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8—714 【介绍】: 即唐少帝。唐朝皇帝。中宗第四子。初封北海王,进封温王,授右卫大将军。中宗卒,被韦后立为帝,韦败,逊位退居别所。终房州刺史。谥殇。
全唐文·卷九十九
重茂。中宗第四子。圣历三年封北海王。神龙初进封温王。授右卫大将军兼遥领并州大都督。未出阁。景龙四年。韦庶人临朝称制。立王为帝。韦氏败。逊位于睿宗。景云二年改封襄王。迁于集州。开元二年转房州刺史。薨。年十七。谥曰殇帝。
笃萨波提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笃萨波提氏昭武。与康国同族。其国名东安。亦曰喝汗。开元十四年。遣弟阿悉烂达拂耽发黎来朝。后八年。又遣使入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 【介绍】: 唐宁夷州突厥族人,初名窣干,玄宗赐名思明。通六蕃语。与安禄山同乡里,长相善,俱为捉生将。后迁大将军。天宝中,以功累授平卢兵马使。禄山叛,使思明略定河北。安庆绪杀禄山称帝,思明复并其众归于唐,诏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朝廷恐其变,使乌承恩密图之,事泄,思明再叛。肃宗乾元二年,僭号称大圣燕王于魏州,遂进兵援庆绪,解邺城之围。寻又杀庆绪等,并其众。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以子史朝义攻陕,兵败,将诛而释之,后为朝义与其下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1 本名窣干,营州(今辽宁朝阳)宁夷州突厥杂种胡人。约生于中宗时。玄宗开元间在幽州,为折冲。天宝初,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十一载(752)迁北平太守。安禄山奏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十四载随安禄山叛,率军陷河北诸郡。次年,伪授范阳留后。肃宗至德二载(757)降唐,封归义王、范阳节度使。次年底复叛。乾元二年(759),潜称大圣周王。旋杀安庆绪,改国号大燕,自称应天皇帝。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史思明好作诗,但不知押韵。《全唐诗》存诗一首。另《安禄山事迹》卷下另存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 【介绍】: 唐宗室。太宗裔孙。少有志尚,事母甚谨。初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封嗣江王。玄宗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政号清严,人吏畏服。又迁礼部尚书,充朔方军节度使。先后破吐蕃、契丹及奚,然执政害其功,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官终太子太师,未拜而卒,年八十余。治家严,教子有法度,三子皆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 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恪孙。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卫大将军,迁礼部尚书,充朔方节度使。以破契丹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领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使。二十二年,擢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大使。坐事贬为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一百
祎。吴王恪孙。嗣江王嚣封嗣江王。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加银青光禄大夫。历蔡衢等州刺史。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入为光禄卿。迁将作大匠。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卫大将军。迁礼部尚书。充朔方节度使。拔吐蕃石堡城。拓地千里。元宗喜。更号其城曰振武军。契丹衙官可突干叛。敕祎副忠王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王不行。袆率诸将分道出范阳北。大破多蕃。擒酋长以还。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等使。久之。擢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坐事下除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二年迁太师。未拜薨。年八十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4—777 【介绍】: 唐河西人。本姓安,名重璋。安兴贵后裔。好骑射,沉毅有谋,尤忠谨。初为李光弼偏裨,玄宗以其战功,为改今名。安禄山乱,抱玉复上书言耻与逆臣共宗,诏赐姓,举族以李为氏。屡建勋绩,进至陈、郑、颍、亳节度使。又授司空,兼兵部尚书,武威郡王。徙凉国公,进司徒。代宗朝,抱玉兼三节度、三副元帅,以任位崇重,恳让,上嘉许之。镇凤翔十余年,禁暴安人,颇为当时所称。卒谥昭武。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
抱玉。本安兴贵曾孙。世居河西。始名重璋。乾元初。李光弼引为裨校。天宝末。元宗以战河西有功。改今名。至德二载。上言耻与逆臣共宗。诏赐姓李。徙居京兆。进右羽林大将军。摄御史中丞陈郑颍亳节度使。佐李光弼破史思明。功第一。封栾城县公。代宗立。以功授兵部尚书武威郡王。恳辞王爵。徙凉国公。进司徒。广德中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西陇右副元帅。大历中加山南西道副元帅兼节度使。十二年卒。赠太保。谥昭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太宗重孙。初封嗣吴王,玄宗时为东平太守。安禄山反,起兵勤王,玄宗壮之,迁陈留太守,持节充河南道节度采访使。后诏为太仆卿。
李戢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 【介绍】: 唐宗室,字和仲。玄宗开元十三年,侍封泰山,授尚辇直长。转左威卫长史。二十年,从信安王李祎北讨奚、契丹,以功授棣王友。天宝初,嗣封为曹王,守左卫率府中郎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63 【介绍】: 唐人。本名静忠。闲厩马家小儿,阉奴,貌陋。初事高力士,后得侍东宫。因参与谋诛杨国忠,又劝太子分中军趋朔方,收河陇兵,图兴复。肃宗即位擢元帅府行军司马,赐名护国,后改今名。至德间进封郕国公,上元间拜兵部尚书。外谨密而内贼深,擅权用事。代宗立,尊为尚父,加司空、中书令,封博陆郡王,愈恣横。帝遣侠者夜刺杀之。赠太傅,谥丑。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八
辅国本名静忠。以阉奴事高力士。后以王鉷荐侍东宫。肃宗即位灵武。辅国豫其谋。擢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改名护国。又改今名。进拜少府殿中二监。封成国公。首谋迁元宗西内。以功擢兵部尚书。代宗立。进司空兼中书令。加尚父。后帝遣使刺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 【介绍】: 唐回纥汗国建立者。姓药罗葛氏,名骨力裴罗,又名逸标苾。唐玄宗天宝初为叶护。助拔悉蜜击走乌苏可汗。三载,袭破拔悉蜜,斩颉跌伊施可汗,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南居突厥故地,建回纥汗国,徙牙乌德鞬山、嗢昆河之间。唐始封之为奉义王,后又封为骨咄禄毗伽阙怀仁可汗。四载,又攻杀突厥白眉可汗。尽有突厥故地。唐加授左骁卫员外大将军。在位四年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 唐宗室。高宗之孙,许王李素节之子。中宗神龙初封嗣许王。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为卫尉卿。次年因事贬鄂州别驾。后历官邠州刺史、秘书监、守太子詹事。新、旧《唐书》有传。《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一百
欢。许王素节子。神龙初袭爵。开元十一年为卫尉卿。下迁鄂州别驾。除邠州刺史秘书监。守太子詹事。天宝六载卒。赠蜀郡大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8—764 【介绍】: 唐营州柳城人。其父为契丹酋长。幼持节行,善骑射,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肃宗即位,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节度使。平安史之乱,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用兵谋定而战,能以少击众,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代宗朝封临淮郡王,卒赠太保,谥武穆。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光弼。营州柳城人。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寻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范阳大都督府长史范阳节度使。肃宗立。更授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载迁司空。拜郑国公。乾元元年兼侍中。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上元元年拜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河中尹晋绛等州节度使。进太尉。宝应二年进封临淮郡王。赐铁券。藏名太庙。图形淩烟阁。长庆二年薨。年五十七。赠太保。谥曰武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 【介绍】: 唐时南诏王。罗盛孙。姓蒙氏。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以破洱蛮功封云南王,赐名归义。乃厚赂剑南节度使王昱,并五诏,尽有云南之地,又破吐蕃。二十七年,徙居太和城。天宝四载,遣其孙凤伽异入朝,授鸿胪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8—784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字梅臣。萧瑀曾孙。以荫授陕州参军、金城丞。吏事清干。累迁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左右司郎中。后为元载所挤,出为袁、润等六州刺史,所莅有政声。代宗大历时,迁户部侍郎、太常卿。德宗建中时,朱泚反,变姓名匿里中。事平,擢为太子少师,卒。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四
定字梅臣。太子太保瑀曾孙。以荫起家陕州参军事。擢右司郎中。外历袁州润州刺史。大历中迁户部侍郎。转太常卿。朱泚反。变姓名为张诞。不污贼。事平。擢太子少师。兴元元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太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60 【介绍】: 唐宗室。字季成。高祖第十五子。初封豳王,后改封虢王。历邓、虢、豫、青诸州刺史。卒赠司徒,谥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尉、监察御史。八载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肃宗至德元载(756)拜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764)迁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兴元元年(784)为李希烈所害,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传《颜鲁公集》15卷,为留元刚所辑。《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德二载(757)为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师。时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李希烈陷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员外郎。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加户部侍郎。肃宗幸灵武。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代宗朝封鲁郡公。为刑部尚书。加改太子太师。卢恶之。奏使谕李希烈。希烈胁之。不屈。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赠司徒。谥曰文忠。

作品评论

《唐诗品》
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