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80,分199页显示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3 84 85 86 下一页
陈洪进(字 济川 推诚顺化功臣 岐国公、杞国公 忠顺 )
徐铉(字 鼎臣、丹臣 世称 徐骑省 )
李璟(字 伯玉 世称 南唐嗣主李璟、南唐二主 别称 南唐嗣主、南唐中主、中主 名 景通 瑶、璟、景 庙号 元宗 吴王、齐王 )
王宗鐬( 昌王 )
吴廷祚( 燕王 延祚 字 庆之 )
石重信(字 守孚 沂王 )
辽世宗(庙号 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孝和庄宪帝、和庄宪帝 耶律阮 永康王 )
孟昶(字 保元 世称 后蜀嗣主孟昶、后蜀后主 别称 后蜀嗣主 名 仁赞、承赞 秦国公、楚王 恭孝 )
李弘冀(别称 李宏冀 南昌王、东平郡公、燕王 宣武、文献 )
石重义(字 弘理 寿王 )
郭廷谓(字 信臣 )
刘晟(世称 南汉第三主 名 洪熙、宏熙 晋王 庙号 中宗 )
刘玢(名 洪度 南汉国王 玢 殇 )
李景遂(字 退身 寿王、齐王、燕王、晋王 文成 )
其它辞典(续上)
李思安(字 贞臣 思安 )陈洪进(字 济川 推诚顺化功臣 岐国公、杞国公 忠顺 )
徐铉(字 鼎臣、丹臣 世称 徐骑省 )
李璟(字 伯玉 世称 南唐嗣主李璟、南唐二主 别称 南唐嗣主、南唐中主、中主 名 景通 瑶、璟、景 庙号 元宗 吴王、齐王 )
王宗鐬( 昌王 )
吴廷祚( 燕王 延祚 字 庆之 )
石重信(字 守孚 沂王 )
辽世宗(庙号 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孝和庄宪帝、和庄宪帝 耶律阮 永康王 )
孟昶(字 保元 世称 后蜀嗣主孟昶、后蜀后主 别称 后蜀嗣主 名 仁赞、承赞 秦国公、楚王 恭孝 )
李弘冀(别称 李宏冀 南昌王、东平郡公、燕王 宣武、文献 )
石重义(字 弘理 寿王 )
郭廷谓(字 信臣 )
刘晟(世称 南汉第三主 名 洪熙、宏熙 晋王 庙号 中宗 )
刘玢(名 洪度 南汉国王 玢 殇 )
李景遂(字 退身 寿王、齐王、燕王、晋王 文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梁陈留张亭里人。字贞臣。好拳勇。年未弱冠,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太祖睹其材,甚伟之,赐名思安。善飞槊,所向披靡,每从太祖征伐,有奇绩。累迁为诸军都指挥使,拜亳州刺史。太祖北征,因候骑之误,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5—986 【介绍】: 五代宋初泉州仙游人,字济川。初隶留从效麾下,以材勇闻,任统军使,累立战功。从效卒,执其子绍镃,请命南唐,得授节度使及泉、南等州观察使。太祖建隆四年,遣使朝宋。乾德二年,宋授以平海军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化功臣。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入朝献漳、泉二州,诏授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雍熙元年封岐国公。卒谥忠顺。全宋文·卷一三
陈洪进(九一四——九八五),字济川,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少习兵法,以材勇闻。隶兵籍,从留从效奉闽主王延政,延政送款于南唐主李璟,璟以洪进为统军使,迁清源军节度、泉南等州观察使。建隆中,奉表听命于宋,岁修朝贡。太宗时来朝,因献漳、泉二州,诏授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后封杞国公,进岐国公。雍熙二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四八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92 【介绍】: 宋扬州广陵人,字鼎臣。徐延休子。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徐锴并称二徐。五代时,仕吴为校书郎,仕南唐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历官给事中。左、右散骑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于邠州。工诗文,精文字学。尝受诏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有《骑省集》等。全宋诗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991 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仕吴为校书郎,后仕南唐。中主时,累迁祠部郎中、知制诰,历太子右谕德,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改尚书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给事中。太平兴国八年(983),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991),贬静难军行军司马,卒。生平见李昉《东海徐公墓志铭》、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十国春秋》卷二八。铉博学多才,工诗善文,文章淹雅,冠绝一时。与其弟锴齐名,号“二徐”。亦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又精小学,好李斯小篆与八分。著作颇多,有《徐铉集》30卷、《稽神录》6卷,与汤悦合撰《江南录》10卷等。集多散佚,今存《骑省集》30卷。《全唐诗》存诗6卷,词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句若干。唐诗汇评
徐铉(916-991),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十岁能文,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仕吴为校书郎。南唐中主时,试知制诰,为宋齐丘所诬,贬泰州司户。召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巡抚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饶州。复召知制诘,迁中书舍人。后主时,历任礼兵二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职。国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骑常侍,贬靖难军行军司马,年。铉工诗能文,尤精小学,与弟锴齐名,时号“二徐”。宋雍熙中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有《骑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吴淑所编,又《稽神录》六卷,均存。《全唐诗》编其在南唐时所作诗为六卷。词学图录
徐铉(916-991)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死在贬所。在南唐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正文后,校订增补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长于书法,喜李斯小篆,隶书亦佳。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诗平易浅切,近白居易诗风。文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为李煜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录。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全唐诗补逸
徐铉字鼎臣,广陵人。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随后主李煜归宋,累官散骑常侍。淳化三年坐贬卒,年七十六。(据李昉撰《故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工部尚书东海徐公墓志铭》)铉精小学,尤工篆隶,与弟锴俱有名于江左。补诗二首并句四。全宋文·卷一五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校书郎。事南唐李璟,历官太子右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后主李煜嗣位,任礼部侍郎、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充翰林学士。随后主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明年八月二十六日卒。铉长于为文,尤精小学,曾奉诏校定《说文》(存),著《质论》数十篇、《稽神录》二十卷(今存为六卷本)、文集三十卷(存)。《宋史》卷四四一《文苑传》三有传。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
铉字丹臣。会稽人。初事吴。为校书郎。后事南唐。累授太子右谕德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主时除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随后主入宋。历左散骑常侍。贬静难行军司马。卒年七十六。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6—961 【介绍】: 五代南唐国君。初名景通,改名瑶,又改名璟,以避后周庙讳,复改名景,字伯玉。李昪子。嗣昪为南唐国王,破闽灭楚。后周南征,璟割江北地称臣,去帝号,称南唐国主。好诗词。在位十九年。庙号元宗,世称南唐中主。与子李煜合有《南唐二主词》。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961 初名景通,改名瑶,又改璟,曾避后周讳改景。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烈祖李昪之长子。早年在庐山读书,后至江都辅政。李昪受禅后,历封吴王、齐王,任诸道兵马大元帅。升元七年(943)嗣南唐皇帝位。保大末,为后周击败,失淮南之地,被迫去帝号,称国主,奉后周正朔。后卒于南都。庙号元宗,又称中主。两《五代史》、两《南唐书》皆有传,今人夏承焘有《南唐二主年谱》。李璟多才艺,工为诗词。其词仅存4首,但蕴藉含蓄,深沉动人。与李煜齐名,世称南唐二主。后人辑二人词为《南唐二主词》。《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3联。唐诗汇评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先主李昪长子。保大元年(943)嗣位。中兴元年(958)奉表附周,去帝号,称南唐国主。在位十九年卒,庙号元宗。璟多才艺,好文学,善诗词。《全唐诗》存诗二首。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景本名璟。字伯玉。先主昪长子。年十岁官驾部郎中。累进诸卫将军。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诸军事都统。先主受禅。封吴王。徙封齐王。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先主殂。袭位。改元。保大。十三年。周世宗南侵。遣使请奉正朔。不许。中兴元年。周再南侵。表请献江北郡县。避周讳更今名。下令去帝号。奉正朔。显德七年。宋受周禅。遣使如宋贺即位。建隆二年六月殂。年四十六。告哀于宋。请追复帝号。僭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前蜀国君王建从子。少智勇,为建军校,以战功封昌王。前蜀王建永平初,岐王李茂贞败蜀兵于青泥岭,建以宗鐬为应援招讨使,大破岐兵。旋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971 【介绍】: 名或作延祚。宋并州太原人,字庆之。初事后周太祖为亲校,累迁皇城使。世宗时从征刘崇,历判河南府,知西京留守事及权东京留守,擢枢密使。入宋加同中书门下二品,两任东京留守,先后献策击平李筠、李重进之乱。出为雄武军节度使,改镇京兆。好学,聚书万卷,尤崇奉释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937 【介绍】: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次子。字守孚。敏悟好礼。历事后唐明宗、闵帝、末帝,不恃贵戚,为时论所称。后晋高祖天福初,以左骁卫上将军拜河阳三城节度使,有善政,诏褒之。张从宾反,见杀。追封沂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951 【介绍】: 即耶律阮。辽代皇帝。契丹名兀欲,东丹王耶律倍子,太宗侄。初封永康王。大同元年,太宗死后,在恒州即位。与述律太后所立太宗弟李胡相攻,旋和解罢兵,迁太后、李胡于祖州。改大同元年为天禄元年。始制北院枢密使,建政事省。攻后汉、后周,无功。天禄五年,为耶律察割所杀。在位五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65 【介绍】: 五代时后蜀国君。字保元,初名仁赞。孟知祥第三子。知祥称帝,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嗣位。大将李仁罕恃功骄横,昶于朝堂执杀之,满朝慑服。又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年,适逢中原多故,以据险无事,遂奢侈淫靡,至以七宝饰溺器。宋太祖乾德三年降宋,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谥恭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9—965 字保元,初名仁赞,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明德元年(934)继位,史称后主。在位32年,奢侈无度,然好学能文。广政二十八年(965)国亡,降宋,封秦国公,其年卒。生平见新、旧《五代史》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唐诗汇评
孟昶(919-965),初名承赞,字保元,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蜀主知祥第三子。后蜀明德二年(935)嗣位,在位二十八年,国亡降宋,封秦国公,卒,谥恭孝。《全唐诗》存诗一首。词学图录
孟昶(919-965 )五代后蜀国君,初名仁赞,字保元。孟知祥第三子。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昶字保元。初名仁赞。先主第三子。起家西川节度行军司马。先主称号。进检校太保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主殂。袭位。仍以明德纪元。五年改元广政。二十八年。宋师入成都。后主降。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越七日薨。年四十七。赠尚书令。追封楚王。谥恭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 【介绍】: 五代时南唐中主李璟长子。初封东平郡公,后徙南昌王。璟即位,约兄弟相传,出弘冀留守东都。又徙镇润州,封燕王。为人沉厚寡言。保大十四年,后周师陷广陵,吴越亦攻常州。璟以弘冀年少,不习军事,欲召还。弘冀乞效用以死报国,果大破吴越兵。中兴元年,复立为皇太子。参决国事。中主欲传位弘冀,以国为后周附庸,为后周所止。未几,病卒,谥曰宣武,改谥文献。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宏冀。南唐嗣主长子。初封东平郡公。徙王南昌。嗣主袭位。宏冀留守东都。徙镇润州。封燕王。以讨吴越功立为太子。显德六年薨。初谥宣武。改谥文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37 【介绍】: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第三子。字弘理。好儒书,通兵法。敬瑭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敬瑭幸浚郊,权东都留守。张从宾反,见杀于河南府。追封寿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哭陈子昂》诗2句,不录事迹。按郭廷谓(919-972),字信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仕南唐。周世宗攻淮南时,兵败而降。入宋,知亳州,改泽州防御使。两川平后,代冯瓒知梓州。事迹详《宋史》卷二七一本传。《哭陈子昂》诗,为其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知梓州时作,详《陈伯玉集》附录其重刻赵儋《陈公纪德之碑》末附记。《全唐诗》误收作唐人诗。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72 【介绍】: 宋徐州彭城人,字信臣。幼好学,工书,善骑射。仕南唐为庄宅使、濠州监军,败周师于涡口,以功授武殿使。复大破周师于定远。为滁州刺史。周师复至,援兵不至,廷谓南望大恸而降。拜亳州防御使。入宋,从征上党,再知亳州,官至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有惠政。全宋诗
郭廷谓(九一九~九七二),字信臣,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仕南唐,又仕后周。入宋,知亳州。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改绛州防御使。两川平,代冯瓒知梓州。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宋史》卷二七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0—958 【介绍】: 五代时人。南汉国君。初名洪熙。刘䶮子。封晋王。杀兄刘玢自立。性荒暴,尽灭兄弟及归臣。遣兵攻占桂州,尽有岭南地。在位十六年。庙号中宗。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晟初名宏熙。南汉先主䶮第四子。封晋王。光天二年春。弑第二主玢自立。改今名。乾和十六年八月殂。在位十六年。年三十九。僭谥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0—943 【介绍】: 五代时南汉国君。初名洪度。刘䶮子。䶮卒,嗣立为南汉国王,更名玢。庸昧荒淫。居丧召伶人作乐,饮酒宫中,裸男女以为乐。日溺声妓。其弟刘晟阴遣陈道庠杀之。在位二年。谥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0—958 【介绍】: 五代时南唐国君李昪第三子。仕吴为门下侍郎。昪受禅,自吉王进封寿王,除东都留守、江都尹。性纯厚,善属文,为诗纤丽。李璟即位,徙封齐王,又改封燕王,加诸道兵马元帅。保大五年,立为皇太弟。固辞不得,乃易字曰退身,以示不处。在东宫十三年,屡乞归藩。中兴元年,始改授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都督,封晋王。为太子李弘冀所鸩杀。谥文成。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0—958 字退身,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烈祖李昪子。吴天祚二年(936)仕吴为门下侍郎参政事。李昪建南唐,景遂自吉王进封寿王,除东都留守、江都尹。元宗即位,徙封燕王,改齐王,加诸道兵马元帅。保大五年(947)立为太弟,交泰元年(958)授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封晋王。同年为太子李弘冀酖死。赠太弟,谥文成。生平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及《十国春秋》本传。景遂性纯厚恬澹,雅有士君子风。善属文赋诗,与朝士官属饮宴赋诗无虚日。《全唐诗》存断句1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