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罗致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晋黄梅人。修道于县北凤台观。传尝以丹与自称为病龙之老人疗疾。后于观池中濯足,龙负之飞升而去。
周福清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周福清(1838年1月22日—1904年7月13日),原名致福,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山,浙江会稽县(今属绍兴市)人。清末政治人物,以同进士出身入仕,选翰林院庶吉士,捐内阁中书。晚年因科场案入狱,抑郁而终。孙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和周建人皆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漢語大詞典》:兴福(興福)
造福;致福。汉书·孔光传:“应天塞异,销祸兴福。” 汉 焦赣 《易林·需之萃》:“兴福上天,天下安昌。”
分類:造福致福
《漢語大詞典》:嘏辞(嘏辭)
(1).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之辞。仪礼·少牢馈食礼“尸执以命祝” 汉 郑玄 注:“命祝以嘏辞。” 贾公彦 疏:“谓命祝使出嘏辞以嘏於主人。”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嘏辞》:“按嘏者,祝为尸致福於主人之辞,《记》所谓‘嘏以慈告’者是也,辞见仪礼。”
(2).泛指祝福或祝寿之辞。 清 冯桂芬 《明徵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辞》:“乙酉七月,先生七十寿,同社及诸弟子所为嘏辞於后,并徵诸文士赋诗纪其事。” 舒群 《少年chén女》:“我忽然想起儿时的记忆,所谓‘一元复始’和‘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嘏辞’之类横批和对联。”
《漢語大詞典》:穰人
古代替人向神鬼禳祝致福者。穰,通“ 禳 ”。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 王莽 时,帝与伯叔及姊壻 邓晨 、穰人 蔡少公 燕语, 少公 道讖言:‘ 刘秀 当为天子。’”
《漢語大詞典》:五岳真形图(五嶽真形圖)
道教符箓。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今 河南 登封县 嵩山 中岳庙 内存有此图的碑刻。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 武帝 ﹞问:‘此书是仙灵之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 王母 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羣灵,尊奉亲迎。’”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
《国语辞典》: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拼音:bù wéi fú shǐ,bù wéi huò xiān
不论致福或招祸,绝不率先为之。《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
《國語辭典》:和气致祥(和氣致祥)  拼音:hé qì zhì xiáng
平和融洽的气氛可招致吉祥。《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镜花缘》第七一回:「后来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荆又活转过来,岂不是和气致祥的明验么?」
《漢語大詞典》:水激则旱,矢激则远(水激則旱,矢激則遠)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 悍 ”。喻因祸致福。鹖冠子·世兵:“时不常使,蚤晚絀嬴,反相殖生,变化无穷,何可胜言。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精神回薄,振荡相转,迟速有命,必中三五,合散消息,孰识其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命不可説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 司马贞 索隐:“説文‘旱’与‘悍’同音。以言水矢流飞,本以无碍为通利,今遇物触之,则激怒,更劲疾而远悍,犹人或因祸致福,倚伏无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