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脚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戏剧中的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也作「角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
《漢語大詞典》:脚色状(脚色狀)
犹言履历表。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其子得殿侍左班,养母未得,此中又无指使闕,曾申脚色状来,今上呈。如有指使、安排处,乞留意。”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 源 ( 葛源 )欲为 铸 ( 张铸 )发举状,移牒令 铸 供歷任脚色状。”参见“ 脚色 ”。
《國語辭典》:脚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戏剧中的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也作「角色」。
2.科举时代,初入仕的人必开具乡贯三代名衔、家口、年岁,称为「脚色」。亦即履历或出身。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二:「是时葛原初得江东西提点银铜坑冶,欲荐铸,而移文取其脚色,铸不与。」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张千,取他递的脚色来我看。」
3.年岁面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4.比喻才能适于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如:「要找说客,他是一等的脚色。」
5.根底、底细。《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
《漢語大詞典》:做脚色
谓表演时深入角色。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一:“戏剧界常说一句话:会做戏的做脚色,不会做戏的拼命做戏。”
《国语辞典》:地理脚色(地理脚色)  拼音:dì lǐ jiǎo sè
住址、姓名、年龄、相貌等。《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国语辞典》:小脚色(小脚色)  拼音:xiǎo jiǎo sè
戏分极轻的脚色。亦指无足轻重的人。如:「虽然只是个小脚色,他还是很认真的演出。」「他不过是个小脚色罢了,你又何必为难他呢?」
《漢語大詞典》:大脚色
犹言大人物。含贬义。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人名人或名教授……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
《高级汉语词典》:瞧脚色
察看动静
《國語辭典》:正色  拼音:zhèng sè
1.持严正的态度。《书经。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万帅见他说想要拜门,便正色道:『这拜门原是官场的陋习,怎么你也说这话?』」
2.称青、黄、红、白、黑等五种基本色。《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
3.戏剧上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角色。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
4.色彩学中,某色正达饱和度,其间无白或黑混入者称为「正色」。
《國語辭典》:主子  拼音:zhǔ zi
1.臣下称皇上。
2.奴仆称主人。《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你买些酒与他吃,叫他在主子跟前说你是太太老爷极喜欢的人,他就连三的给你银子用了。」《红楼梦》第七七回:「你一个作主子的,跑到下人房里作什么?」
3.角色。有讽刺的意思。《三国演义》第一七回:「若稍有些须不虞,老孙可是好惹的主子!」《醒世姻缘传》第一四回:「那个晁大舍,这城里是第一个有名的刻薄人,他每次是过了河就拆桥的主子。」
4.主顾。《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一时不得应手,情愿七扣的短票,借一千两银子。我想这是极稳的主子,又三个月内必还。」
《漢語大詞典》:赚色(賺色)
指演唱赚曲的脚色。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丁未年拨入勾栏弟子嘌唱赚色。”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犹忆癸甲间嘌唱赚色者,如 李宛君 、 王莲青 。”
分類:演唱脚色
《國語辭典》:参军(參軍)  拼音:cān jūn
1.职官名。东汉置,掌参谋军务。至隋唐时兼为郡官。
2.唐宋时参军戏的一种角色,扮演官员,近于今日的净角。
《漢語大詞典》:参军戏(參軍戲)
流行于 唐 宋 时的一种表演形式。原称“弄参军”。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渊源于 秦 汉 的俳优, 宋 时也称为杂剧,角色亦有所增加。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 晚唐 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所谓参军,便是戏中的正角,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两者相互问答,其作用则调谑讽刺,兼而有之。”参阅文献通考·乐二十
《國語辭典》:青衣  拼音:qīng yī
1.青色的衣服。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称为「青衫」。
2.便服。如:「青衣小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也称为「青衫」。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5.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衫」、「衫子」。
《漢語大詞典》:青衣神
即 蚕丛氏 。教民蚕桑,民尊之为神。路史·前纪四·蜀山氏“其妻曰妃,俱葬之” 宋 罗苹 注:“﹝ 南朝 齐武帝 ﹞ 永明 二年, 萧鑑 刺 益 ,治园 江 南,凿石冢,有椁无棺……有篆云: 蚕丛氏 之墓。 鑑 责功曹 何佇 坟之,一无所犯,於上立神,衣青衣,即今 成都 青衣神 也。” 清 蔡方炳 《广舆记·四川·眉州》:“﹝ 四川 眉州 青神 ﹞ 青衣神 庙。 青神 ,昔 蚕丛氏 服青衣,教民蚕事,立庙祀之。”
分類:教民蚕桑
《國語辭典》:老生  拼音:lǎo shēng
1.戏剧中扮演中老年男子的角色。多属正面人物,依年龄的不同,而戴黑须、黪须或白须加以区别。《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鲍文卿近前一看,原是他同班唱老生的蕃鬋子。」也作「须生」。
2.老人之自称。《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旁人閒话,说破财主行踪;小子无良,弄得老生扫兴。」
《國語辭典》:老生常谈(老生常談)  拼音: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老书生的寻常言论。比喻时常听到,了无新意的老话。《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邓飏怒曰:『此老生之常谈耳。』」《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也作「老生常谭」。
《漢語大詞典》:上开(上開)
元 代杂剧,脚色登场,开始表演,略称“上开”。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末抱监背剑冒雪上开]‘自家 韩信 的便是。’” 元 杨梓《霍光鬼諫》第一折:“[正末重扮 霍光 带剑上开]‘老夫 霍光 ,官拜大司马。’”
《國語辭典》:正旦  拼音:zhèng dàn
元杂剧角色之一。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正旦扮王嫱引二宫女上诗云。」《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临春班做正旦,小时也是极有名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