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脔(一臠)
(1).一块切成方形的肉。庄子·至乐:“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宋 秦观 《与参寥大师简》:“ 黄 诗未有力尽飜去,且録数篇,尝一臠足知一鼎味也。”
(2).用作数量词。一块。《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
《國語辭典》:禁脔(禁臠)  拼音:jìn luán
晋元帝镇守建康时,食物缺乏,每得一豚便视为珍品,猪脖子上的肉尤为精美,群臣不敢食而荐于帝,当时称为「禁脔」,指帝王所钟爱者。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用于比喻私自享有,不许他人染指的东西。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后百卷文,枕籍皆禁脔。」
《漢語大詞典》:脔肉(臠肉)
犹言一块肉。谓其量少。魏书·郑羲传:“﹝ 郑羲 ﹞性又嗇吝,民有礼餉者,皆不与杯酒臠肉,西门受羊酒,东门酤卖之。”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史丞相梦赐器》:“我家尚无杯酒臠肉,虚度岁华,安得有金银如是之富。”
《國語辭典》:大脔(大臠)  拼音:dà luán
1.大块的肉。南朝陈。徐陵〈谢赉麇启〉:「频蒙大脔,更异梁王。」《歧路灯》第三三回:「长胾大脔,暖烘烘云蒸霞蔚而至;饕口馋舌,雄赳赳排山倒海而来。」
2.比喻权利。《晋书。卷三八。宣五王列传。梁王肜》:「我从兄为尚书令,不能啖大脔。」
分類:大块权利
《國語辭典》:脔割(臠割)  拼音:luán gē
分割。《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怪此宝鼎未受牺牛大羹之和,久在煎熬脔割之閒。」
分類:瓜分
《漢語大詞典》:脔炙(臠炙)
烤肉片。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万牛臠炙,万瓮行酒。”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洪 ( 姚洪 )曰:‘老贼!汝昔为 李氏 奴,扫马粪,得臠炙,感恩无穷。’” 胡三省 注:“臠……肉作片也。炙……燔肉也。”
分類:烤肉肉片
《漢語大詞典》:卷脔(卷臠)
亦作“ 卷挛 ”。
(1).犹拳曲。 唐 韩愈 《城南联句》诗:“涩旋皮卷臠,苦开腹彭亨。”
(2).拘谨畏缩;束缚不伸。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突梯卷臠,为世所贤。”集注引 孙汝听 曰:“庄子:‘臠卷抢攘而乱天下。’卷臠,不申舒貌。音拳挛。”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旧念犹存否於后人之胸,虽不可度,顾相观外象,则疲苶卷挛,蛰伏而无动者,固已久矣。”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顾专制久长,鼎鑊为政,以聚敛穷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讥平,瘠弱槁枯,为日滋永,桎梏顿解,卷挛尚多。”
《漢語大詞典》:玉脔(玉臠)
颜色洁白的肉。 宋 梅尧臣 《和韩子华寄东华市玉版鲊》:“客从都下来,远遗东华鮓。荷香开新包,玉臠识旧把。”
分類:颜色洁白
《漢語大詞典》:脔卷(臠卷)
不申舒貌。一说,相牵引。庄子·在宥:“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臠卷獊囊而乱天下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臠卷,不申舒之状也。’ 崔 同。一云:‘相牵引也。’”
分類:相牵牵引
《漢語大詞典》:脔婿(臠壻)
旧称科举榜下所择之婿。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今人于榜下择壻,号臠壻,其语盖出诸 袁山松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嗤鄙·脔婿:“榜下臠壻,古已有之,至 元 时贵戚家遂以成俗,故有《琵琶记》 牛丞相 招壻事,亦讥当时风尚也。”参见“ 禁臠 ”。参阅晋书·谢混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分類:旧称科举
《漢語大詞典》:炙脔(炙臠)
干肉。中医常用以比喻塞在病人咽喉中的痰涎。《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汤主之。”注:“咽中如有炙臠,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
《漢語大詞典》:痴肉脔(癡肉臠)
犹言行尸走肉。比喻徒具形骸、糊涂度日的人。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臠。”
《漢語大詞典》:牛脔(牛臠)
切成块的牛肉。 宋 刘克庄 《观射》:“各自分牛臠,何曾贯蝨心。”
分類:牛肉
《漢語大詞典》:三脔(三臠)
即三臡。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三臠甘口,七菹愜目。”
《漢語大詞典》:刳脔(刳臠)
把肉切割成块。谓剖杀。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屠杀牛羊,刳臠鱼鳖,以为膳羞,食者甚美,死者甚苦。”
分類: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