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0,分199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7  58  59  6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李元景( 荆王、赵王、沉黎王 )
李恪( 蜀王、吴王 郁林王 )
薛大鼎(重臣 恭 )
扶馀隆( 带方郡王 )
忽提婆( 俱罗王 俱兰 )
李元嘉(世称 韩王元嘉 宋王、韩王、徐王 )
李泰(惠褒 宜都王、卫王、越王、魏王、顺阳王、濮王 恭 )
李承乾(高明 恒山王、中山 悯 )
李元庆( 道王 孝 )
张柬之(孟将 汉阳郡王、汉阳郡公 文贞 )
李元裕( 郐王 康 )
李治(庙号 高宗、唐高宗 天皇大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唐高宗帝 别称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为善 晋王 )
李博乂( 陇西王 恭 )
李元礼( 徐王、郑王 康 )
李元懿( 郑王、滕王 惠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3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六子。初封赵王,后改荆王。历任安州都督、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鄜州刺史等职。高宗即位,进位司徒。后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
全唐文·卷九十九
元景。高祖第六子。武德三年封赵王。八年授安州都督。贞观初历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十年徙封荆。授荆州都督。转鄜州刺史。永徽初进位司徒。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国除。后追封沉黎王。神龙初追复爵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3 【介绍】: 唐宗室。太宗第三子。始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以年幼不之官。又徙封吴王,累授安州都督。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善骑射,兼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高宗永徽四年,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追谥郁林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4 【介绍】: 唐蒲州汾阴人,字重臣。高祖兴兵,于龙门谒见献策,因授大将军府察非掾。太宗贞观中为沧州刺史,兴水利,百姓颂之。高宗永徽中迁银青光禄大夫,行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卒谥恭。
扶馀隆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5—682 【介绍】: 唐时百济辰朝人,字隆。百济国王扶馀璋之孙。高宗显庆中,唐师攻高丽,隆父子降唐。以军功,屡加百济郡公,为熊津道总管兼马韩道安抚大使。入朝,授太常卿,封带方郡王。仪凤二年,为司农卿。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忽提婆。俱罗国王。其国与吐火罗接壤。亦名俱兰。贞观二十年遣使朝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十一子。初封宋王,后改徐王,太宗贞观九年更封韩王。少好学,藏书万卷,为人孝悌谦谨。历潞州刺史、滑州都督、泽州刺史。武则天时进授太尉,徙定州刺史、绛州刺史。垂拱中与其子及越王贞父子等欲举宗室兵讨则天,谋泄,逼令自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18—688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少聪俊,始封宋王,徙封徐王。贞观六年(632),授潞州刺史,九年授右领军大将军,十年改封韩王,授潞州都督。高宗末转泽州刺史,武后时授太尉,徙定州刺史。垂拱四年(688),转绛州刺史。与越王贞父子合谋举兵反正,未发而泄,为武后所杀。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卷九。元嘉少好学,聚书至万卷,又采碑文古迹参定同异。《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652 【介绍】: 唐宗室,字惠褒。太宗第四子。少善属文。始封宜都王,进封卫王,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又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时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以计倾之,太子败,幽泰于将作监。后改封顺阳王,进封濮王。高宗即位,特加优异。卒谥恭。
全唐文·卷九十九
泰字惠褒。太宗第四子。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继怀王霸后。贞观二年改封越。授扬州大都督。再迁雍州牧左武大将军。转鄜州大都督。十年徙封魏。遥领相州都督。时太子承乾病蹇。泰潜图夺嫡。承乾惧。阴使人上书言泰罪状。既而承乾败。太宗询知其繇。诏废之。幽泰将作监。寻改王顺阳。徙居均州之郧乡县。二十一年进封濮。高宗立。为泰开府置僚属。永徽三年薨。年三十五。赠太尉雍州牧。谥曰恭。
李承乾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645 【介绍】: 唐太宗长子。字高明。因生于承乾殿而命名。始封恒山王,又徙封中山。太宗即位立为皇太子。性敏惠,太宗爱之。及长,好声色,漫游无度,然惧帝,秘其迹。每临朝必言忠孝,退朝则与群小亵狎。后废为庶人,徙黔州而卒。谥悯。
全唐文·卷九十九
承乾字高明。太宗长子。武德三年封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太宗即位。为皇太子。甫八岁。特敏惠。太宗使裁决庶政。有大体。每行幸。令监国。及长。好声色慢游。过恶寖闻。时魏王泰有美名。谋夺嫡。而承乾病足。不良行。惧废。与泰交恶。阴召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谋杀泰。不克。遂与汉王元昌及侯君集等喢臂血盟。谋以兵入西宫。贞观十七年。齐王祐反。事连承基。系狱当死。因上变。治之。事皆明验。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开元中赠还爵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4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十六子。始封汉王,改陈王,后封道王。历赵、豫、滑、徐、沁、卫等州刺史。以治绩闻,事母谨。卒谥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706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孟将。登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为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卒谥文贞。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登进士第,调清源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中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谥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补太学生。第进士。累补青城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徵。时年七十馀矣。试策第一。擢拜监察御史。神功初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召还。狄仁杰荐为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迁中书令。监修国史。进封汉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授襄州刺史。寻为武三思所搆。贬新州司马。愤恚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建中初又赠司徒。
李元裕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5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十七子。初封郐王,后改邓王。历任邓、梁、黄、寿、襄五州刺史,迁兖州都督。好学,善谈名理,与卢照邻为布衣交。卒谥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683 【介绍】: 唐朝皇帝。字为善。太宗第九子。太宗贞观五年,封为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即位后,多承太宗旧制。曾出兵击平西突厥,又命李绩率六总管兵攻高丽。后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在位三十四年,卒谥天皇大帝。
全唐文·卷十一
帝讳治。太宗第九子。贞观二年生。五年封晋王。十七年四月册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六月即位。年二十二。咸亨五年八月称天皇。在位三十四年。年五十六。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追尊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集八十六卷。
李博乂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1 【介绍】: 唐宗室。高祖次兄蜀王李湛第二子。武德元年受封陇西王。历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骄侈不循法度,与其弟渤海王李奉慈俱为高祖所鄙。卒谥恭。
全唐文·卷九十九
博乂。高祖兄蜀王湛子。武德元年封陇西王。高宗时历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咸亨二年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2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十子。少恭谨,善骑射。初封郑王,后徙徐王。历郑州刺史、徐州都督,转绛州刺史,兼潞州刺史。以善政闻。元礼有疾,其子茂不孝,断其药膳,竟以馁终。谥康。
全唐诗续补遗
李元礼,高祖第十子。武德四年封郑王。贞观六年改徐王。历刺郑、徐、绛、潞等州。威亨三年卒。(《旧唐书》卷六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十三子。初封滕王,后改郑王。历兖、郑、潞、绛四州刺史。喜经术,数断大狱,有平允之誉。卒谥惠。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六
元懿。周广顺二年官北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