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91,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页
刘玶(字 平父、平甫 号 七省翁、七者翁 )
部使者
释净惠(号 月庵者 )
李献甫(字 钦用 号 天倪集者 )
杰道者
释元熙( 佛智 字 晦机 唐 号 佛智者 )
完者都( 拔都儿 武宣 )
王老者
张雨(名 天雨、泽之 字 伯雨 号 句曲外史、贞居子、嗣真、山泽臞者、幻仙 )
者燕不花
倪瓒(世称 迂倪、倪迂 字 元镇 号 云林居士、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经锄隐者 名 珽 )
王蒙(字 叔明 号 黄鹤山樵、黄鹤樵者、香光居士 )
陈高(字 子上 号 不系舟渔者 )
杨完者(字 彦英 )
其它辞典(续上)
丘微之(字 梦锡 别称 君子长者 )刘玶(字 平父、平甫 号 七省翁、七者翁 )
部使者
释净惠(号 月庵者 )
李献甫(字 钦用 号 天倪集者 )
杰道者
释元熙( 佛智 字 晦机 唐 号 佛智者 )
完者都( 拔都儿 武宣 )
王老者
张雨(名 天雨、泽之 字 伯雨 号 句曲外史、贞居子、嗣真、山泽臞者、幻仙 )
者燕不花
倪瓒(世称 迂倪、倪迂 字 元镇 号 云林居士、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经锄隐者 名 珽 )
王蒙(字 叔明 号 黄鹤山樵、黄鹤樵者、香光居士 )
陈高(字 子上 号 不系舟渔者 )
杨完者(字 彦英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梦锡。丘奂孙。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授广州番禺尉,历肇庆校官,终循阳通判。居官清廉,惠爱百姓,时称君子长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8—1185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平父,号七省翁。刘子翚子。仕为从事郎,历邵武军户曹,未赴。与朱熹等名流唱和。有诗集。全宋诗
刘玶(一一三八~一一八五),字平甫,号七者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嗣子。以荫为从事郎,监潭州南岳庙,历邵武军司户参军。与朱熹等交游倡和。孝宗淳熙十二年卒,年四十八。有诗集十卷,已佚。事见《晦庵集》卷九二《从事郎监潭州南岳庙刘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部使者,失名。孝宗淳熙中为广南西路转运司属官,有诗赠知贵州林次龄。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净惠。号月庵者。亦见月堂。柏庭之同门也。庭以南湖。移上竺。师次补其处。庭。乐育人才之馀。后生尚文辞。好异议。主者稍不厌众。心必群起。而哗逐之。师至以沉毅御物。特成规严。人望风不敢犯。俗为之革居。丈室未尝扃。请益者。虽入夜不距。行两庑闻读诵声。必忻然就之。嘉定元年九月。集大众讽观经。趺坐榻上。奄然就蜕。师平生不喜外书。每临讲。见疏记援引。则止而不读。谓其徒曰。此外书也。宜自观之。每预公举。或非其人。辄面斥诸山。曰。所谓讲院者。以务传持耳。今此人能任此责乎。卒不许。其严正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5—1234 【介绍】: 金河中人,字钦用。李献能从弟。博通书传,尤精《左传》及地理。宣宗兴定五年进士,辟行台令史。哀宗时,为书表官从冯延登使夏议和有功,授庆阳总帅府经历官。以功迁镇南军节度使。蔡州陷,死之。有《天倪集》。中州集
献甫字钦用,钦叔从弟也。兄钦止、钦若,皆中朝名胜家,故将种,而同时四进士,人门之秀,照映一时。钦用博通书传,于左氏及地理之学为精,为人有干局,心所到则绝人远甚,故时人有精神满腹之目。历咸阳簿,辟行台掾属。正大初,夏人请和,朝廷以冯子骏往议,钦用预行夏使,有口辩,冯善人,无以折之,往复之际,至以岁币为言。钦用不能平,从旁进曰:夏国与敝邑和好百年,今虽易君臣之名而为兄弟之国,使兄而输币,宁有据耶?曰:兄弟且不论,宋日曾与吾家二十五万匹,典故具在,君独不知耶?金朝必欲脩旧好,非此例不可。钦用作色曰:使者尚忍言耶?宋以岁币饵君家而赐之姓,岸然以君父自居,夏国君臣无一悟者,诚谓使者当以为讳,乃今公言之。使者果能主此议以从赐姓之例,敝邑虽岁捐五十万,某请以身任之。夏使语塞,和议乃定。使还,朝廷录其功,授庆阳总帅府经历官,寻辟长安令。京兆行台所在供须之繁,急于星火,钦用所以处之者,常若有馀,县民赖之以安。入为尚书省掾,壬辰之兵,奏充行六部员外郎,守备之策,时相倚任之。以功迁镇南军节度副使兼右警巡使。车驾东巡,死于蔡州之难,时年四十。所著诗书文,号天倪集者,留京师。钦用死,其家亦破,非同年华阴、王元礼购得之,几有人琴俱亡之恨。然则文字言语之传与否,亦有数存于其间耶。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有杰道者,颇清狂,出言无度。恒扫除巷市,所至群稚相与哗笑 之。杰彗而走人,或尊养之,终必以亵语绝其人去。所服衣常垢甚,忽取而浣之曰:“明日行矣。”明日,求僧粥不予,曰:“幸予我,不再至。”还置粥于几,危坐而化。祖为阇维曰:“一生杰十,打硬参禅。街头巷角,如风似颠。若无末上一解,不直半文钱,杰道者谁信,寒灰有煖烟。”泉人至今诵之。延祐六年秋八月二十二日无疾卒,寿九十,塔于西山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熙。字晦机。豫章唐氏子。世业儒。西山明觉院明公。乃师族叔父。聚宗族子弟教世典。师与兄元龄。俱习进士业。元龄既登第。师遂从明公祝发焉。将游方。其母私具白金为装。师谓财足以丧志。善言辞之。不持一钱以行。闻物初观禅师。阐化玉几。往依之。初与语惊异。留侍左右。久之。谒东叟颖于南屏。命掌记。至元间。总统杨琏真珈。奉旨。取育王舍利。亲诣师。求记述舍利始末。因招以俱。师稚不欲行。善言辞曰。我有老母。兵后存亡不可知。遂归江西。则元龄。先以临江通制。从文丞相起兵死。独母在堂。师奉之以孝闻。元贞二年。始出世百丈。居十二载。法席振兴。至大初。应净慈请入寺日。行省官属。俯伏致迎。师发扬宗旨。四方英衲。一时辐辏。结制日。为众上堂。以手作结布袋势云。南山今日结布袋口了也。汝等诸人。各各于中。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忽有个冲开碧落。撞倒须弥底。莫道结子不坚密。良久云。缦天网子百千重。说法脱略窠臼类如此。居七载。迁径山。已而杖策归南屏。百丈大仰之徒。闻师退閒。争来迎致。师辞不获已。遂返仰山。又三年而终。寿八十二。葬于金鸡石下。其弟子在杭者。分爪发塔于净慈西隐。师嗣物初。初嗣北涧。涧则佛照之子。法脉渊源有自故。师身后之思。在学人为益深也。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禅师姓唐氏。豫章人也。称元熙者。西山明觉院得度之名也。晦机者。其师物初观和尚所赠之字也。号佛智者。御制也。临江通判从文丞相靖难死国。唐元龄者。熙之胞兄也。庐山一山万禅师者。熙之益友也。大中大夫广智全悟释教宗主。笑隐大䜣禅师者。乃熙嗣法弟子也。熙为人事亲以孝。事师以诚。昆仲之间以义。道友之间以直。训诲门弟。则严且慈。熙尝与一山万行脚。万不耐丛林。好讥诸方。熙每抑之。且曰。明眼衲子出言为丛林。轻重岂可易乎。物初观公时居玉几。公为浙人。每操乡音。昼夜批削学者。学者畏其口不敢近。熙强万上谒观公。观与熙语大惊。默计曰。浇漓末世有此人也。又指万问熙曰。此老为谁。熙对曰。乃元熙同行某甲也。观素闻万名。故深爱熙。得友之正。乃留夏。朝夕警诲。熙辄深入玄奥。久之出住百丈。万嗣东叟住庐山开先寺。两山法席大振。衲子络绎西江。诉禅人尝掌开先内记。请益参究。达旦不卧。万每示之。诉不领。万曰。百丈熙堂头当能了子大事。亟行勿迟。但勿可言从开先来。诉谒百丈。熙问曰。何来。对曰。庐山。曰。曾见万聱头否。诉不语。熙指曰。果遭渠卖弄矣。䜣悚然莫知所以。熙居百丈十二载。迁净慈七载。迁双径。居双径。未久退隐南山之阳。江右丛林闻熙退閒。争启请之不已。熙领仰山。仰山久废之馀。熙至。衲子不厌枯淡。从之者数百辈。其堂庑朽败不堪。主事僧历请充修造。熙历止不许。一夜雷雨暴作。方丈后壁忽崩塌。熙移绳床。就侍者房而卧。明晨命以草苫之。有富人入山见熙。坐草壁边说法。而禅者悠悠自若。富人乃大异。发意坚请新之。仰山遂成精舍。延祐六年秋。仲手字别所知。复作偈别众而逝。时侍僧有失常度。语话声高。熙复张目正色曰。敢以吾死而堕吾规耶。摈逐之。已而瞑目长往。世寿八十二。僧夏六十三。熙四为住持。以策发为急务。然机不易施。施必中节。尝以百丈野狐话。问诉书记。诉拟对熙喝之。诉即悟旨。又举太原孚闻角悟道因缘。示常道者曰。卢生入沧海。太史游名山。从此杨州城外路。令严不许早开关。常亦悟旨。(常号梅屋。著佛祖通载行世。)又以西湖山水问伦上人。伦曰。通身无影像。步步绝行踪。熙厉声曰。未在。更道。伦亦悟旨(伦号仲方。后住保宁)。熙晚年久不上堂。四众坚请之。熙乃曰。云门道。个普字尽大地。人不柰何。殊不知云门四棱著地。当时若与震威一喝。待此老恶发。徐徐打个问讯道。莫怪触忤。好非但救取此老。亦能振起云门纲宗。虽然口是祸门。有数禅者。座下省发而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1297 【介绍】: 元钦察人,居彰德。蒙哥汗六年,以材武从军。世祖中统间,从攻李璮。至元间,从围襄、樊,又从伯颜灭宋。赐号拔都儿,任高邮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十七年,率军镇压黄华起事。次年,镇压陈吊眠起事。成宗时,官至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卒谥武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3—1350 【介绍】: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元诗选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年二十,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京,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句曲外史」。至正间,卒于开元宫斋舍。外史风裁凝峻,赵文敏公一见而异之,授以李北海书法。范德机以能诗名,外史造焉。范适他出,有诗集在几上,外史取笔书其后,为四韵诗,守者大怒,走白范。范惊曰:我闻若人不得见,今来,天畀我友也。即日诣外史,结交而去,由是外史名震京师。一时袁伯长、马伯庸、杨仲弘、揭曼硕、黄晋卿诸人,皆争与为友。他日谒虞伯生,虞问能作几家符篆乎?答曰未也,虞连书七十二家示之。外史下拜曰:真吾师也。自后与虞手札,必执弟子礼。晚年尤为杨廉夫所推重。吴郡徐良夫序其诗曰:虞范诸君子,以英伟之才,谐鸣于馆阁。而流风馀韵,播诸丘壑之间。外史以豪迈之气,孤鸣于丘壑,而清声雅调,闻诸馆阁之上。虽出处不同,其为词章之宗匠一也。夫以方外诗人,而与馆阁词臣相颉颃,宁非一代之盛欤。词学图录
张雨(1283-1350) 初名泽之,字伯雨,一字天雨,号嗣真,又号贞居子、句曲外史、山泽臞者、幻仙等。钱塘人。与赵孟頫、杨载、虞集等为文字交。工书画。有《句曲外史集》、《贞居词》。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一名天雨,字伯雨,别号贞居子,钱唐人。弃家为道士,晚居开元宫。有句曲外史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阿速人。教化子。初事仁宗为速古儿赤。英宗时为进酒宝儿赤(厨师)。迎文宗于河南,命为温都赤(带刀者)。进兵部郎中,招集阿速军四百余人,再进尚书,迎敌通州,击上都军秃满迭儿部,迁大司农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1—1374 【介绍】: 元明间常州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又有荆蛮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阳馆主等号。博学,好古。有洁癖。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居有清闷阁,藏书数千卷,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刊左右,幽迥绝尘。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瓒扁舟箬笠,往来太湖及松江三泖间。不受张士诚徵召,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以萧疏见长。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有《清闷阁集》。元诗选
瓒字元镇,无锡州人。其先世以赀雄一郡。元镇不事生产,强学好修,刻意文史,所居有云林堂、萧閒馆、清閟阁诸胜。饶介之称其阁如方塔三层,疏窗四眺,远浦遥峦,云霞变幻,弹指万状。窗外巉岩怪石,皆太湖灵璧之奇,高于楼堞。松篁兰菊,茏葱交翠,风枝摇曳,凉阴满苔。阁中藏书数千卷,手自勘定,三代鼎彝,名琴古玉,分列左右。时与二三好友啸咏其间,性好洁,见俗士,避去如恐浼,盥z易水,振拂巾服,日以数十计。居前后树石,频令洗拭,书画萧疏秀挺,称其为人。至正初,天下无事,一旦尽斥卖其田产,得钱以与贫交疏族,或窃笑之。及兵兴,富家多被剽掠,元镇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人乃服其前识。明洪武七年,始还乡里,时年七十有四矣。寄居其姻邹惟高,竟卒于邹氏。尝自谓懒瓒,亦曰倪迂,长乐王宾志其旅葬,吴人周南老志其墓,皆曰「元处士云林先生」。句曲张雨、钱塘俞和尝缮写其稿藏之。论者谓如白云流天,残雪在地。杨铁厓曰:元镇诗才力似腐,而风致特为近古。吴匏庵曰:倪高士诗能脱去元人之秾丽,而得陶柳恬澹之情。百年之下,试歌一二篇,犹堪振动林木也。词学图录
倪瓒(1301-1374) 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经锄隐者等。无锡人。其先豪富雄一郡,而瓒强学好修,筑云林堂、清闷阁,藏书数千卷,手自勘定。以书画名家,善水墨山水,逸笔草草,清远萧疏,影响于明清两代文人画者甚巨,与黄公望、吴镇、王蒙称"元四家"。有《清闽阁全集》、《云林乐府》。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元镇,无锡人。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元镇,无锡州人。别号云林有清閟阁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1?—1385 【介绍】: 元明间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隐居于仁和之黄鹤山,号黄鹤山樵,亦作黄鹤樵者,又号香光居士。赵孟頫外孙。敏于文,工画山水人物,与黄公望、倪瓒、吴镇为元末四家。元末曾官理问。画山水师巨然,得外氏法,诗画与倪瓒齐名。芒鞋竹杖,居山中几三十年,作画均以“万壑在胸”为基础。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尝谒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诛,牵连下狱瘐死。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蒙字叔明,吴兴人。元末官理问。洪武初,为泰安知州。坐胡党死。 (王达《听雨楼诸贤记》: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也。素好画,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时,惟假笔意以寓其天机之妙。为文章不尚矩度,顷刻数千言可就。 都穆《谈纂》。王叔明洪武初为泰安知州,泰安厅事后有楼三间,正对泰山。叔明画泰山之胜,张绢素于壁,每兴至,辄一举笔,凡三年而画成,傅色都了。时陈惟允为济南经历,与叔明皆妙于画,且相契厚。一日胥会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谓惟允曰:「改此画为雪景可乎?」惟允曰:「如傅色何?」叔明曰:「我姑试之。」以笔涂粉,色殊不活。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为小弓夹粉笔、张满弹之,粉落绢上,俨若飞舞之势,皆相顾以为神奇。叔明就题其上曰《岱宗密雪图》。自誇以为无一俗笔,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辍以赠。陈氏宝此图百年,非赏鉴家不出,松江张学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闻陈氏蓄是图,往观之,卧其下两日不去,以为斯世不复有是笔也。徐武功尤爱之,尝谓客曰:「予昔亲登泰山,是以知斯图之妙。诸君未尝登,其妙处不尽知也。」后以三十千归嘉兴姚御史公绶,未几姚氏火作,此画亦付煨烬。惜哉!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黄鹤山樵王叔明为钱塘崔彦晖作《云林小隐图》。叔明所长在重岩复嶂、枫丹栗黄,宏丽之致耳。而此图则清远滃郁,大有北苑、襄阳妙致,骤见之以为大痴老人,又疑老人不办是也。图后意似小未尽,问之王百谷,云:「犹及见全本,盖少有浥澜,为装师截去耳。」题署者僧泐季潭。叔明既手书所撰云林词,而同时为辞赋记序诗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而馀所知仅山阴王裕、金华苏伯衡、始丰徐一夔、嘉兴鲍恂、桐卢俞和、临安钱宰、会稽唐愚士而已。沈道祯戏谓馀惜不及文待诏生,当一一为考以报。盖待诏最能详胜国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砚斋笔记》: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气韵掀簸,物象俱备,不知较北苑所作相去几何?顾叔明自是写图手,远近位置历然,不为山林烟霭之所汩没。余又见其为陶宗仪写《南村图》,凫鸭猫犬,纺车舂碓,家人器具,一一毕备,若子久浑厚,云林疏简,虽各极所擅,而施之以图,似终逊黄鹤矣。云间沈良者题曰:「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去。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前溪风雨恶,篙折水流驶。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北苑为此图,黄鹤师其意。想见晚来睛,云净山横翠。始信霎时间,真宰时相戏。予家有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是思陵所题,笔法高古精绝。叔明相访,出以示之,称赏不置。子辄以赠之。叔明为临此卷,予展赏题此俚言,时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华溪沈良。」俞焯题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风雨溪山树欲飞。出世不知休歇去,缁郎何事始知归。俞焯题于都城寓舍。」张远题云:「吾师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风雨萧寺图》,今见此可谓双剑,神物须合,子中其藏之以俟。云间张远。「竹懒曰:「馀憾不得见一峰作。合参两家笔法。」 张丑《清河书画舫》:王叔明小画一帧,首题岩居高士,次题「黄鹤山人王蒙为雅宜山中陈惟寅画」。笔法秀雅,积墨清润,点染之间,咫尺千里,自非胸襟洒落,心手和调,断断不能以成斯图。益知名下无虚士。观此真迹,殊觉伪者甚可笑也。同时倪、郑二公,各有诗题额云:「幼舆丘壑末忘情,万叠青山照眼明。拟向画图深处住,一檐晁日听松声。遂昌尚左生。」「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叔明绝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倪瓒。」其后叔明自题选体一首,断续不可以句,借无王集参补附此。今图尚藏陈公云礽处,第恨纸弊墨残,粗存梗概,正犹隔雾看花,惟想像神妙耳。信乎画法之工也! 张丑《真迹日录》;黄、王合作小幅,「仆暇日为郡曹刘彦敬画《竹趣图》甫毕,而一峰黄处土见过,仆出此求印正。处士以为可为添一远山并樵径,天趣迥殊,顿增深峻矣。时省郎耿君督兵华亭,索仆画甚急,思拙笔弱,顷刻不就,因辍此奉献。吴兴王蒙敬题。」「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孙也。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晋、汉,至于鉴裁,尤所精诣,鸥波之宅相,非予而谁耶?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董宗伯云:「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若使叔明专门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可谓名论。叔明画有题名王子蒙者,是其早岁所作。叔明一作叔铭,又号香光居士,余尝见《丹山瀛海卷》,即署斯号。叔明诗无专集可采,多据墨迹录入。画家赝托者多矣,馀所录皆据明以来赏鉴家著录,流传有绪者,庶足存其真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5—1367 【介绍】: 元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元诗选
高字子上,温州平阳人。登至正十四年进士第,授庆元路录事。未三年,辄自免去。方氏至欲招致之,不可得。再授慈溪县尹,亦不起。平阳陷,弃妻子往来闽浙间,二十六年春,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于怀庆,密论江南虚实,扩廓喜,欲官之。居数月,疾作卒,年五十有三。子上别号不系舟渔者,自举子时,其所作已为流辈推重。金华胡仲申以古学名,少所许可,独称子上曰能。及至京师,翰林欧阳元功、太常张仲举、礼部贡泰甫、助教程以文,皆相与论荐之。度时不可为,弃官奔走南北,卒以自全。明初,眉山苏伯衡访其诗文,得若干首,诠次成帙,题曰《子上存稿》。八世孙一元重校而刻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8 【介绍】: 元武冈绥宁人,字彦英。苗族。世为土官。惠宗至正十三年,达识帖睦尔为湖南行省左丞相,使万户陶梦桢招完者合兵复武昌,授管军千户,累迁都元帅。十六年擢江浙行省参政,明年进左丞,据松江。所部士兵无纪律,为浙人所怨。十八年在杭州为达识帖睦尔与张士诚两军夹攻,兵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