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麇惊(麇驚)
亦作“麏惊”。亦作“麕惊”。 形容胆怯,易受惊。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网踈则鱼漏,绳急则麏惊。”新唐书·岑文本传:“大王诚纵兵剽係,恐 江 岭 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麕惊。” 宋 王禹偁 《尺蠖赋》:“寧鳧趋以鸿渐,不麏惊而鹊起。”
分類:胆怯受惊
《漢語大詞典》:辞惮(辭憚)
因胆怯而推辞。晋书·周处传:“ 处 知 肜 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当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曰:‘少府稀来,岂不尽乐! 五嫂 大能作舞,且劝作一曲。’亦不辞惮。遂即逶迤而起,婀娜徐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怕墙高怎把 龙门 跳,嫌花密难将仙桂攀。放心去,休辞惮。”
分類:胆怯推辞
《漢語大詞典》:惊怯(驚怯)
惊恐胆怯。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 章 顿觉心地安泰,不復惊怯。” 明 周朝俊 《红梅记·谋刺》:“你放心前去,休教惊怯,这风声莫漏泄。” 茅盾 《虹》四:“每到了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她更是无理由地惊怯。”
分類:惊恐胆怯
《漢語大詞典》:怯畏
胆怯,害怕。 梁启超 《亡羊录》:“又出其鋭利之词锋,以责 李鸿章 ,诸臣皆怯畏无措。”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怯畏地立在房门口,四面望着。”
分類:胆怯害怕
《國語辭典》:胆虚(膽虛)  拼音:dǎn xū
1.因害怕而心神不宁。如:「他做了亏心事,所以日日胆虚。」
2.中医指虚烦不眠,意乱心跳,容易惊恐,多疑虑,常叹息的症状。
《國語辭典》:怯阵(怯陣)  拼音:què zhèn
临阵畏惧退缩。如:「一有事情发生,他总是怯阵,不敢面对现实。」
分類:临阵胆怯
《國語辭典》:怯场(怯場)  拼音:què cháng
临场畏缩慌张。《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那广东妓女看他是个怯场的样子,索性走过去,拿起香槟杯子,用手揪住饶鸿生的耳朵,把一杯酒直灌下去。」
《國語辭典》:乔怯(喬怯)  拼音:jiāo qiè
胆怯、恐惧。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鲁子敬听者,你心内休乔怯。」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唬的我意慌张,心乔怯。」
《國語辭典》:乔怯(喬怯)  拼音:qiáo què
内心害怕胆怯。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鲁子敬听者,你心内休乔怯。」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諕的我意慌张,心乔怯,战都速,无了魂魄,软了身躯。」
分類:胆怯害怕
《漢語大詞典》:惴怯
胆怯,恐惧。 唐 柳宗元 《晋问》:“攫 秦 搏 齐 ,当者失据, 燕 狄 惴怯,若卵就压。”
分類:胆怯恐惧
《國語辭典》:露怯  拼音:lòu què
1.显出畏缩的脸色。如:「国小学童初入学,露怯是难免的。」
2.因缺乏知识,致使举止错误可笑,而显现畏缩的脸色。如:「初次出国,不知异国习俗,经常发生露怯的事。」
《漢語大詞典》:愶愶
胆怯貌。 宋 陆游 《畏虎》诗:“老马亦甚畏,愶愶不敢嘶。”
分類:胆怯
《漢語大詞典》:迟懦(遲懦)
迟疑懦弱;胆怯而迟疑不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然等死耳, 茂钦 果决,是以全节, 中立 迟懦,是以败名。”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公晚遇,十年间三引去。去必刚勇果决,其来未尝不迟懦退缩也。”
《漢語大詞典》:惭怯(慚怯)
羞愧胆怯。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笤帚》:“僧急牵其衣,女復佯为惭怯之态。”
分類:羞愧胆怯
《漢語大詞典》:騃怯
愚昧胆怯。
分類:愚昧胆怯
《漢語大詞典》:躁怯
轻躁胆怯。魏书·高聪传:“ 聪 躁怯少威重,所经淫掠无礼,及与贼交,望风退败。”
分類:轻躁胆怯
《國語辭典》:畏葸不前  拼音:wèi xǐ bù qián
畏惧怯懦,不敢前进。《清史稿。卷一一。高宗本纪二》:「丁卯,以扈从行围畏葸不前,褫丰安公爵、田国思侯爵,阿里衮罢领侍卫内大臣。」也作「畏缩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