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耕牧  拼音:gēng mù
耕田与畜牧。《史记。卷三○。平准书》:「卜式虽躬耕牧,不以为利。」《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
《漢語大詞典》:军屯(軍屯)
(1).指驻屯的军队。《前汉书平话》卷上:“朕思之, 陈豨 造反,多因为寡人与 陈豨 军屯衣甲器物,是他 韩信 执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寃。” 陈毅 《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昼趲行,夜趲行,敌伪关防穿插勤。到处有军屯。”
(2).谓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一》:“有所谓军屯者,如 汉武 元鼎 六年,初置 张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开田官斥塞,责六十万人戍田之是也。”
《國語辭典》:籍田  拼音:jí tián
古时天子亲耕之田。《诗经。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顾成庙远无宿宫,又有荻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
《國語辭典》:先农(先農)  拼音:xiān nóng
传说中最先发明农业生产的人,一说为神农氏,一说为后稷。也称为「田祖」、「先啬」。
《國語辭典》:白地  拼音:bái dì
1.白色质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裤,非无文采,酷无裁制。』」《唐书。卷二三。仪卫志》:「第四行,小戟、刀、楯,白地雪花袄、冒。」
2.空地。《水浒传》第五三回:「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家当都烧做白地。莫言不是。早早出来!」
3.平白无故。唐。李白 越女词:「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漢語大詞典》:白地明光锦(白地明光錦)
十六国时 后赵 织锦署所织的一种白底有文彩的丝织品。多比喻文质兼美的词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 孙绰 )道 曹辅佐 ( 曹毗 )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絝,非无文采,酷无裁製。”
《國語辭典》:人种(人種)  拼音:rén zhǒng
1.地球上人类的种别,一般人往往将人类依肤色分为黄、白、黑、棕、红五种。
2.传宗接代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箸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人种不可失!』」《金瓶梅》第五三回:「我又不得养,我家的人种,便是这点点儿。休得轻觑著他,著紧用心才好!」
《國語辭典》:畬田  拼音:yú tián
新田。唐。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诗:「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部潮鸡。」
《漢語大詞典》:不殖
(1).不能蕃衍。左传·昭公元年:“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韦昭 注:“殖,蕃。”
(2).不积聚。书·仲虺之诰:“不邇声色,不殖货利。”
(3).不耕种。汉书·食货志下:“凡田不耕为不殖,出三夫之税。”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三:“靡田不殖,九穀斯茂。”
《國語辭典》:鄙事  拼音:bǐ shì
卑微琐碎的事。《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漢語大詞典》:田莱(田萊)
正在耕种和休耕的田地。亦泛指田地。周礼·地官·县师:“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 郑玄 注:“莱,休不耕者。”《魏书·李孝伯传》:“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 清 梅曾亮 《臣事论》:“使农、工、商、贾皆汲汲然有为士之心,则方其为农也,田莱必不能闢。”
《國語辭典》:荒地  拼音:huāng dì
未经开垦或已经荒芜的土地。如:「开垦荒地」。《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钟繇》:「又上『宜复关内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
《漢語大詞典》:分田
(1).划分土地给耕者耕种;分配土地。孟子·滕文公上:“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太平天囯 《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2).分取田地所产之物。汉书·食货志上:“ 汉 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 颜师古 注:“分田,谓贫者无田而取富人田耕种,共分其所收也。”
《漢語大詞典》: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藉,通“ 籍 ”。《汉书·文帝纪》:“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三国 魏 曹植 《藉田说》之一:“春耕於藉田,郎中令侍寡人焉。”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四:“苍龙掛闕农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
《漢語大詞典》:耕渔(耕漁)
耕种与捕鱼。吕氏春秋·慎人:“ 舜 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后汉书·周燮传:“常肆勤以自给。非身所耕渔,则不食也。”
分類:耕种捕鱼
《漢語大詞典》:地宝(地寶)
(1).指大地所产的物品,如谷物等。大戴礼记·千乘:“理天之灾祥,地宝丰省,及民共饗其禄,共任其灾。” 孔广森 补注:“地宝,穀也。曰:‘稼穡维宝。’” 王聘珍 解诂:“地宝谓五地之物生。 陆氏 释文云:‘地以万物为宝也。’” 南朝 宋 谢庄 《和元日雪花应诏诗》:“玄化尽天秘,凝功毕地宝。”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三》:“於是 蔡京 变茶盐法,括地宝,走商贾,所得五千万,内穷奢侈,外炽兵革。”
(2).特指地下的矿藏。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彼(泰西诸国)则出地宝,扩财源,而我任听其然。”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织布之器,颇便於民生;考矿之机,有裨於地宝。”
(3).谓耕种的宝贵时令。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在,而树麻与菽,此告民地宝尽死。” 陈奇猷 校释:“ 夏瑋瑛 曰:‘地宝’,当作种地的宝贵时令解。《审时篇》説:‘凡农之道,候(原作厚)之为宝。’就是説时令是种地之宝。‘此告民地宝尽死’之‘死’当是‘矣’字之误,与下文‘此告民究也’是同样的句法。‘矣’‘死’古音相同,因而致误。 奇猷 案: 夏 説是。古音‘矣’‘死’虽分隶咍、脂部,但 秦 汉 以后二字之音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