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躁切
(1).胁迫;胁制。躁,通“ 操 ”。《诗·大雅·江汉》“ 江 汉 之滸,王命 召虎 。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汉 郑玄 笺:“王於 江 汉 之水上命 召公 ,使以王法征伐,开辟四方,治我疆界於天下。非可以兵病害之也,非可以兵急躁切之也。”一本作“ 操切 ”。
(2). 迅速而强烈。《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 王冰 注:“少虽后用,用则切急,随火躁也。”
《漢語大詞典》:拘胁(拘脅)
胁制。荀子·君道:“天下之变,境内之事,有弛易齵差者矣,而人主无由知之,则是拘胁蔽塞之端也。”
分類:胁制
《漢語大詞典》:幽劫
谓遭囚禁,被胁制。文选·刘琨〈劝进表〉:“主上幽劫,復沉虏庭。” 刘良 注:“幽,囚;劫,胁也。”
分類:囚禁胁制
《漢語大詞典》:躁蹙
(1).烦躁愁苦。新唐书·韩皋传:“‘止息’者, 晋 虽暴兴,终止息於此。其哀愤、躁蹙、憯痛、迫胁之音,尽於是矣。”
(2).犹操切。胁迫;胁制。躁,通“ 操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汉 郑玄 笺:“有缓者,有所听纵也;有急者,有所躁蹙也。” 孔颖达 疏:“此经兔言缓,则雉为急矣;雉言在罗,则兔无拘制矣。举一缓一急之物,故知喻政有缓急用心之不均也。笺有所躁蹙者,定本作操,义竝得通。” 阮元 校:“其或作躁蹙者,即操戚之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