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0,分199页显示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2  93  94  9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纯臣
耶律宗允(保信 鲁王 )
景泰(周卿、周臣 )
李参(清臣 别称 能吏 )
蔡仲舒(王臣 )
吕公弼(宝臣 惠穆 )
狄青(汉臣 武襄 )
王则( 东平郡王 )
赵允弼(公辅 孝定 相王、北海郡王、东平郡王 )
韩琦(稚圭 赣叟 魏国公、仪国公、卫国公、魏郡王 忠献 )
周越(子发、清臣 )
杨翊(正臣 )
王举元(懿臣 )
高赋(正臣 )
丁宝臣(元珍 世称 循吏 )
陈纯臣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一
陈纯臣,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进士。景祐元年,范仲淹知苏州,纯臣书与仲淹,请题咏苏州天平山白云泉,仲淹遂有《天平山白云泉》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4 【介绍】: 辽皇族,字保信。耶律宗政弟。圣宗时,遥授贝州观察使,寻知匡义军节度使事。道宗即位,累拜南宰相,兼中书令,加守司徒。封鲁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普州安岳人,字周卿,一作周臣。真宗天禧三年进士。为庆州通判,上言选将练卒,修城储粮,以备西夏。历知成、宁、原州。曾先后上《边臣要略》、《平戎策》。西夏兵十万来攻,率兵五千大破之。累官秦凤路马步军总管。卒年五十八。
全宋诗
景泰,字周卿,普州(今四川安岳)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补坊州军事推官。以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庆州。累官至都官员外郎、知成州。仁宗康定元年(一○四○),召为左藏库使、知宁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八)。庆历二年(一○四二),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兼兵马钤辖(同上书卷一三八)。久之,加忠州刺史、秦凤路都总管。卒年五十八。事见《隆平集》卷一九,《宋史》卷三二六有传。
全宋文·卷五八○
景泰,字周卿,普州(治今四川安岳)人。进士起家,补坊州军事推官。后以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庆州。上言元昊将反,三疏不报。元昊反,迁都官员外郎,知成州。会有荐其知兵者,召对称旨,换左藏库使、知宁州,徙原州。以败元昊功,迁西上閤门使,知镇戎军兼兵马钤辖。久之,领忠州刺史,徙秦凤路马步军总管,卒。著有《边臣要略》二十卷、《平戎策》十五篇。《宋史》卷三二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79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清臣。仁宗朝,以荫知盐山县。后历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贷钱与民,待谷熟还官,号“青苗钱”,为熙宁青苗法之先导。英宗治平初历知瀛州、秦州。神宗时,以尚书右丞致仕。刚果严深,事至即决,时称能吏。
蔡仲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新昌人,字王臣。仁宗景祐间进士。初为鄂州崇阳县簿,以荐授通山令,历知湘潭、缙云、会昌,以弭盗功改授承奉郎、武胜军佥判。致仕,加太子中允。居家后教学不辍。喜作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3 【介绍】: 宋寿州人,字宝臣。吕公绰弟。以荫补官,赐进士出身。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始通漕运,移屯兵就食京东,为仁宗赏识,擢都转运使。英宗初,拜枢密副使。神宗立,进枢密使。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太原府,徒知郑州,判秦州。卒谥惠穆。
全宋诗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赐进士出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英宗即位,加给事中。治平二年(一○六五),除枢密副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枢密使(《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六年,为西太一宫使,卒,年六十七。谥惠穆。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六二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仁宗朝历任河北转运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及渭、延、成都等州府。英宗即位,召为权三司使,治平二年拜枢密副使。神宗立,进枢密使。熙宁三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观文殿学士出知太原府。徙知郑州,以宣徽南院使判秦州。熙宁六年卒,年六十七。赠太尉,谥惠穆。见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57 【介绍】: 宋汾州西河人,字汉臣。行伍出身,善骑射。仁宗宝元初,以延州指使出战西夏,临敌披发带铜面具出入阵中,所向披靡。尹洙荐于韩琦、范仲淹,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由是折节读书,精通秦汉以来兵法。皇祐四年擢枢密副使,时侬智高起事,青受命宣抚荆湖路、经制广南贼盗事,以奇兵夜度昆仑关破之,功迁枢密使。后遭谗,出判陈州。卒谥武襄。为人勇武有略,与士卒同甘苦,喜推功将佐。
全宋文·卷八九○
狄青(一○○八——一○五七),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赵元昊反,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以勇武,屡建战功。韩琦、范仲淹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累迁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皇祐四年,擢枢密副使。侬智高反,青上表请行,平侬智高。复为枢密副使,迁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帝嘉其功,拜枢密使。嘉祐元年,罢政,加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卒,年五十,谥武襄。见余靖《狄令公墓铭》,《宋史》卷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 【介绍】: 宋涿州人。逃荒至贝州,投宣毅军为小校。仁宗庆历末,以弥勒教为号召,据贝州起义,自封东平郡王,建号安阳,年号“得圣”,一作“德圣”。宋廷遣明镐、文彦博率重兵镇压,被俘获至京师,遇害。
赵允弼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0 【介绍】: 宋宗室,字公辅。赵元偓子。八岁召入禁中。累迁武宁军节度使兼侍中,判大宗正事。神宗即位,拜太保,为凤翔、雄武军节度使。诸宫增学官员,允弼已贵,仍日至讲席,延伴读官讲《孟子》一节。领宗正三十年,为宗属所推敬。卒谥孝定,追封相王。
全宋文·卷八九一
赵允弼(一○○八——一○六九),字公辅,太宗孙,元偓子,初为右千牛卫将军,迁右监门卫将军。复历蔡州团练使、单州防御使、具州观察使、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宝元二年知大宗正事,庆历四年封北海郡王,改武宁军节度使、兼侍中。英宗时,拜中书令,封东平郡王。神宗即位,拜太保、凤翔雄武军节度使。熙宁二年七月卒,年六十二,追封相王,谥孝定。见王圭《相王墓志铭》(《华阳集》卷五七)。《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二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75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右司谏,疏罢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等四人。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宝元间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后召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庆历新政败,出知扬州,徙郓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仁宗有疾,琦力请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英宗病重,又力请建储。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寻改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卒谥忠献。有《安阳集》。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陕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有《安阳集》五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相州人。弱冠举进士第二名。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有《安阳集》,词存五首,见《能改斋漫录》及《青箱杂记》。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擢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累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元昊反,历陕西安抚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秦凤经略安抚使、观察使,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同除枢密副使,时称「韩、范」。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徙郓、定、并、相等州。嘉祐元年除枢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仪国公。立英宗,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进封卫国公,再进封魏国公。英宗崩,又被顾命立神宗。固请罢相,乃以节度使兼侍中判相州,复为陕西、河北等路安抚使,判永兴军、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后极言青苗不便,请解四路安抚,还判相州。熙宁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著有《二府忠论》五卷、《谏垣存稿》三卷、《陕西奏议》五十卷、《河北奏议》三十卷、《杂奏议》三十卷、《安阳集》五十卷等。事迹详神宗御制《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佚名《韩魏王家传》(《安阳集》附录),《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误作超。宋淄州邹平人,字子发,一字清臣。周起弟。官至主客郎中。能书。仁宗天圣、庆历间以书名显,学者翕然宗之。落笔刚劲足法度,字字不妄作,擅真、行、草诸体。尝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
全宋文·卷二七九
周越,字子发,一字清臣,淄州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周起弟。官至主客郎中。天圣庆历间以书显。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古今法书苑》十卷(今存一卷)。见《宣和书谱》卷一九,《书史会要》卷六,《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卷二八八《周起传》。
杨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正臣。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授泉州南安尉,偶得微疾,投檄去,未几疾愈,以诗酒自娱。平淡简古,有晋宋间风度。与蔡襄同年相厚,庆历间襄率同列荐之,坚卧不起。尝游武夷,每至胜处,必有题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定人,字懿臣。王举正弟。以上文章赐进士出身。知潮州,历京东路转运使,所至皆有治绩。徙淮南、河东,西夏来争地,举元从数骑渡黄河,设幕与之议,示以赤心,夏人感服。官至给事中。卒年六十二。
全宋诗
王举元(一○○九~一○七○),字懿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九)。英宗治平中知成都,进盐铁副使,知沧州,改河北都转运使,知永兴军。神宗熙宁三年卒(同上书选举三二之一五),年六十二。事见《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
全宋文·卷九三○
王举元(一○○九——一○七○),字懿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化基少子。以父荫为大理寺丞,景祐二年赐进士出身,知潮州。历群牧、户部判官,历京东、淮南、河东、成都转运使,进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沧州、永兴军。治平四年徙陕西都转运使,官至给事中。熙宁三年卒,年六十二。见《隆平集》卷六,《东都事略》卷三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一六、选举九之九、选举三二之一五,《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有附传。
高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92 【介绍】: 宋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正臣。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知衢州,民毛氏柴氏二十余家世畜蛊毒害人,赋悉擒治伏辜,蛊患遂绝。徙知唐州,募流民耕旷田,户口税赋,增至数倍,二州皆为立生祠。累迁集贤院学士,在朝多所建明。以通议大夫致仕居襄阳。有《白云集》、《奏议》、《刀笔》、《事类书钞》等。
全宋文·卷九三○
高赋(一○○九——一○九二),字正臣,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以父荫为右班殿直。景祐元年锁厅及第,历知衢、唐、沧州。有政绩。熙宁九年以秘书监充集贤院学士,判太常寺。次年出知蔡州、潞州。在朝多所建明。后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元祐七年卒,年八十四。有《白云集》十卷、《奏议》五卷、《刀笔》二十卷、《事类书钞》百卷。见《范太史集》卷四三《高公墓志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七、选举三三之一四、食货一之三,《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7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元珍。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以太子中允知剡县。迁太常博士知诸暨县,除弊兴利,越人称为循吏。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英宗每论人物必称之。尤与欧阳修友善。
全宋诗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为峡州判官,迁知剡溪县、端州。皇祐四年(一○五二),侬智高陷城,坐是贬黄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二)。改知诸暨县。英宗即位,为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出通判永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已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丁君墓表》、《临川集》卷九一《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九三二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景祐元年举进士及第,为峡州军事判官,历淮南节度掌书记、杭州观察判官,迁太子中允、知剡县,再迁太常博士、知端州。英宗即位,以尚书屯田员外郎任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再迁司封员外郎。治平四年四月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参见王安石《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临川文集》卷九一),欧阳修《集贤校理丁君墓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嘉泰会稽志》卷三,《咸淳毗陵志》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