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分2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断肠
肠断
羊肠
回肠
肝肠
愁肠
心肠
中肠
枯肠
柔肠
饥肠
诗肠
刚肠
肺肠
衷肠
《國語辭典》:断肠(斷腸)  拼音:duàn cháng
1.切断肠子。《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2.比喻悲伤到了极点。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之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鳞鸿何处?回不得一纸断肠书。」
《漢語大詞典》:断肠猿(斷腸猿)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入 蜀 ,至 三峡 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絶,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令黜其人。”后世用作因思念爱子而极度悲伤之典。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 鲁 ,空悲断肠猿。” 宋 黄庭坚 《上冢》诗:“ 康州 断肠猿,风枝割永痛。”
《國語辭典》:肠断(腸斷)  拼音:cháng duàn
形容非常悲伤。《文选。江淹。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唐。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分類:肠断悲痛
《國語辭典》:羊肠(羊腸)  拼音:yáng cháng
1.羊的肠子。
2.形容小而曲折的路。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滩之凶无如虎臂,路之险莫若羊肠。」
《漢語大詞典》:羊肠坂(羊腸坂)
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 山西省 壶关县 东南;一在今 山西省 晋城市 南。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 詰屈,车轮为之摧。”亦作“ 羊肠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 裴駰 集解引 晋 皇甫谧 曰:“ 壶关 有 羊肠阪 ,在 太原 晋阳 西北九十里。”史记·魏世家“断 羊肠 ,拔 閼与 ” 唐 张守节 正义:“ 羊肠阪 道在 太行山 上,南口 怀州 ,北口 潞州 。”
《國語辭典》:回肠(回腸)  拼音:huí cháng
1.形容内心焦虑,好似肠子在回转纠结。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董西厢》卷六:「争奈按不下九曲回肠,合不定一双业眼。」
2.小肠的一部分。上连空肠,下接大肠及盲肠。也作「回肠」。
《國語辭典》:回肠(迴腸)  拼音:huí cháng
小肠的末段。上接空肠,下连大肠的部分。也作「回肠」。
《國語辭典》:回肠荡气(回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乐或文辞生动感人。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回肠荡气感精灵,座客苍凉酒半醒。」也作「回肠荡气」。
《國語辭典》:回肠荡气(迴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乐或文辞感人至深。如:「她的歌声绕梁三日,令人回肠荡气。」也作「荡气回肠」、「回肠荡气」、「回肠伤气」。
《漢語大詞典》:肝肠(肝腸)
比喻内心。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关山则风月凄愴, 陇水 则肝肠断絶。”《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文秀 因日夜思念父母兄长,身子虽居 河南 ,那肝肠还掛在 苏州 ,那有心情看到书上。”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只近肝肠不近身,才见相知别有因。” 郭影秋 《悼孙泱同志》诗:“批评增信任,夜话露肝肠。”
分類:内心
《國語辭典》:愁肠(愁腸)  拼音:chóu cháng
郁结忧思的心境。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儒林外史》第三○回:「老天就肯辜负我杜慎卿万斛愁肠,一身侠骨!」
《國語辭典》:心肠(心腸)  拼音:xīn cháng
1.心与肠,亦用以指心。《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五出》:「夫妻是宿缘,当与你作宛转,放下心肠休忧,管教你成姻眷。」
2.心地。如:「蛇蠍心肠」。宋。苏轼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3.心意、想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红楼梦》第六七回:「紫鹃深知黛玉心肠,但也不敢说破。」
4.情绪、兴致。《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红楼梦》第二九回:「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的,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
《國語辭典》:中肠(中腸)  拼音:zhōng cháng
内心。《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二》:「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分類:内心
《國語辭典》:枯肠(枯腸)  拼音:kū cháng
1.肠内空枯,指饥饿。唐。郑嵎〈津阳门〉诗:「开垆引满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饥。」
2.比喻文思枯竭。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分類:枯竭文思
《國語辭典》:柔肠(柔腸)  拼音:róu cháng
委婉的衷情。宋。柳永〈清平乐。繁华锦烂〉词:「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二出:「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为甚衾儿里不住的柔肠转。」
《國語辭典》:饥肠(飢腸)  拼音:jī cháng
饥饿的肚子。如:「饥肠辘辘」。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宋。苏轼〈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诗三首之三:「夜来饥肠如转雷,旅愁非酒不可开。」
分類:饥饿肚子
《漢語大詞典》:诗肠(詩腸)
指诗思;诗情。 唐 孟郊 《哭刘言史》诗:“精异 刘言史 ,诗肠倾珠河。” 明 袁宏道 《答人》诗:“走不能书,而有书癖;不能诗,而有诗肠;不能酒,而有酒态。” 清 唐孙华 《长夏闲居杂感次随庵韵》:“诗肠苦与墨同磨,时逢炎景欢娱少。”
分類:诗思诗情
《國語辭典》:刚肠(剛腸)  拼音:gāng cháng
刚直的性情。《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疾恶,轻肆直言。」唐。白居易〈哭孔戡〉诗:「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分類:刚直气质
《國語辭典》:肺肠(肺腸)  拼音:fèi cháng
比喻心意。《诗经。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明。刘基〈送骆起原之新城知县任〉诗:「邂逅忽相逢,悲喜交肺肠。」
分類:内心心思
《國語辭典》:衷肠(衷腸)  拼音:zhōng cháng
内心的情意。唐。韩偓 天鉴诗:「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竞不违。」《西游记》第三七回:「老孙把你引到寺里,见师父,诉此衷肠,句句是实。」也作「衷曲」。
《國語辭典》:衷心  拼音:zhōng xīn
出自于内心。如:「衷心祝福」。《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