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80,分199页显示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2 73 74 75 下一页
何希尧(字 唐臣 号 常欢喜居士 )
唐敬宗( 李湛 庙号 敬宗 睿武昭悯孝皇帝、睿武昭悯孝帝 鄂王、景王 )
孙谠(字 廷臣 )
李昂( 李涵、昂 庙号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元圣昭献皇帝、日昭献 名 涵 别称 唐文宗 江王 )
李忱( 李怡 庙号 宣宗、唐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名 怡 光王 )
周宝(字 上圭 号 良将 汝南郡王 )
唐武宗(庙号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至道昭肃孝帝 李瀍 别称 李炎 名 瀍 颍王 )
马戴(字 虞臣 )
易重(字 鼎臣 )
卢邺(字 漳臣 )
高骈(字 千里 燕国公、渤海郡王 )
薛逢(字 陶臣 )
李滋( 夔王 )
僧贯休(字 德隐 姜德隐 号 禅月大师、功臣、姜体 姜 )
其它辞典(续上)
李溶( 安王 )何希尧(字 唐臣 号 常欢喜居士 )
唐敬宗( 李湛 庙号 敬宗 睿武昭悯孝皇帝、睿武昭悯孝帝 鄂王、景王 )
孙谠(字 廷臣 )
李昂( 李涵、昂 庙号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元圣昭献皇帝、日昭献 名 涵 别称 唐文宗 江王 )
李忱( 李怡 庙号 宣宗、唐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名 怡 光王 )
周宝(字 上圭 号 良将 汝南郡王 )
唐武宗(庙号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至道昭肃孝帝 李瀍 别称 李炎 名 瀍 颍王 )
马戴(字 虞臣 )
易重(字 鼎臣 )
卢邺(字 漳臣 )
高骈(字 千里 燕国公、渤海郡王 )
薛逢(字 陶臣 )
李滋( 夔王 )
僧贯休(字 德隐 姜德隐 号 禅月大师、功臣、姜体 姜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 【介绍】: 唐宗室。穆宗第八子。封安王。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及仇士良立武宗,溶被擿以尝欲为太子事,杀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27 【介绍】: 即李湛。唐朝皇帝。穆宗长子。穆宗长庆二年,立为太子。即位后,亲近群小,怠于政事,数游宴失德。后为宦官刘克明等所杀。在位二年,谥睿武昭悯孝皇帝。全唐文·卷六十八
帝讳湛。穆宗长子。元和四年生。长庆元年三月封鄂王。徙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位。宝历元年四月。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在位三年。年十八。谥曰睿武昭悯孝皇帝。庙号敬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68 【介绍】: 唐潞州涉县人,字廷臣。孙简子。武宗会昌间,卢商辟为东川从事。商入相,谠累迁京兆栎阳尉。宣宗大中中,为河南府士曹参军,迁新安令。官至蓬州刺史。所莅以清廉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40 【介绍】: 唐朝皇帝。穆宗次子,敬宗弟。初名涵,后改现名。敬宗宝历二年,为宦官王守澄等拥立即位。初励精求治,出宫女三千余人,放五坊鹰犬,省冗食千二百余员,政号清明。后宦官挠权,乃用李训、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谋尽诛宦官。事败,训、注等被杀,帝亦被软禁。在位十四年,卒谥元圣昭献皇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840 即唐文宗。初名涵,后改名昂。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唐穆宗第二子。穆宗长庆元年(821),封江王。敬宗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即帝位。开成五年(840)卒,谥元圣昭献皇帝。昂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尝言:“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试进士,多自出题目。及所司进所试,披览吟咏,终日忘倦。常请学士讨论经义,较量古今。又喜与宰相论诗之工拙,常吟杜甫《曲江》诗。善诗,尤好五言,古调清峻。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文宗纪》、《唐诗纪事》卷二。《全唐诗》存诗6首、联句2句。唐诗汇评
李昂(809-840),即唐文宗。初名涵,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穆宗第二子,敬宗之弟。宝历二年即位,在位十三年。开成五年卒,谥日昭献。昂恭俭儒雅,勤政好学,暇馀与宰臣论诗,讽咏不辍。所作清峻有古声。《全唐诗》存诗七首。全唐文·卷六十九
帝讳昂。穆宗第二子。元和四年生。长庆元年封江王。名涵。宝历二年十二月即位。改今名。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三。谥曰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0—859 【介绍】: 唐朝皇帝。初名怡,后改现名。宪宗第十三子。武宗会昌六年,宦官马元贽等拥立为皇太叔。及即帝位,罢斥李德裕党,重用牛僧孺党。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归唐,自肃宗、代宗以后,河西陇右尽没吐蕃,至是,河、湟克复。曾与宰相令狐绹谋诛宦官,未成。以服长生药致死。在位十三年,谥圣武献文孝皇帝。全唐文·卷七十九
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生。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立为皇太叔。翌日即位。改今名。大中二年正月。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在位十三年。年五十。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咸通十三年。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4—887 【介绍】: 唐平州卢龙人,字上圭。藉荫为千牛备身。善击毬,以毬见武宗,擢金吾将军,进检校工部尚书、泾原节度使。务耕力,聚粮二十万斛,号良将。僖宗中和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天下租庸副使,封汝南郡王。后部将刘浩、刁頵与度支催勘使、太子左庶子薛朗叛,宝出奔至常州,为钱镠迎至杭州,旋卒,一说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4—846 【介绍】: 即李炎。唐朝皇帝。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初名瀍,后改现名。文宗疾大渐,宦官仇士良等矫诏废太子,立为皇太弟。即位后,用李德裕、李绅等为相,远贬牛僧孺、李宗闵等。又籍没士良家,平定泽、潞。会昌五年,命毁佛寺,僧尼二十六万还俗。然酷好神仙,以服金丹死。在位六年,卒谥至道昭肃孝皇帝。全唐文·卷七十六
帝讳炎。穆宗第五子。元和九年生。长庆元年三月封颍王。名瀍。开成五年正月立为皇太弟。其年即位。会昌二年四月。上尊号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又上尊号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六年三月改今名。在位六年。年三十三。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曲阳人,一作华州人,字虞臣。武宗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宣宗大中中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龙阳尉。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汧陇,而以留滞长安及关中一带为久。武宗会昌四年(844)登进士第。宣宗大中初,掌书记于太原幕府,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终太学博士。曾与姚合、贾岛、殷尧藩、顾非熊等唱和。所作五律超迈时人。或叹不遇,或写旅愁,或咏风物,“优游不迫,沉著痛快,两不相伤”(《唐才子传》卷七),被称为深得五言律之三昧。《楚江怀古》、《落日怅望》、《灞上秋居》等,历来传诵。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七言绝句亦有佳作。宋严羽《沧浪诗话》、明杨慎《升庵诗话》、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等,咸推马戴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至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龙性堂诗话》续集)。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四、《金华子》卷下及补、《唐诗纪事》卷四九、《唐才子传》卷七。《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马戴集》1卷,宋以后以《会昌进士集》之名行于世,有《唐百家诗》、《唐音统签》、《唐诗百名家全集》等本。今人杨军等整理为《马戴诗注》。《全唐诗》存诗2卷。唐诗汇评
马戴,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宝历中,入京应进士举,𡲹试不第,与令狐定、姚合、贾岛、无可、李廓、顾非熊等交游唱和。又曾西游,足迹遍汧陇、邠宁、鄜坊、灵夏诸地。开成中,隐居华山,会昌五年(845),登进士第。大中中,佐太原军幕,以正言被斥,贬朗州龙阳尉。后佐大同军幕。入朝,官太学博士,卒。戴工诗,尤长五律。有《马戴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马戴、任蕃、贾岛、厉玄、项斯、薛寿(涛)。沧浪诗话
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唐才子传
戴诗壮丽,居晚唐诸公之上,优游不迫,沉着痛快,两不相伤,佳作也。《唐诗品》
元和以还,格调顿变,而清苦、对切之病,俱乏浑成,然意气格力,尚多可采。会昌作者,虞臣有称,然五言之长,自不可掩,而他皆不称。偏师虽捷,未足长驱,才难之叹,要之信然。唐诗归
晚唐诗有极妙而与盛唐人远者,有不必妙而气脉神韵与盛唐人近者。“不必妙”三字甚难到,亦难言,妙不足以拟之矣。唯马戴优存此意,然皆近体耳。唐音癸签
马虞臣“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风致自绝,然未如“空流注大荒”为气象。七言“东谷笑言西谷应,下方云雨上方晴”,虽得法于右丞,各自擅胜,但骨力概孱,不堪通检尔。《载酒园诗话又编》
晚唐诗,今昔咸推马戴。其诗唯写景为工……大率体涩而思苦,致极清幽,亦近于岛也。《中晚唐诗叩弹集》
晚唐以五律擅长者,断推马虞臣,其神采声律迥非许用晦、李德新辈所能仿佛也。后来唯张乔、张𧏖一两人差堪步武。《龙性堂诗话初集》
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逸情促节,似无时代之别。石洲诗话
马戴五律,又在许丁卯之上,此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然终觉樊川、义山之妙不可及。《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虞臣诗,今皆咸推为晚唐之最。马与贾、姚同时,其称晚唐,犹钱、刘之称中唐也。诗亦近体多于古体,短律富于长律。笔格视贾氏稍开展,而体涩思苦,致极幽清,诚亦贾门之高弟也。断为升堂第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漳臣。宣宗大中四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旋受浙东观察使李讷之辟,为观察支使。后官至金部郎中。邺能诗,曾与李讷等唱和。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漳臣,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宣宗大中四年(85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旋为李讷辟为浙东观察支使,累迁至金部郎中。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唐诗纪事》卷五九、《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五。能诗,为浙东观察支使时,节度使李讷赋诗饯送崔元范,邺与诸文士均赋诗唱和。《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幽州人,字千里。高崇文孙。世代为禁军将领,屡统兵驻西南。僖宗时历天平、剑南、镇海、淮南节度使,加诸道行营都统、盐铁转运等使。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慑于义军声势,又因内部倾轧,遂坐守扬州,割据一方。光启中为部将毕师铎所杀。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21-887) 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高崇文孙。娴弓刀骑射,累官神策军都虞侯、秦州刺史、安南都护、天平军节度观察使、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荆南节度观察使等职。僖宗乾符四年(877),进封燕国公。六年,进位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兵马都统,又擢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负责全面指挥镇压黄巢军。而高拥军自保,致使两京失守,僖宗西狩。后兵权被削,为部将毕师铎囚杀。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三、《唐才子传》卷九等。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唐诗纪事》卷六三)。身是武人,而好文学,众称“落雕御史”。晚年属意神仙,信用方士与狂人,卒起祸乱,罗隐《广陵妖乱志》即记其事。《全唐诗》存诗50首,断句4,《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断句若干。唐诗汇评
高骈(821-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高崇文孙,家世禁军,少娴弓马,且好文,与儒者游。初为长武城使朱叔明司马,历神策都虞候、秦州刺史。咸通五年,为安南都护,有功,诏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使,累加同平章事。乾符中,为剑南西川节度,徙荆南。六年冬,移镇淮南。广明元年,黄巢攻占京师,时骈握重兵,朝廷倚重,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都使。骈拥兵自重,不赴命。后为部下毕师铎所杀。有《高骈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卒僖宗光启三年。补诗四句。全唐文·卷八百二
骈字千里。幽州人。南平郡王崇文孙。自神策都虞候累拜秦州刺史。咸通中擢安南都护。迁检校工部尚书。授静海军节度。再徙交州。僖宗立。为剑南西川节度。徙荆南。乾符四年进检校司空。封燕国公。讨王仙芝。授镇海军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等使。以功进检校司徒。徙淮南。又进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后用妖人吕用之言。纵黄巢陷两京。僖宗乃以王铎崔安代骈兵柄。加骈侍中。封渤海郡王。光启初。李煴僭号。受煴伪命。三年。蔡贼孙儒兵过淮口。骈使毕师铎御之。师铎与高邮镇将张神剑郑汉璋等反攻扬州。杀之。
作品评论
《谢蟠杂说》
唐高骈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时秉笔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勋臣有文者,骈其首焉。唐诗纪事
(骈)家世禁卫,颇修饰,折节为文学,与诸儒交,硁硁谈治道,两军中人更称誉之,号“落雕侍御”。《诗学渊源》
(骈)诗情挺拔,善为壮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蒲州河东人,字陶臣。武宗会昌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侍御史、尚书郎。逢文词俊拔,然恃才褊忿,为人所鄙。累迁秘书监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武宗会昌元年(841)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宣宗大中三年(849)擢为万年尉,历侍御史、尚书郎。以持论鲠切,为刘瑑所排,出为巴州(一云嘉州)刺史。懿宗咸通时,复斥为蓬、绵二州刺史。召为太常少卿、历给事中,官终秘书监。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旧五代史》卷六八、《唐诗纪事》卷五九、《唐才子传》卷七。今人谭优学有《薛逢行年考》。逢工诗善赋,以才名著于时。所作《凿混沌》、《真珠帘》等赋大为时人所称。尤工七律。胡震亨称其“殊有写才,不虚俊拔之目。长歌似学白氏,虽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唐音癸签》卷八)。辛文房则谓其“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豪逸之态,长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唐才子传》卷七)。亦擅法书,陶宗仪称其“书法浑厚奇秀”(《书史会要》卷五)。《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薛逢诗集》10卷,《别纸》13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薛逢歌诗》2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卷一九则记其《四六集》1卷、《薛逢集》1卷,诸书皆已散佚。《全唐诗》存薛逢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断句1。唐诗汇评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元年(841),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佐崔铉河中幕。大中中,历万年尉、秘书郎,直弘文馆,预修《续会要》。迁侍御史、尚书郎、分司东都。咸通初,出为成都少沪,历嘉、绵二州刺史,又曾更巴、蓬二州刺史。以太常少卿召还,后历给事中、秘书监,卒。逢工诗,有《薛逢诗集》十卷、《别纸》十三卷、《赋集》十四卷,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六
逢字陶臣。河东人。会昌中进士。累迁侍御史尚书郎。大中末出为巴州刺史。徙蓬州。入为太常少卿。迁秘书监卒。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3 【介绍】: 唐宗室。宣宗第三子。封夔王。昭宗时与诸王分统诸军卫京师,韩建恶诸王拥兵权,矫诏尽杀之,以谋反闻,天下称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2—912 【介绍】: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隐,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学,后漫游江西、吴越。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昭宗乾宁元年(894)往钱塘谒钱镠,受礼遇。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天复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冬潜逃南岳隐居。三年入蜀,为王建所重,赐号禅月大师,特建龙华院居之。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生平见昙域《禅月集序》、《宋高僧传》卷三〇。休十五、六岁即有诗名,后广交诗友,与当代名诗人陈陶、方干、许棠、李频、张为、曹松、吴融、罗隐、罗邺、韦庄、齐己等皆有唱酬。又工书善画。吴融称:“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西岳集序》)孙光宪称其诗“骨气混成,境意卓异”(《白莲集序》)。今存《禅月集》25卷。《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7首、断句6,补题1首。唐诗汇评
贯休(832-913),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俗姓姜,字德隐。少向佛,师安和寺僧圆贞。与邻院童子处默于习经之馀更相唱和,诗名渐著,大中中受成。咸通中,于洪州开元寺听《法华经》。数年后,亲登讲筵。后返婺州。乾宁初、谒浙东钱镠。西游江陵,初为成汭所礼,居龙兴寺,后被谮,流放黔州。遂入蜀,王建甚礼遇之,呼为“得得来和尚”,赐号禅月大师,卒。休善画,师阎立本,又工草书,世称“姜体”。集初名《西岳集》,吴融为序;休卒后,弟子昙域集其诗丈为《禅月集》三十卷,今本存诗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全唐诗》编诗十二卷。全唐诗补逸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溪人。补诗二首。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婺州兰溪人。七岁投本邑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乾宁初献诗吴越武肃王。复北谒荆帅成汭。后忤汭。黜出黔中。再游荆南。高季昌馆之龙兴寺。天复中入成都。王建留住东禅院。署号禅月大师。寻建龙华道场。令居之。累加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元逸大师守两川僧箓大师赐紫大沙门。梁乾化二年卒。年八十一。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隐。金华兰溪姜氏子。七岁。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圆贞禅师。为童侍。日能诵法华经。千言不啻。所居与处嘿邻。而同时薙染。故襟谊视他尤密。每隔篱谈论。旁听皆惊异。始受具戒。诗名已大著。复往豫章。究经论。郡太守王慥笃敬。后蒋瑰命监洗忏戒坛。唐乾宁初。谒吴越王钱氏。因献诗五章。章八句。以颂平越之功。王悦。赠遗丰腆。且树碑。悉纪赞佐诸臣之名。而并列休诗于碑阴。以归美朝廷。于是吴越获赐铁券。号功臣。则休与有力焉。休于书知六法。画善水墨。众安桥强氏。尝请休作十八罗汉像。识者谓入神品。曰当吾下笔时。非想见其真。不敢也。 过歙。见唐安寺兰阇梨。三年。南登衡岳。北访荆帅成汭。汭加礼。馆之龙兴寺。会内翰吴融谪宦。遂相追从。融为休。序其集。未几。或有谮休于汭者。命迁公安。以待辨。乃题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游蜀。署禅月大师。蜀主每见。则以得得来和尚呼之。盖其初以诗献蜀主。有三衣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之句也。乾化二年终。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门外。塔曰白莲。弟子昙域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韦蔼议其著述。有风刺体。系乎教化。诚不在二李白贺下。又广成先生杜光庭。评其书。瘦劲可爱。号姜体。韦庄诗曰。岂是为贫常见隔。定应嫌酒不相过。休肥而矬。蜀相王锴影堂赞。殊能言其体裁。故兹聊举其梗槩云。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金华兰溪登高人也。七岁父母雅爱之。投本县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日诵法华经一千字。耳所暂闻不忘于心。与处默同削染。邻院而居。每隔篱论诗互吟寻偶对。僧有见之皆惊异焉。受具之后诗名耸动于时。乃往豫章传法华经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本郡太守王慥弥相笃重。次太守蒋瑰开洗忏戒坛。命休为监坛焉。乾宁初赍志谒吴越武肃王钱氏。因献诗五章。章八句。甚惬旨遗赠亦丰。王立去伪功。朝廷旌为功臣。乃别树堂立碑记同力平越将校姓名。遂刊休诗于碑阴。见重如此。休善小笔得六法。长于水墨形似之状可观。受众安桥强氏药肆请。出罗汉一堂云。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貌。方成之。与常体不同。自此游黟歙与唐安寺兰阇梨道合。后思登南岳。北谒荆帅成汭。初甚礼焉。于龙兴寺安置。时内翰吴融谪官相遇。往来论道论诗。融为休作集序则乾宁三年也。寻被诬谮于荆帅。黜休于功安。郁悒中题砚子曰。入匣始身安。弟子劝师入蜀。时王氏将图僣伪。邀四方贤士。得休甚喜。盛被礼遇赐赉隆洽。署号禅月大师。蜀主常呼为得得来和尚。时韦蔼举其美号所长者。歌吟讽刺微隐存于教化。体调不下二李白贺也。至梁乾化二年终于所居。春秋八十一。蜀主惨怛一皆官葬。塔号白莲。于城都北门外升迁为浮图。乃伪蜀乾德中。即梁乾化三年癸酉岁也。休能草圣出。弟子昙域。癸酉年集师文集。首安吴内翰序。域为后序。韦庄尝赠诗曰。岂是为穷常见隔。只应嫌酒不相过。又广成先生杜光庭相善。比乡人也。休书迹好事者。传号曰姜体是也。尝睹休真相肥而矬。蜀宰相王锴作赞。昙域戒学精微。篆文雄健。重集许慎说文。见行于蜀。有诗集。亚师之体也。
作品评论
吴融《禅月集序》
(贯休)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际,然其旨归必合于道。太白、乐天既殁,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谁?孙光宪《白莲集序》
议者以唐宋诗僧,唯贯休禅师骨气混成,境意卓异,殆难俦敌。鉴诫录
唐有十僧诗,选在诸集中,唯禅月大师所吟千首,吴融侍郎序之,号曰《巨岳集》,多为古体,穷尽物情。议者称白乐天为“广大教化主”,禅月次焉。五代诗话引《西清诗话》
至于罗隐、贯体,搏志于偏霸,争雄逞奇,语欲高而意未尝不卑,乃知天禀自然,有一定而不能易者。瀛奎律髓
(贯休)为诗有极奇处,亦有太粗处。“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为人嘲作《失猫》诗,此类是也。然道价甚高,年寿亦高。唐才子传
(贯)休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虽尚崛奇,每得神助,馀人走下风者多矣。昔谓“龙象蹴蹋,非驴所堪”,果憎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也。唐音癸签
贯休诗奇思奇句,一似从天坠得;无奈发村,忽作怒骂、令人不堪受。《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至晚唐而败坏极矣,不待宋人……甚则粗鄙陋劣,如杜荀鹤、僧贯休者。贯休村野处殊不可耐。如《怀素草书歌》中云:“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搭着枣木㮶。”此何异伧父所唱鼓儿词?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云:“从他人说从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宁。”岂不可丑!然犹在周存、卢延让上,以尚有“叶和秋蚁落、僧带野云来”、“青云名士如相访,茶渚西峰瀑布冰”数语,殊涵清气也。《东目馆诗见》
贯休不肯平易,时极嵚崎之致,而意旨颇嫌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