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胸膜炎  拼音:xiōng mò yán
病名。由结核、化脓性细菌等引起的胸膜炎症。一般的病理过程,早期为乾性胸膜炎,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若无法痊瘉,则恶化为渗出性胸膜炎,胸膜腔内有数量不等的浆液性、出血性或化脓性液体。主要症状包括疼痛、发热、乾咳及呼吸困难等。也称为「肋膜炎」。
《国语辞典》:膜外概置  拼音:mò wài gài zhì
膜,人身体的膈膜,比喻身体。膜外概置指除一己之外,皆置之不顾。明。张尔岐〈辨志〉:「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膜外概置,不通疴痒者,则七尺之人。」
《国语辞典》:膜鸣乐器(膜鸣乐器)  拼音:mò míng yuè qì
泛指由紧绷的膜振动发声的乐器,是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类别之一。为英语membranophone的意译。这类乐器均以动物皮革或人造皮革所制作的膜为发音源,通过敲击、摩擦或以声波方式激发使其振动发声,如大鼓、定音鼓等。
《国语辞典》:皮膜组织(皮膜组织)  拼音:pí mó zǔ zhī
动物体内的一种组织,由一层或多层紧密相接的细胞被覆在动物体表和各器官的内面或构成腺体,具有保护、吸收或分泌等功用。这种组织细胞呈扁平、立方形或柱状,有的游离尚有纤毛。
《国语辞典》:口腔黏膜  拼音:kǒu qiāng nián mò
覆盖口腔的黏膜层,包括咀嚼黏膜、内衬黏膜以及特化黏膜。
《国语辞典》: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  拼音:zǐ gōng nèi mò yán
病名。一种女性常见的癌症。病因多是因使用动情素,或体质特殊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症等,而发生不正常出血、腹痛、贫血、稀而有异味的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常见于五十至六十岁的妇女。
《国语辞典》:羊膜穿刺术(羊膜穿刺术)  拼音:yáng mó chuān cì shù
一种检验孕妇怀胎是否正常的方法。检查时,利用探针由子宫壁插入羊膜腔内,抽出羊水,再分离羊水中羊膜剥落细胞培养,以便做染色体的研究。是早期诊断唐氏症、兔唇等畸形病变的方法。
《国语辞典》:薄膜剥离法(薄膜剥离法)  拼音:bó mó bō lí fǎ
一种将实物翻模的方法。先喷洒丙酮液,点火引燃以蒸发水分,再喷洒接著溶剂引燃使土壤分子牢固并形成薄膜,接著涂上矽胶形成软模,而后涂上树脂,待其凝固形成硬模后取出,即可得到实物的模型。
《国语辞典》:角膜移植术(角膜移植术)  拼音:jiǎo mò yí zhí shù
一种改善视力的手术。当散光严重,或角膜上有瘢痕、混浊不清,引起视力不良时,可将混浊、不透明的部分切除,换上大小相同、透明健康的角膜,以改善视力。
《国语辞典》: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拼音:zǐ gōng nèi mò yì wèi zhèng
病名。因子宫的内膜组织长在子宫腔外,受动情激素感应而引起周期性的出血,其周围并生成肿块。患病时有不孕、经痛等症状。
《国语辞典》: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  拼音:xì jùn xìng xīn nèi mó yán
病名。心脏内膜受到肠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状感染而发炎,分急性慢性二种,常见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症的人身上,会有长期发烧不退、关节疼痛、皮下出血等症状。
《国语辞典》: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  拼音:wú jùn xìng nǎo mó yán
病名。即病毒性脑膜炎,由滤过性病毒引起,如感冒病毒及肠病毒等都会引发,有头痛、高烧、呕吐、颈部僵直等症状,多数患者可经休息及服用止痛药后便可痊瘉。
《国语辞典》:心内膜炎(心内膜炎)  拼音:xīn nèi mò yán
一种心内膜发炎的病症。通常由急性风湿热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及心脏杂音等症状,并必须注意是否有心脏衰竭的现象。
《国语辞典》:网膜剥离(网膜剥离)  拼音:wǎng mò bō lí
网膜从色素上皮层剥离,悬浮在玻璃体中的现象。一般认为与高度近视有关。
《国语辞典》:猪心瓣膜(猪心瓣膜)  拼音:zhū xīn bàn mò
用猪心脏内的主动脉瓣膜做成的心脏瓣膜。因猪心瓣膜移植入心脏后较不易引起血栓,故医学上可用来代替人心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