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官守  拼音:guān shǒu
任官职应守的本分。《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信其邻国,慎其官守,守其交礼。」
《國語辭典》:任事  拼音:rèn shì
1.委任职务。《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唐。韩愈 与郑相公书:「孟氏兄弟在江东未至,先与相识,亦甚循善,所虑才干不足任事。」
2.担当事务。《史记。卷八○。乐毅传》:「执政任事之臣,脩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彼任事者只顾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秤,侵剥百端,以致小民愁怨。」
3.无论什么事。《金瓶梅》第七二回:「名永寿,贴刑,不止二十岁,捏出水儿来的一个小后生,任事儿不知道。」
《國語辭典》:职任(職任)  拼音:zhí rèn
所担任的职务。《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汉书。卷八二。王商传》:「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國語辭典》:子职(子職)  拼音:zǐ zhí
子女对父母所应尽的职责。《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明。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试论纲常,岂有子职而不事父母?若重思唱随之义,当同尽定省之仪。」
《國語辭典》:责任(責任)  拼音:zé rèn
1.所应做的本分。如:「人人都有珍惜地球资源的责任。」《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原是他的责任,生恐太太知道了说他。」
2.在道德或法律上,要求行为人就其行为之结果负责。
《漢語大詞典》:吏职(吏職)
(1).官吏的职责。汉书·薛宣传:“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宋书·良吏传序:“ 高祖 起自匹庶,知民事艰难,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旧唐书·良吏传下·吕諲:“ 諲 性谨守,勤於吏职,虽同僚追赏,而块然视事,不离案簿。”
(2).指官职。后汉书·马武传:“有功,輒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漢語大詞典》:守司
(1).职责,职守。荀子·君道:“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梁启雄 释:“守司,犹职责也。”
(2).监守。韩非子·三守:“至於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鬼谷子·捭阖:“﹝圣人﹞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陶弘景 注:“司,主守也。”
《漢語大詞典》:民曹
官署名。 汉成帝 初置。后世名称多变,职责也并不完全相当。至 隋 时定名为民部, 唐高宗 时避 太宗 李世民 讳,又改称户部,因亦用作户部的代称。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 成帝 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旧仪》:“﹝民曹﹞典缮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 明 高启 《辞户部后东还出都门有作》诗:“詔贰民曹出禁林,陈辞因得解朝簪。”参见“ 民部 ”。
《漢語大詞典》:民部
即户部。古代官署名。 汉 置尚书,有民曹, 三国 魏 置度支, 吴 有户部, 晋 有度支, 北周 有民部,皆主财用。 隋 初置度支, 开皇 三年改为民部, 唐 永徽 初,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复改称户部。
《漢語大詞典》:臣位
人臣的职责或地位。孔丛子·陈士义:“苟使朝臣皆有推贤之心,主虽不知人,则臣位必当。” 宋 李觏 《袁州学记》:“羣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
《國語辭典》:尽职(盡職)  拼音:jìn zhí
尽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红楼梦》第五六回:「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漢語大詞典》:营职(營職)
履行职责;从事本职工作。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 宋 苏辙 《东轩记》:“旦则復出营职,终不能安於所谓 东轩 者。”
《漢語大詞典》:监抚(監撫)
(1).监察安抚。诗·大雅·常武“大师皇父,整我六师” 唐 孔颖达 疏:“命为太师之公者,皇父使之监抚军众。” 唐 杜牧 《周元植除凤翔监军制》:“控 秦 塞之西,扼 胡 苑之左,乃睠 岐 陇 ,为国藩墙,命以监抚,宜崇班秩。” 清 沈复《浮生六记·中山记历》:“本岛能 中山 语者,给黄帽,为酋长,岁遣亲云上,监抚之,名奉行官。”
(2).指监国、抚军,为太子的职责。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皇上垂拱巖廊,积成庶务,式总万机,副是监抚。”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彤闈问竖,礼崇监抚之威;黼席兴贤,义极君亲之爱。”旧唐书·韦皋传:“伏望权令皇太子监抚庶政,以俟圣躬痊平。”
《漢語大詞典》:权任(權任)
(1).权力职责。后汉书·陈忠传:“常侍 江京 、 李闰 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后 諤 稍稍进用,数年间为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判司农寺,皆要官。权任渐重。无何,坐事夺数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屡兼二品正卿:“又以太宰正兼大司马者一次,皆身綰二綬,各领事寄,极古今权任之重,一身当之。”
(2).暂且担任。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吏卒无常者,言将臣权任,无久职也;乱军引胜者,言己自溃败,非敌胜也。”
《國語辭典》:供事  拼音:gòng shì
1.奉养、服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明史。卷三○四。宦官传一。序》:「有老阉供事久,一日从容语及政事,帝大怒,即日斥还乡。」
2.职官名。清代宗人府、内阁等衙门设供事,略同书吏。
《國語辭典》:权力(權力)  拼音:quán lì
具有控制、指挥等影响的力量。《汉书。卷九二。游侠传。万章传》:「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亦得显权力,门车常接毂。」《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又想他们的权力,虽然够用,只不知昨晚所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