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背理
违背天理或伦理;不合理。汉书·贾谊传:“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徧以疏举。”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清史稿·诚隐郡王允祉传:“ 怡亲王 忠孝性成, 允祉 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三节:“在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以后,奴隶制就更加显得荒谬背理。”
《国语辞典》:逆天背理  拼音:nì tiān bèi lǐ
违反了天道常理。《孤本元明杂剧。陈仓路。头折》:「则他那逆天背理可钐刈,我则待要剿除乱掠扶家国,长驱席捲安边地。」也作「逆天违理」。
《国语辞典》:弃义背理(弃义背理)  拼音:qì yì bèi lǐ
不顾道义,违背伦理。《汉书。卷五一。枚乘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国语辞典》:背理法  拼音:bèi lǐ fǎ
一种逻辑上的推證法。对于一不易證明的命题,先證明其否定命题为矛盾,才肯定此命题为真的逻辑推證法。
《国语辞典》:骋强背理(骋强背理)  拼音:chěng qiáng bèi lǐ
倚势逞强,违逆正理。《西游记》第四三回:「小鼍不知大圣之名,却才逆了表兄,骋强背理,被表兄把我拿住。」
《國語辭典》:乖谬(乖謬)  拼音:guāi miù
荒谬反常,违背情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事类》:「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聊斋志异。卷六。蕙芳》:「如有乖谬,咎在老身。」
《國語辭典》:谬妄(謬妄)  拼音:miù wàng
荒谬愚妄。《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惟割既往谬妄之失,思隆周文济济之美。」
分類:荒谬背理
《國語辭典》:悖慢  拼音:bèi màn
狂傲、不敬。《抱朴子。外篇。酒诫》:「臣子失礼于君亲之前,幼贱悖慢于耆宿之坐。」《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临淄侯日与丁仪、丁廙兄弟酣饮,悖慢无礼。」也作「悖谩」。
《漢語大詞典》:悖理
同‘背理’。
分類:悖理背理
《國語辭典》:鄙倍  拼音:bǐ bèi
鄙陋背理。《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也作「鄙背」。
分類:浅陋背理
《國語辭典》:悖缪(悖繆)  拼音:bèi miù
不合情理,自相矛盾。《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也作「悖谬」。
分類:背理荒谬
《漢語大詞典》:鄙悖
浅陋背理。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靳侮交杂,意极鄙悖。” 吴稚晖 《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此如 刘锡鸿 之徒,在三十年前,陈其鄙悖之理由,阻挠铁路等事。”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三》:“故以之接人,则彬彬有度;以之律己,则鄙悖远矣。”
分類:浅陋背理
《漢語大詞典》:逆兵
(1).旧指背理而动的军队。吴子·图国:“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2).指叛乱的军队。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或者妻女极多的阔人,婢妾成行的富翁,乱离时候,照顾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无法可想。”
《漢語大詞典》:乖枉
枉曲背理。后汉书·李固传:“政有乖枉,遇人无惠者,免所居官。” 南朝 宋 谢灵运 《陇西行》:“胡为乖枉,从表方圆。” 黄节 注:“乖背枉曲。”
《國語辭典》:辟违(辟違)  拼音:pì wéi
邪佞。《左传。昭公二十年》:「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
分類:邪僻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