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脑后(腦後)  拼音:nǎo hòu
1.脑的后部。如:「脑后无眼」。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九。盗侠》:「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地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一鞭打在脑后,猛然惊觉。」
2.比喻毫不注意或不予理会。如:「他早把你说的话置之脑后。」《董西厢》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
《國語辭典》:置之脑后(置之腦後)  拼音:zhì zhī nǎo hòu
不注意,不放在心上。《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国语辞典》:抛在脑后(抛在脑后)  拼音:pāo zài nǎo hòu
把事情丢在一边,不去管它。如:「休假时,不妨暂时把工作抛在脑后,尽情放松自己。」
分类:不去
《国语辞典》:丢在脑后(丢在脑后)  拼音:diū zài nǎo hòu
比喻不放在心上。如:「把烦恼丢在脑后。」也作「丢在脑袋后头」。
分类:放在心上
《国语辞典》:劈脑后(劈脑后)  拼音:pī nǎo hòu
正对后脑勺。《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觉得衬手,劈然倒地,命归泉世。」
分类:正对
《漢語大詞典》:脑后插笔(腦後插筆)
古代俗谚。谓好打官司。《全唐诗》卷八七七载 江 右四郡谚:“ 筠 、 袁 、 赣 、 吉 ,脑后插笔。”注:“言好讼也。”
《分类字锦》:脑后下针(脑后下针)
集异记狄梁公性闲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入关路由华州阛阓之北聚观如堵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疋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可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才如食箸或触之酸痛刻骨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仍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遽抽针而疣赘应手而落曾无病痛
分类:
《漢語大詞典》:脑后账(腦後賬)
谓过去的事;以前的话。《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他就只翻脸的快,脑后账又倒沫起来。”
分類:过去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