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脱胎(脫胎)  拼音:tuō tāi
1.道家指脱去凡胎而成仙。《红楼梦》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
2.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如宋时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乃脱胎于范仲淹〈御街行〉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事,无计相回避」。此种诗文上的模仿即属脱胎现象。
《漢語大詞典》:脱胎漆器
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主要产于 福州 。制法是先做好泥胎或木胎,然后以绸布用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再加以多次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工序而成。品种多样,有盘、盒、几、架、屏风等。特点是不怕水浸,在温度达冰点或沸点时都不会变形、落漆或褪色,而且还有极大的耐腐蚀性。
《國語辭典》:脱胎换骨(脫胎換骨)  拼音:tuō tāi huàn gǔ
原指修炼得道,脱换凡人之躯壳而成仙。比喻澈底改变。宋。葛长庚 沁园春。要做神仙词:「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西游记》第二七回:「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也作「换骨脱胎」、「抽胎换骨」。
《國語辭典》:脱胎(脫胎)  拼音:tuō tāi
1.道家指脱去凡胎而成仙。《红楼梦》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
2.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如宋时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乃脱胎于范仲淹〈御街行〉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事,无计相回避」。此种诗文上的模仿即属脱胎现象。
《漢語大詞典》:脱胎漆器
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主要产于 福州 。制法是先做好泥胎或木胎,然后以绸布用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再加以多次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工序而成。品种多样,有盘、盒、几、架、屏风等。特点是不怕水浸,在温度达冰点或沸点时都不会变形、落漆或褪色,而且还有极大的耐腐蚀性。
《国语辞典》:换骨脱胎(换骨脱胎)  拼音:huàn gǔ tuō tāi
比喻澈底改变。金。侯善渊〈杨柳枝。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也作「脱胎换骨」、「抽胎换骨」。
分类:澈底远山
《國語辭典》:背心  拼音:bèi xīn
无袖无领的上衣。《红楼梦》第三回:「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搯牙背心一个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也称为「背褡」、「背单」、「搭背」、「坎肩」。
《漢語大詞典》:脱活
指制作脱胎品的手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精塑佛像:“所谓摶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儼然像也……又名脱活,京师语如此。”参见“ 脱空 ”。
分類:脱胎手艺
《國語辭典》:脱空(脫空)  拼音:tuō kōng
1.前功尽弃,一无所得。《俗语考原。脱空》引《十国春秋》:「郭忠恕责冯道曰:『公累朝大臣,诚信著天下。今一旦反作脱空汉乎?』今俗以一无所得为脱空。」
2.掉弄玄虚、背信、不老实。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则俺这脱空的故人何处?」《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他自从来宾楼张家的妖精缠昏了头,那一处不脱空!」也作「托空」。
《漢語大詞典》:抟换(摶换)
亦称“ 摶丸 ”。 一种髹漆脱胎的塑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精塑佛像:“凡两都名刹,有塑土范金,摶换为佛,一出 元 ( 刘元 )之手,天下无与比。所谓摶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儼然像也。昔人尝为之,至 元 尤妙。摶丸又曰脱活,京师语如此。”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 元 最善摶换之法,天下无与比。”
分類:髹漆脱胎
《漢語大詞典》:髹帛
涂上油漆的脱胎丝织像。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东岳庙:“﹝塑土范金摶换像法﹞摶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儼成像云。”
分類:油漆脱胎
《漢語大詞典》:漆胎
指用脱胎法制成的坯。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旁有五百罗汉殿,又云五百菩萨像皆是漆胎,庄严金碧,穷极精好。”
分類:脱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