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在下
唐人
不孝
负薪
友生
本府
犹子
朕命
儿子
新妇
狂夫
朕躬
本县
当职
方士
《國語辭典》:在下  拼音:zài xià
称自己处于下贱的职位。后多用作自称的谦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在下初入京师,未有下处。」《老残游记》第一回:「今日奇缘,在下到也懂得些个。」
《國語辭典》:唐人  拼音:táng rén
1.唐代的人。《宋史。卷四四四。米芾传》:「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
2.海外华侨对本国人的称呼。
3.外国人对华侨的称呼。
4.今海外华侨的自称词。
《國語辭典》:不孝  拼音:bù xiào
1.对父母不尽子女应尽之道。如:「菽水之养比之忤逆不孝,犹胜百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赵聪杀贼可恕,不孝当诛!」
2.子居亲丧时,自称为不肖子。清初士大夫改称不孝。清。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三。不肖子》:「今世人子,丧中用帖,称不肖子,近世士大夫,不明此意,凡中科甲,及仕宦中人,皆改称不孝,非俨然自谓胜其亲乎?」
《國語辭典》:负薪(負薪)  拼音:fù xīn
担负薪材。《礼记。少仪》:「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文选。阮籍。诣蒋公》:「负薪疲病,足力不强。」
《國語辭典》:友生  拼音:yǒu shēng
1.朋友。《诗经。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文选。成公绥。啸赋》:「于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
2.老师对于门生的自称。清。袁枚《随园随笔。卷下。称谓类。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孔子云:『自吾得由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而前有光后有煇,吾得四友焉。』云云。是师称友生之滥觞乎!」
《國語辭典》:本府  拼音:běn fǔ
1.古时知府、官府的自称。常见于小说、戏曲。
2.自己所处的府城。《红楼梦》第一回:「本府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
《國語辭典》:犹子(猶子)  拼音:yóu zǐ
1.侄子。《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家兄蒙老伯收录为子,某即犹子也,理合拜见。」
2.如同儿子。《论语。先进》:「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文选。潘岳。杨仲武诔》:「尔休尔戚,如实在己,视予犹父,不得犹子。」
3.侄女。《聊斋志异。卷七。宦娘》:「此宦娘,老身之犹子也。」
《国语辞典》:朕命  拼音:zhèn mìng
皇帝自称其所下的命令。《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
《國語辭典》:儿子(兒子)  拼音:ér zǐ
1.赤子、婴儿。《庄子。庚桑楚》:「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2.孩童。《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3.称谓。指父母所生的男孩。《儒林外史》第一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红楼梦》第六回:「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
《國語辭典》:新妇(新婦)  拼音:xīn fù
1.新娘。《战国策。宋卫策》:「卫人迎新妇。」明。杨慎《丹铅杂录。卷一。戏妇》:「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新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
2.儿媳妇。《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周郁妻》:「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
3.弟妇。《尔雅。释亲》:「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晋。郭璞。注:「犹今言新妇是也。」
4.泛指妇人。《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
《國語辭典》:狂夫  拼音:kuáng fū
1.行为狂放,不拘小节的人。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唐。杜甫 狂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2.狂妄无知的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汉书。卷四九。晁错传》:「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3.精神失常的人。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音乐》:「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
4.古时妇人对丈夫的谦称。唐。李白〈捣衣篇〉:「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5.古代驱疫逐鬼的人。《周礼。夏官。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
《國語辭典》:朕躬  拼音:zhèn gōng
我身,多用于皇帝自称。《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惟袒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帝慰谕曰:『卿救朕躬,其功不小!』奉顿首拜谢。」
分類:自称帝王
《漢語大詞典》:本县(本縣)
(1).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 岑彭 字 君然 , 南阳 棘阳 人也。 王莽 时,守本县长。”
(2).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
(3).当地的知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
(4).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漢語大詞典》:当职(當職)
(1).担任职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后汉书·循吏传·王涣:“﹝ 王涣 ﹞为太守 陈宠 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2).旧时职官的自称。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盖闻为政之术,务农为先……当职自蒙朝命,来剖郡符,虽诚心未格於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闲闲 ﹞尝於礼部厅壁上牓云:‘当职係三品官,为人书扇面失体,请诸人知。’” 明 高明 《琵琶记·宦邸忧思》:“我自从离了父母妻室,来此赴选,不拟一擢高科,拜授当职。”
(3).指主管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士子争财於学校,教化不明,太守罪也。当职先罚俸半月,牒学照规行。”
《國語辭典》:方士  拼音:fāng shì
1.研究神仙、祈禳等法术的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2.职官名。周置,主管四方都家的狱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