  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  论集诸乘  芝园西迈  天乐来迎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年十八通《法华》,试经得度,专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师讲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乃从广慈授菩萨戒,慧定珠圆,威仪中度,纲领条贯,罔不兼备。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苦行清修,遐迩感应,重造明州五台戒坛。坛成,有一老人神气超迈,眉须皓白,进而启曰:“愿献三珠用贺新坛。”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飘然竟去。因置珠坛心,屡有光异。其后坛主尝会十师,开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坛,忽睹圆光外彻,中见善财童子。僧乃惊呼,众起视之,悉皆环礼。自是益昭虔恳,而珠光所见神异非一,世所罕闻。元丰间继真悟主昭庆。晚居灵芝。三十年摄𪗋讲授,众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此法门。”有义天远来求法,为授菩萨戒。登坛六十馀会,度者几及万人,所至伽蓝必为结界。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众讽《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谥“大智律师”,塔曰“戒光”。著有《资持记》以释《南山行事钞》,《济缘记》以释《羯磨疏》,《行宗记》以释《戒疏》,《住法记》以释《遗教疏》,《报恩记》以释《盂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诸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尝谓其徒曰:“欲化当世,无如讲说。若垂来兹,必资著述。”故口诵手书,孜孜不辍,累岁积学,老而忘疲,其精诣所至,福应斯闳,珠光祥善,有自来矣。照有《题白云庵》诗曰:“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静爱山头云,空濛如积雪。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郤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照尝持钵乞食,无为居士杨杰颂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言常在四威仪。初时入廛人不识,虚空自有鬼神知。”又释元复赞云:“毗尼秘藏,终南著称。中微谁振,大智崛兴。仪合万行,论集诸乘。芝园西迈,天乐来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虔州兴国人,字君行。师事刘师正。笃行自守,不交当世。英宗治平间进士。历太学博士、校书郎。哲宗绍圣中知蕲州,请老致仕。后召对,管勾宗学,寻引疾归。
全宋诗
李潜,字君行,兴国(今属江西)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一○),授新淦令(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五)。范纯礼荐除太学博士、校书郎。哲宗绍圣中,知蕲州,以朝奉郎、秘阁校理致仕(《道乡集》卷二○《举李潜自代状》)。元符三年(一一○○)召对,管勾宗学,寻引疾归。事见《宋元学案》卷一九。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李潜,字几道,号庐峰隐者,哲宗时在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谢卿材,字仲适,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金石萃编》卷一三八)。曾知抚州临川县,王安石举于朝(《临川集》卷四○《举谢卿材充升擢任使状》)。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比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四)。八年,权提点河东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一)。元丰七年(一○八四),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至八年,历福建等路转运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三七四以下各卷)。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谢卿材,字仲适,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熙宁二年为比部员外郎,八年权提点河东刑狱。元丰七年知福州,元祐间为河北、河东、京东等路转运使,七年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八年知相州。累官朝散大夫。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一、三七四、四一五、四五四、四七一、四七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四,《金石萃编》卷一三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女真完颜部人。乌鲁玄孙。与乌古乃长子同名。辽寿昌三年,从盈歌攻阿疏,阿疏走辽,辽使来,令勿攻阿疏。盈歌归,留劾者守阿疏城,凡三年,卒攻破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仲锡。曾公亮从子。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员外郎。河决内黄,奉诏行视,疏苏村,凿巨野,导之北流,纾澶、渭、深、瀛诸州之害。迁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累官户部尚书,罢知杭州。历知成德军、太原府。卒年六十。
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广,字仲锡,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从子。元丰末为北外都水丞。元祐中,出通判保州。久之,复都水丞。元符初为水部员外郎,以导河北流功迁都水使者。出为陕西、京西转运副使,擢户部侍郎,进尚书。崇宁四年,罢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徙知潭、郓、饶、广州,历成德军、太原府。复故职而卒,年六十。有文集二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宋僧。筠州人,俗姓喻,一说姓彭,号觉范,后改名德洪。入清凉寺为僧。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徽宗政和元年,因张、郭得罪而受累,配朱崖。后释归。喜游公卿间,戒律不严。工诗,善画梅竹。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林间录》、《僧宝传》、《临济宗旨》等。
全宋诗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洪,字觉范,易名德洪,号寂音尊者,又自署老俨、甘露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氏。年十四,父母并殁,从云庵克文等学出世法。十九岁试经东京,得度,假惠洪籍为大僧,能通《唯实论》。服勤四年,南归庐山依克文,又随克文迁洪州石门。崇宁中,与陈瓘、张商英、黄庭坚等游,主临川北禅院,迁金陵清凉寺。大观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讪谤,入制狱一年。张商英、郭天信为奏得免,并许改名德洪,赐师号。政和元年十月,张、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诏夺僧籍配海南。三年五月被赦还。次年复被拘于并州狱,久之乃得释还乡,野服往来九峰、洞山间四年。后又为狂道士诬为张怀素党人,坐系南昌狱百馀日,会赦得免,居湘中。靖康中,许还僧籍复旧名。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惠洪博学强识,工诗画,有名于世。著述甚丰,今存《法华经合论》、《楞严经合论》、《临济宗旨》、《智證传》、《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天厨禁脔》等。事迹见本集卷二四《寂音自叙》,《五灯会元》卷一七,《僧宝正续传》卷二等。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
禅师讳德洪。字觉范。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并月而殁去。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十九试经。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依宣秘律师受唯识论臻其奥。博观子史。有异才。以诗鸣京华。搢绅间。久之南归。依归宗真净禅师。研究心法。随迁泐潭。凡七年。得真净之道。辞之东吴。历沅湘。一日阅汾阳语。重有发药。于是𮌎次洗然。辨博无碍。崇宁中。显谟朱世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久亡其一。师至以诗嘲之。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之家。丐归寺中。因得之。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未阅月为狂僧诬。以度牒冒名。旁连讪谤事。入制狱。锻鍊久之。坐冒名。著逢掖。走京师。见丞相张无尽。特奏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号宝觉圆明。自称寂音尊者。未几坐交张郭厚善。张罢政事。时左司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当轴者嫉之。谓师颇助其笔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归于江西。是冬复證狱于并州。明年得还。往来九峰洞山。野服萧散。以文章自娱。将自西安入衡湘。依法属以老。复为狂道士。执以为张怀素党。下南昌狱。治百馀日。非是会赦免。归湘西之南台。仍治所居。榜曰明白庵。自为之铭。其叙曰。予世缘深重。夙习羁縻。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交游多讥诃之。独陈莹中曰。于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烟云。草木之有华滋。所谓秀媚精进。予心知其戏。然为之不已。大观元年春。结茅于临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莹中闻之。以偈见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许灵山闻法人。便谓世间憎爱尽。攒眉出社有谁嗔。于有堤岸辄决。又复衮衮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仅生。恨识不知微。道不胜习。乃收召魂魄。料理初心。而为之铭曰。雷霆发声。万国春晓。闻者不言。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归汰在。忽然震惊。闻者骇怪。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觉合尘。如冬震惊。万机休罢。随缘放旷。尚无了知。安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收身。以时卧起。语默不昧。丝毫弗差。蒙杂而著。随孚于嘉。于是覃思经论著义疏。发挥圣贤之秘奥。及解易。作僧宝传成。抚而叹曰。冒障海极。并门间关。万死而不毙。天其或者迟以卒此乎。世有贤者。当知我矣。将负之入京。抵襄阳会难。渊圣登极。大逐宣和用事者。诏赠丞相商英司徒。赐师重削发。还旧师名。未几国步多艰。退游庐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阅世五十有八。门人建塔于凤栖山。师之才章。盖天禀然。幼览书籍。一过目。毕世不忘。落笔万言。了无停思。其造端用意。大抵规模东坡。而借润山谷。至于出入禅教。议论精博。其才实高。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不可及也。与士大夫游。议论衮衮。虽稠人广座。至必奋席。初在湘西。见山谷。与语终日。不容去。因有诗赠之。略曰。不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其后山谷过宜春。见其竹尊者诗。咨赏。以为妙入作者之域。颇恨东坡不及见之。著林间录二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智證传十卷。志林十卷。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脔一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语录偈颂一编。法华合论七卷。楞严尊顶义十卷。圆觉皆證义二卷。金刚法源论一卷。起信论解义二卷。并行于世。 赞曰。丞相张无尽称觉范。盖天下之英物。圣宋之异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学名世。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觉范少归释氏。长而博极群书。观其发挥经论。光辅丛林。孜孜焉。手不停缀。而言满天下。及陷于难。著逢掖出。九死而仅生。垂二十年。重削发。无一辞叛佛而改图。此其为贤者也。然工呵古人。而拙于用己。不能全身远害。峻戒节以自高。数陷无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过。而自取之邪。尝自谓。识不知微。道不胜习者。不独为洪实录。亦以见其自欺焉。惜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1 【介绍】: 宋僧。台州临海人。俗姓薛,号智涌,世称虎溪尊者。七岁出家,十六具戒,从安国惠师学天台教义。后居台州白莲寺,讲演二十余年,学者争归之。有《止观圆宗记》、《解十不二门枢要》、《虎溪前后集》等。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了然号智涌。出家郡之白莲寺。讲演天台教观二十馀年。精励后学白业潜修。日惟一餐常坐达旦。一夕梦。二龙云中交戏空际忽然化为神人。从空而降谒师。且于衣袖出一书示曰。师七日后当行西归。了然既寤知是往生之应。乃挝鼓集众。登座说法遗嘱后事。已而书偈曰。因念佛力得生乐国。凡汝诸人可不自逸。即索浴更衣。命众同声诵弥陀经。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一众皆闻天乐之音盈空。祥光烛于天表。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了然。台临海薛氏子。处胎十三月而生。十六具戒。从安国惠师。学教观得要领。尝梦坐盘石泛大海。望大士坐山上竹林间。师正立。说百偈以赞。觉忆其半。自是顿发辩才。侍安国迁白莲。未几去。谒明智。凡有所论。皆首肯之。因举住广严。师曰。吾不当负所得。卒为安国嗣。居山二十四年。学者尝五六百人。绍兴戊午。宁海建大会。有使者持牒来。曰。兜率天请师说法。师曰。此间法会未终。使曰。符不可缓。当先其次者。即毁师名而去。辛酉五月。梦两龙戏空中。一化为神人。袖出书曰。师七日当行。师唯唯。既寤。集众说法。且曰。因念佛力。得归极乐。吾徒勉之。即沐浴更衣。与众同诵阿弥陀经。至西方世界而逝。众闻天乐腾空。祥光四烛。葬东冈。锡号智涌。师平生多异迹。郡祈雨于玉溪。众苦路险。师咒龙使移之。是夜风雨大作。旦见潭在所。指夷坦处。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了然,号志涌,出家郡之白莲寺。讲演天台教观二十馀年,精励后学,白业潜修。日惟一餐,常坐达旦。一夕梦二龙云中,交戏空际,忽然化为神人,从空降谒,且于衣袖出一书示曰:“师七日后行当西归。”了然既寤,知是往生之应,乃挝鼓集众,登座说法,遗嘱后事,已而书偈曰:“因念佛力,得生乐国,凡汝诸人,可不自逸。”即索浴更衣,命众同声诵《弥陀经》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一众皆闻天乐之音盈空,祥光烛于天表。
耶律朮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人,字能典。天祚帝乾统初,补祗候郎君。天庆中左迁为咸州糺将。尝与耶律章奴谋立魏王耶律淳,事败逃亡被执。见天祚帝,厉声数其过恶,陈危亡之本,遂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50 【介绍】: 辽金间人,辽后族,本名术里者。仕辽至护卫太保,被俘降金。金太宗天会四年使宋。宋人劝之反金,仲恭佯许之。还即以告宗望。后历尚书右丞、平章政事、尚书右丞相。海陵时封燕国王,除燕京留守。卒谥贞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9 【介绍】: 杨一作扬。宋临江清江人,字补之。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寓居洪州南昌。高宗朝累征不起。绘画擅墨梅,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线,显梅之清疏淡雅。水墨人物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风格婉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71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补之,一作名补之,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善书画,所画水墨人物学李伯时,尤善作墨梅。亦工词,有《逃禅词》。高宗时,以不直秦桧所为,累征不起。
全宋诗
扬无咎(一○九七~一一七一),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晚寓南昌。高宗朝累徵不起。善画梅,有透梅肝胆入梅心之誉。孝宗乾道七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词》册二)。有《逃禅词》一卷传世。事见《皇宋书录》卷下、《图绘宝鉴》卷四、《书史会要》卷六。
词学图录
杨无咎(1097-1171) 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自称为草玄(扬雄)后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清江(今属江西)人。耻于依附秦桧,屡被徵召而不就。向子諲晚年居新淦(今江西新干)芗林,二人常诗酒唱和。精书画,所作墨梅深受珍视,传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图》卷及《雪梅图》卷,《雪梅图》卷首有扬补之自用印三方,卷末有海野老农曾觌题诗并识。有《逃禅词》,收入《宋六十名家词》。
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杨补之(一○九七——一一七一),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诗荐于朝,试礼部不偶,不复事举子业。高宗朝以不直秦桧,累徵不起。工书画,字得欧虞笔法,善作墨梅,进于皇帝,上笑曰「村梅也」,因自名「村梅」。有词集《逃禅词》。见《图绘宝鉴》卷四,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鄂州咸宁人,字得之。第进士。钦宗靖康间判都水监。朝议二帝出郊请和,求道力争,不听。金人立张邦昌,令京官不朝者死,求道称疾不往,召之不能屈。高宗建炎四年,命为襄阳府、邓、随、郢州镇抚使兼知襄阳府,以兵食不给,待命未行。张浚用便责求道单州团练副使,安置忠州。寓蒲圻僧寺。招抚刘忠叛,欲奉求道为主,骂贼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