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3,分3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衮职
乐职吟
忧职
词典
职事
官职
失职
供职
称职
职业
分职
职方
当职
奉职
职官
职名
典故 
相关人物
仲山甫


《诗经·大雅·烝民》
「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汉·毛氏传:「有衮冕者,君之上服也。仲山甫补之,善补过也。」

例句

龙衮期重补,梅羹伫再和。 令孤楚 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

昔年叨补衮,边地亦埋轮。 孙逖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宋之问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进无负鼎说,退惭补衮诗。 崔湜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马寻拜襄州史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

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 李隆基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

不才同补衮,奉诏许牵裾。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杜甫 题省中院壁

补衮周官贵,能名汉主思。 清江 酬姚补阙南仲云溪馆中戏题随书见寄

如何补衮服,来看衲衣人。 贯休 刘相公见访

典故
乐职吟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褒传》
「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唐·颜师古注:「乐职者,言百官各得其职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田鸠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匮,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贾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例句

闲似淮阳卧,恭闻乐职吟。 羊士谔 上元日紫极宫门观州民然灯张乐

典故
忧职

相关人物
尹忠


《汉书》卷十《成帝纪》
秋,桃李实。大水,河决东郡金堤。冬十月,御史大夫尹忠以河决不忧职,自杀。

《漢語大詞典》:职事(職事)
(1).职务;职业。管子·法禁:“身无职事,家无常姓。” 唐 白居易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诗:“官小无职事,闲於为客时。”《水浒传》第六回:“你纔到的方丈,怎便得上等职事?”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
(2).任职。左传·定公四年:“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 ,用即命于 周 ,是使之职事于 鲁 ,以昭 周公 之明德。”后汉书·张晧传:“五迁尚书僕射,职事八年,出为 彭城 相。”
(3).旧时官吏仪仗的一种。即官品牌。《淮南子·本经训》:“饰职事,制服等,异贵贱,差贤不肖,经诽誉,行赏罚。”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凡有品级官员婚嫁,或用本官职事……无品级人及生监军民不得僭用职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灯笼是姓什么的,甚么衔牌,甚么职事,几个孝子,一一都説得明明白白。”
《國語辭典》:官职(官職)  拼音:guān zhí
1.公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
2.官阶。《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个先见的,于原身官职,加升一级。」
《國語辭典》:失职(失職)  拼音:shī zhí
1.疏于职务,未尽职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王失职,欲从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2.失业、失所。《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日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晋书。卷四六。刘颂传》:「豪强横肆,则百姓失职矣。」
《國語辭典》:供职(供職)  拼音:gòng zhí
1.担任职务。《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没作过外任,自从癸未那年,侥倖之后,就在翰林院供职。」
2.清代官吏考绩等第之一。
《國語辭典》:称职(稱職)  拼音:chèng zhí
才能足够胜任所担负的职务。《汉书。卷一○。成帝纪。赞曰》:「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刘备虽汉朝苗裔,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
《國語辭典》:职业(職業)  拼音:zhí yè
1.个人所担任的职务或工作。如农业、矿业等。
2.职分内应做的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宋书。卷九四。恩倖传。序》:「且任子居朝,咸有职业。」
《國語辭典》:分职(分職)  拼音:fēn zhí
分掌职务、分治其事。《书经。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晋。左思〈魏都赋〉:「让衢设官分职,营处署居夹之。」
分類:分职
《國語辭典》:职方(職方)  拼音:zhí fāng
1.职官名。《周礼》夏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地图,主四方之职贡;后每沿用,如明、清兵部及民国初年内务部均有职方司。
2.主治地方之事。《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
《漢語大詞典》:职方氏(職方氏)
周 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 夷 、八 蛮 、七 闽 、九 貉 、五 戎 、六 狄 之人民与其财用、九穀、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汉书·地理志上:“故《周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地,辩九州之国。”
《漢語大詞典》:当职(當職)
(1).担任职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后汉书·循吏传·王涣:“﹝ 王涣 ﹞为太守 陈宠 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2).旧时职官的自称。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盖闻为政之术,务农为先……当职自蒙朝命,来剖郡符,虽诚心未格於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闲闲 ﹞尝於礼部厅壁上牓云:‘当职係三品官,为人书扇面失体,请诸人知。’” 明 高明 《琵琶记·宦邸忧思》:“我自从离了父母妻室,来此赴选,不拟一擢高科,拜授当职。”
(3).指主管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士子争财於学校,教化不明,太守罪也。当职先罚俸半月,牒学照规行。”
《漢語大詞典》:奉职(奉職)
谓奉行职事。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东观汉记·周荣传:“﹝ 荣 ﹞尽心奉职,夙夜不怠。”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皆不责问 陆完 等奉职不效之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袁世凯等奏折》:“臣等奉职无状,政策不能取信於民,抚衷惭惧,罔知所措。”
分類:奉行职事
《國語辭典》:职官(職官)  拼音:zhí guān
文武百官的通称。如史籍、政书多有职官志、职官考之类。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三。铨曹》:「选人至省,便拜职官,考满即授牒请处分。」
《國語辭典》:职名(職名)  拼音:zhí míng
1.名片的旧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五出:「职名早投,职名早投,大家去上书陈情,拥入皇州。」
2.职务的名称。《六部成语注解。吏部》:「职名:此员官职姓名。」
《國語辭典》:衮职(袞職)  拼音:gǔn zhí
1.君主的职位。因天子服衮衣,故以衮职比喻天子。《诗经。大雅。烝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2.三公的职位。古代天子以衮衣赐上公,故称三公的职位为「衮职」。《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又宁。」《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弘农杨公,东海陈公,每在衮职,群寮贺之。」
《國語辭典》:补衮(補袞)  拼音:bǔ gǔn
1.规劝天子的过失。《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复之义。」
2.官位。唐。杜甫〈壮游〉诗:「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