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遐心  拼音:xiá xīn
1.疏远而不亲附的心。《诗经。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2.想要远离尘俗而归隐的心。南朝齐。高帝〈塞客吟〉:「悟樊笼之或累,怅遐心以栖玄。」
《國語辭典》:洞达(洞達)  拼音:dòng dá
通晓、明白。汉。王充《论衡。知实》:「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材智兼倍,强力不倦,超踰伦等!」
《國語辭典》:疏阔(疏闊)  拼音:shū kuò
1.不精密、不详备。《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阔。」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2.时地有所阻隔而情谊疏远。《南史。卷二三。王诞传》:「非唯交友离异,乃亦兄弟疏阔。」
《國語辭典》:豁达(豁達)  拼音:huò dá
1.开通、通达。《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开南端之豁达,张笋虡之轮豳。」唐。高适 自蓟北归诗:「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2.旷达,度量宽宏。《文选。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红楼梦》第五回:「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國語辭典》:坦荡(坦蕩)  拼音:tǎn dàng
1.坦直旷荡。形容人胸襟光明坦直。南朝梁。沈约 怀旧诗。伤王谌:「长史体閒任,坦荡无外求。」也作「坦荡荡」。
2.坦率放荡。形容人率性而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3.平坦宽阔。唐。高骈 过天威径诗:「归路崄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
《国语辞典》:同襟  拼音:tóng jīn
相同的胸襟、怀抱,指心志相同。唐。杜甫〈醉时歌〉:「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宋。王十朋〈书院挂额展筵雅会也戏集诸堂轩斋名作诗〉:「恢义高风倡,同襟旧好敦。」
《國語辭典》:气宇(氣宇)  拼音:qì yǔ
胸襟气度。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心容旷朗,气宇调畅。」
《國語辭典》:泯然  拼音:mǐn rán
形迹消灭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二。莲香》:「遂至腼然而生不如狐,泯然而死不如鬼。」
《漢語大詞典》:沾醉
大醉。因酒醉时胸襟沾湿,故称。汉书·游侠传·陈遵:“尝有部刺史奏事,过 遵 ,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 遵 霑醉时,突入见 遵 母。” 颜师古 注:“霑,湿。言其大醉也。”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四年:“从者皆霑醉。” 胡三省 注:“霑醉,言饮酒大醉,胸襟霑湿,不能自持也。” 清 郑燮 《再和卢雅雨》之四:“皂隶解吟笺上句,舆臺霑醉柳边城。”
《國語辭典》:心宽(心寬)  拼音:xīn kuān
开朗乐观而不忧虑。如:「心宽的人性情开朗,容易相处。」
《國語辭典》:旷士(曠士)  拼音:kuàng shì
胸襟开阔的人。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宋。陈师道〈还里〉诗:「旷士爱吾庐,游子悲故乡。」
分類:胸襟开阔
《漢語大詞典》:风襟(風襟)
(1).外衣的下襟。亦指外衣。 唐 杜甫 《月》诗:“爽合风襟静,当空泪脸悬。” 唐 陆龟蒙 《游楞伽精舍》诗:“到迥解风襟,临幽濯云屩。”
(2).指人的襟怀,胸襟。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诗:“风襟自瀟洒,月意何高明。”
《漢語大詞典》:情抱
情怀,胸襟。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 汉 郑宏 为 灵文乡 嗇夫,行官 京洛 ,未至,宿一埭……村落絶远,酤无处,情抱不伸。”《新唐书·吴兢传》:“开情抱,纳諫諍,下犹惧,不敢尽,奈何以为罪?”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相国 孙公偓 ,宽裕通简,不事矫异。后譎居 衡山 ,情抱坦然。” 明 李东阳 《南巡图记》:“君子之至於是,以广见闻,恢积蓄,宣达情抱,无乎不可。”
分類:情怀胸襟
《漢語大詞典》:忼慷
意气激昂,胸襟开阔。新唐书·列女传·杨烈妇:“虽敢决不忘於国,然不如 杨烈妇 忼慷知君臣大义云。” 明 陈子龙 《仲夏直左掖门送夏彝仲南归》诗:“生平志忼慷,何事独难忘。” 王闿运 《愁霖赋》:“昧 羊舌 之优游,蹈 龚生 之忼慷。”
《漢語大詞典》:鉴局(鑑局)
亦作“鉴局”。 指人的见识和胸襟器量。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上闻而器之,召见,嘉其鉴局,且谓毫髮无隐,屡顾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