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赪然(赬然)
亦作“頳然”。 羞愧脸红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蕃 ﹞再入相,对 宪宗 曰:‘臣路逢中人送节与 吴少阳 ,不胜愤愤。’圣頳然。”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女頳然良久,嚶然而呻曰:‘吾稟老父之命,未能遽答先生,幸先生容之。’”
《漢語大詞典》:骍颜(騂顔)
因酒醉、羞愧而脸红。 宋 陆游 《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诗:“重裘犹粟肤,连酌无騂颜。” 清 唐孙华 《英孙》诗:“渠倘生儿似客儿,我反騂颜愧生 瑍 。”
《漢語大詞典》:赧面
因惭愧而脸红。 明 归有光 《与吴三泉书》:“中夜思之,痛心赧面。”
分類:惭愧脸红
《漢語大詞典》:赪怒(赬怒)
因发怒而脸红。 明 袁宏道 《送惟长先生归窆途中偶成》诗:“一斗憨憨睡宝池,大士心许佯赬怒。”
分類:发怒脸红
《漢語大詞典》:赧赧然
惭愧脸红貌。孟子·滕文公下:“观其色赧赧然,非 由 之所知也。” 朱熹 集注:“赧赧,慙而面赤之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脸孔都泛红得异常,似乎有些赧赧然。”
《漢語大詞典》:讪筋(訕筋)
见“ 訕筋 ”。
亦作“ 訕觔 ”。 因羞惭或恼怒而脸红筋胀。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訕筋,发村,使狠,甚的是软欵温存。” 王季思 注:“訕筋,犹云訕脸,即红面孔意。”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一折:“俺娘自做师婆自跳神,一会家难禁努目訕筋。”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诡媒求配》:“訕觔,发村,使狠,甚的个善温存。”
《漢語大詞典》:酣酡
像酒醉脸红一样的色泽。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鲁府松棚:“ 鲁宪王 晚年好道,尝取松肘一节,抱与同卧,久则滑泽酣酡,似有血气。”
《国语辞典》:面红过耳(面红过耳)  拼音:miàn hóng guò ěr
整张脸红到双耳。形容因激动、窘迫、羞愧而满脸通红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子被他问的张口结舌,面红过耳,坐在那里,只管发怔。」《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说得清抱面红过耳,没话讲得,只得同到城里。」
《國語辭典》:粉面朱唇(粉面硃脣)  拼音:fěn miàn zhū chún
粉嫩的脸庞、红艳的嘴唇。指容貌妍丽。《红楼梦》第七回:「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
《漢語大詞典》:赤脸(赤臉)
因羞惭、发怒而脸红。 明 孙柚 《琴心记·勉拨房貲》:“被他们羞得倒褪,又难去赤脸认真,只得把餘恨自吞。”
《漢語大詞典》:腼赧(靦赧)
羞愧脸红。 明 李东阳 《奏为自陈休致事》:“追念先皇帝委任顾托之重,仰荷圣天子优礼眷遇之隆,自度尚可支持,岂敢过为矫亢?因循靦赧,几閲星霜。”
分類:羞愧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