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羊膜穿刺  拼音:yáng mò chuān cì
刺过胎膜、绒毛和羊膜,而抽取出羊膜液的步骤,称为「羊膜穿刺」。就羊膜液取样,加以培养,可以鉴定胎儿性别、先天性缺陷与染色体异常等。
《国语辞典》:鼻黏膜  拼音:bí nián mò
鼻腔内的黏膜,分为两种:衬于鼻甲者,色红且肥厚,可阻碍灰尘及不洁物进入;位于鼻腔上端者,色黄且薄,主司嗅觉。
《国语辞典》:保鲜膜(保鲜膜)  拼音:bǎo xiān mò
一种薄而透明的胶膜,通常用来覆盖食物,保持食物的新鲜,防止食物因长时间的暴露而败坏。
《国语辞典》:肠系膜(肠系膜)  拼音:cháng xì mò
悬吊或固著大小肠的腹膜。可分为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及乙状结肠系膜三种。肠系膜虽薄,但甚坚韧,且有血管、淋巴结及神经纤维等分布。
《国语辞典》:外膜  拼音:wài mò
一层疏松性的结缔组织,形成一个器官最外面的一层膜。如心脏壁、血管壁等外层的膜,相对于内膜而言。
《国语辞典》:骨膜炎  拼音:gǔ mò yán
病名。骨膜受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红肿、疼痛、发热等现象。
《国语辞典》:鼓膜炎  拼音:gǔ mò yán
病名。因外伤、感冒、寒冷而引起的鼓膜充血或起水泡。其症状有流脓、耳鸣、灼痛等。
《国语辞典》:腹膜炎  拼音:fù mò yán
病名。腹膜炎大多由于细菌感染所致,也可由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腹膜炎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与续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是致病菌通过血流、淋巴管、肠壁或女性生殖道等途径侵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多数病人全身情况较差或免疫功能不足。较多数的腹膜炎是续发性腹膜炎,多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或坏死穿孔,以及外伤等。腹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肌僵硬,以及恶心、呕吐、发烧,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甚至引起中毒性休克。
《国语辞典》:虹彩膜  拼音:hóng cǎi mò
眼球内的圈形膜。有伸缩力,使瞳孔扩大或缩小,以调节光线。参见「虹膜」条。
《国语辞典》:横膈膜(横膈膜)  拼音:héng gé mò
动物体内分隔胸腔、腹腔的肌肉质膜,由肌肉与肌腱所组成,藉其收缩、松弛而帮助达成呼吸作用。简称为「膈膜」。也称为「横膈」。
《国语辞典》:包膜  拼音:bāo mò
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胶质膜鞘,具有保护作用。
《国语辞典》:孢膜  拼音:bāo mò
蕨类植物孢子囊群外的膜状组织。主要功能在产生孢子囊叶片表面的延伸组织。
《国语辞典》:蜡膜(蜡膜)  拼音:là mò
鸠、鸽等上嘴基部分所覆的柔膜。
《国语辞典》:内膜(内膜)  拼音:nèi mò
位在中空脏器构造内壁的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下层组织的统称,例如动脉、静脉等构造的内层。
《国语辞典》:膜孔  拼音:mò kǒng
笛子上介于吹孔与按音孔间的孔,供黏贴笛膜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