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镫子
挂在马鞍两侧的铁制脚踏。例如:出了大门,跳上战马,镫子一磕,飞奔而去。
《漢語大詞典》:踏罡步斗
道教法师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脚踏在天宫罡星斗宿之上。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我踏罡步斗驱邪祟,仗着剑书符呪水。”《水浒传》第八九回:“ 公孙胜 在军中仗剑作法,踏罡步斗,敕起五雷。” 明 无名氏 《广成子》第四折:“踏罡步斗通三界,保养丹砂体自清。”《冷眼观》第十三回:“他上来请老太太拈了香,故意的踏罡步斗、上表章、焚符籙,拿班做势的忙碌了一大阵。”亦作“ 踏罡布斗 ”。《水浒传》第七九回:“只听得山顶上连珠炮响,芦苇中颼颼有声,却是 公孙胜 披髮仗剑,踏罡布斗,在山顶上祭风。”《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每日踏罡布斗,念诵真言。”
《漢語大詞典》:踏桨船(踏槳船)
一种用脚踏动船桨的小船。 许钦文 《鉴湖风景如画》:“我坐在踏桨船上,一桨一桨地踏过去,眼前景物渐渐地转变。”
分類:脚踏小船
《漢語大詞典》:踏田器
用脚踏的翻土农具。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长鑱,踏田器也。比之犁鑱颇狭,制为长柄。”
分類:脚踏农具
《国语辞典》:没海履地(没海履地)  拼音:mò hǎi lǚ dì
潜入海中,脚踏海底。语本《新唐书。卷二二○。东夷传。新罗传》:「有张保皋、郑年者,皆善斗战,工用枪。年复能没海,履其地五十里不噎,角其勇健,保皋不及也。」比喻极为勇武。
《国语辞典》:电动缝衣机(电动缝衣机)  拼音:diàn dòng féng yī jī
以小型电动机替代脚踏缝衣机中的脚踏动力。这种电动机的容量约为八十至一百瓦,多装置于缝衣机背侧,由皮带来带动缝衣机。主轴转动后,经由机械的作用,而改变为缝针上下移动的动作。
《国语辞典》:八步床  拼音:bā bù chuáng
一种有檐饰、帐幔和脚踏的旧式大床。参见「拔步床」条。
《漢語大詞典》:咯嘣
亦作“ 咯崩 ”。
(1).象声词。脚踏地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只见 良夫人 带了自己所用的老妈子,咯嘣咯嘣的跑了过来。”
(2).象声词。咬嚼声。 管桦 《怕水的人》:“﹝大家﹞嗑着葵花子儿,咯崩咯崩地吃着炒爆花。”《诗刊》1978年第9期:“你听到父亲的牙齿咬得咯嘣咯嘣响。”
《國語辭典》:咯噔  拼音:gē dēng
拟声词。形容物体碰击的声音。《红楼梦》第一二回:「半日不见人来,忽听咯噔一声,东边的门也倒关了。」
《國語辭典》:顶天立地(頂天立地)  拼音:dǐng tiān lì dì
头顶著天,脚立于地。形容人处事光明磊落,气势豪迈。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不能够开疆展土笑谈间,算甚么顶天立地男儿汉。」《里语徵实。卷下。顶天立地引孙真人。卫生歌云》:「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也作「立地顶天」。
《漢語大詞典》: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飢寒困瘁,躬执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漢語大詞典》:跷蹬弩(蹺蹬弩)
古代弩弓名。用脚踏弩机括而发射,故称。 清 钱曾 《读书敏求记·器用》:“《弦矢谱》一卷,详论弓弩箭之制,其称蹺蹬弩。 张宪 伏之于中林而捉 真珠 , 郎时俊 用之于射 狐关 而败 四太子 ,殆是 绍兴 年间经进之书也。”
《漢語大詞典》:水簸箕
(1).人力车乘客座位下供脚踏的部分。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2).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在坡地上宽而浅的沟中,修筑一道或数道平顶土埂,形似簸箕,故称。 申跃中 《一盏抗旱灯下》:“水簸箕里的水哗哗地流着。”
《漢語大詞典》:认镫(認鐙)
脚踏马镫。指上马。红楼梦第四七回:“説着,丢下了 薛蟠 ,便牵马认证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注:“认鐙,脚尖钻进马鐙。这里即指‘上马’。”《三侠五义》第三回:“ 包公 认鐙乘骑,带了 包兴 ,竟奔京师。”
《漢語大詞典》:脚碓
脚踏舂杵的石碓。旧时舂米多用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