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臣节
分类词汇
不臣
三失
贞顺
坐狨
其它辞典
刘忠(臣节 )
刘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忠(1441年—1500年),字臣节,四川叙州府南溪县人,民籍,治《易经》。十一月初二日生,行三,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二名举人,会试中式第六名。年三十五岁中式成化十一年乙未科第二甲第九名进士。授户部郎中。随后因万安当政,辞官归乡。南溪知县陈俊馈赠给刘忠仆役,刘忠拒不接受:「吾可以此累桑梓之民乎!」刘忠服事母亲至为孝顺。
《漢語大詞典》:臣节(臣節)
人臣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 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詔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 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行谊:“往 西涯公 处 刘瑾 、 张永 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國語辭典》:不臣  拼音:bù chén
1.人臣不守臣道。如:「好好的一个国家,落得君不君、臣不臣的,哪有强盛的可能。」《论语。颜渊》:「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
2.不称臣屈服。汉。桓宽《盐铁论。夲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暴于边鄙。」《新唐书。卷一○○。列传。裴矩》:「今乃不臣,先帝疾之,欲讨之久矣。」
3.不以臣礼相待。表示恭敬。《礼记。学记》:「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漢語大詞典》:三失
(1).谓过失多。《书·五子之歌》:“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孔 传:“三失,过辈一也。”
(2).古以远游丧亲、臣节不遂、厚交离绝为三失。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丧,一失也。事君奢骄,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絶,三失也。”
《漢語大詞典》:贞顺(貞順)
(1).指妇女的专一婉顺。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贞顺率道,靡有过失。” 唐 柳宗元 《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夫人墓志》:“其为妻道也,贞顺之宜,恒服於身体;疑忌之虑,不萌於心术。” 鲁迅 《坟·坚壁清野主义》:“所谓男子者俨然地教贞顺,说幽娴。”
(2).指臣节的忠贞效顺。 唐 房邺 《少华山佑顺侯碑颂》:“姑録 许公 贞顺之诚, 少华 保佑之实,以明报神,以劝事君。” 明 何景明 《寄粹夫》诗之二:“冥心道与超,晦迹名反近;将遂谐龙蠖,混然保贞顺。” 清 颜光敏 《昔闻》诗:“颇闻轩盖中,薰蕕得互进;矧我微且尰,独能守贞顺。”
《漢語大詞典》:坐狨
宋 制,文官中书舍人以上,武臣节度使以上,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称“坐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政和 以后……又往往以特恩赐金带,朝路混淆,然犹以旧制不敢坐狨,故当时谓横金无狨韉,与閤门舍人等耳。”参阅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宋史·舆服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