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亡羊路
指致人迷误的歧途。 唐 姚系 《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诗:“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明 唐顺之 《天宁寺尘外楼》诗之四:“人间多少亡羊路,一一行来也未曾?” 清 归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徐行之微,固 尧 舜 之道也;经史之业,非亡羊之路也。”参见“ 亡羊 ”。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读书而丢失羊,谷因嬉戏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庄子。骈拇》。后比喻舍弃当做的事,而使得本业受到损失。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诗:「亡羊等残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
《漢語大詞典》:疑端
(1).犹疑问;疑心。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涉其流则若有餘,探其源则若不足,撑舌刺口,疑端满腹,圣哲远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中外毫无间言,从来疑端讹语,一时冰释。”
(2).致人怀疑的事由。明史·阉党传·贾继春:“蜚语谓选侍踉蹌徒跣,屡欲自裁,皇妹失所投井。恐酿今日之疑端,流为他年之实事。”
《漢語大詞典》:陷文
意谓用文章罗织可致人于死。古谚有“上士杀人用笔端”之语。《古诗源》卷一载《笔铭》:“豪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
《漢語大詞典》:火毒
(1).指药物酷烈的毒性。宋书·刘亮传:“ 亮 在 梁州 ,忽服食修道,欲致长生。迎 武当山 道士 孙道胤 ,令合仙药;至 益州 , 泰豫 元年药始成,而未出火毒……﹝ 亮 ﹞取井华水服,至食鼓后,中间便絶。”旧唐书·宪宗纪下:“上服方士 柳泌 金丹药,起居舍人 裴潾 上表切諫,以‘金石含酷烈之性,加烧鍊则火毒难制。若金丹已成,且令方士自服一年,观其效用,则进御可也。’”
(2).即热毒,中医指导致人体外科痈疡等病症的一种因素。宋史·刘遇传:“﹝ 遇 ﹞晨兴方对客,足有炙疮痛,其医谓:‘火毒未去,故痛不止。’ 遇 即解衣,取刀割疮至骨,曰:‘火毒去矣。’”
(3).指烈火燃烧中因氧气稀少而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 僖负覊 率家人救火,触烟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
(4).形容酷热。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今年的夏天不知是怎么的!一连四十多天了,火毒的太阳,总不见转头。” 杜鹏程 《战斗生活怎样检验我的心灵》:“脚下是烫热的沙漠,头顶是火毒的太阳。”
《國語辭典》:追魂摄魄(追魂攝魄)  拼音:zhuī hún shè pò
追踪夺取别人的魂魄。形容使人极端惊骇。《平妖传》第二回:「两壁虽镌著一百单八条变化之法,仔细参求,都是偷天换日,追魂摄魄的伎俩。」也作「追魂夺魄」。
《漢語大詞典》:鄣疠(鄣癘)
旧指南方山间能致人疾疫的毒气。鄣,通“ 瘴 ”。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流离大海之南,寄命鄣癘之地。”一本作“ 嶂癘 ”。
《国语辞典》:魇魔法(魇魔法)  拼音:yǎn mó fǎ
迷信中,一种可致人于死的妖术。《红楼梦》第八○回:「如今又勾搭上丫头,被他说霸佔了去,自己反要佔温柔让夫之礼。这魇魔法究竟不知谁作的?」
《国语辞典》:民患淡食  拼音:mín huàn dàn shí
因盐价太贵而致人民无力买盐,必须淡食。后形容人食物过淡,足以致病。《六部成语注解。户部》:「民患淡食:言课税太重盐价因之而贵,以致民人买盐无力,至有淡食之患。养生家言,凡人食过淡,足以致病,故曰患也。」
《国语辞典》:过失伤害(过失伤害)  拼音:guò shī shāng hài
因疏忽或非出于故意而致人身受伤害。根据刑法,因过失伤害人者,处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罚金,致重伤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罚金。
《國語辭典》:积毁销骨(積毀銷骨)  拼音:jī huǐ xiāo gǔ
累积过多毁谤,而使人难以生存自立。形容流言可畏。《史记。卷七○。张仪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漢語大詞典》:逼命
(1).催逼致人死地。 清 林则徐 《安定帼京控徐尧春等攒杀其父案审明定拟折》:“﹝ 姚成富 ﹞因贫饿服矾自尽, 徐廷栋 等并无赌博逼命情事。”
(2).比喻紧紧地催促。京剧《沙家浜》第六场:“真逼命!咱们抓来的那些老百姓,都是一问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