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咫尺共荣枯
 
逢尧舜主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许身一何过】,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白首苦契阔】【白首苦挈阔】【白首甘挈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叹息腹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萧洒迭日月】。生逢尧舜君【生逢尧为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沈饮聊自适【沈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指直不能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圣君留欢娱】,乐动殷樛嶱【乐动殷胶葛】【乐动殷蜡蝎】【乐动福嵑嶱】【乐动殷汤嶱】。赐浴皆长缨【案:华清宫内供奉两汤。外更有汤十六所。安禄山及将士、杨国忠兄弟姊妹。并赐浴、赐食、赐钱。】,与宴非短褐【与谋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鞭箠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实愿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慄。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中堂有神仙】,烟雾散玉质【烟雾蒙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群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川广且可越】。老妻寄异县【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里巷犹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未登【岂知秋禾登】,贫寠有仓卒。生常免租税【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抚迹独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忧端际终南】,澒洞不可掇。
典故
良哉
 
咏康哉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益稷谟》
「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旧题汉·孔安国传:「帝歌归美股肱,义未足,故续歌『先君后臣,众事乃安』,以成其义。」

例句

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杨巨源 早朝

中宫陈广乐,元老进赓歌。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之七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权德舆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中书相公

何时介圭觐,携手咏康哉。 权德舆 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

良哉致君日,维岳有光辉。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韩愈 感春五首

典故
官水土

相关人物


《尚书》卷三〈虞书·舜典〉~44~
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例句

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典故
管埋舜祠

相关人物
刘炟(东汉章帝)


《风俗通义》卷六《声音》
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知古以玉为管,后乃易之以竹耳。

例句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沈埋虞舜祠。 李贺 苦篁调啸引

典故
五弦歌
  
南薰曲
  
南风弦
  
南风琴
 
南风薰
 
南风解愠
   
舜弦
 
舜歌南风
  
薰琴
  
薰风解愠
  
虞薰
  
解愠风
 
咏南风
 
风解愠

相关人物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97~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故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此诗之辞出《尸子》及《家语》。」
《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
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之风。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唯脩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举以为诫。夫舜起布衣,积德含和而终以帝,纣为天子,荒淫暴乱而终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惧而自悔,静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例句

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于武陵 匣中琴

湛露羞依草,南风耻带熏。 令狐楚 青云干吕

熏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司空曙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吕温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湛露飞尧酒,熏风入舜弦。 宗楚客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张九龄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公赴朔方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张九龄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不闻北斗倾尧酒,空觉南风入舜琴。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已获千箱庆,何以继薰风。 李世民 秋暮言志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李世民 重幸武功

惭非薰风唱,曷用慰吾人。 李商隐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李峤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不思五弦琴,作歌咏南薰。 李群玉 穆天子

清如南薰丝,韵若黄钟吼。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 李适 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

湛露晞尧日,薰风入舜弦。 杜正伦 玄武门侍宴

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

熏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杨巨源 送太和公主和蕃

和气生中国,熏风属外家。 杨巨源 送殷员外使北蕃

湛露恩方浃,薰风曲正调。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二

阶下蓂荚生,琴上南风薰。 卢仝 感古四首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政奉南风顺,心依北极尊。 蒋防 藩臣恋魏阙

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 薛存诚 闻击壤

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薛能 升平词十首

南薰歌自溥,北极响皆通。 薛能 国学试风化下

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 袁朗 赋饮马长城窟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熏风。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

永播南薰音,垂之万年耳。 陆龟蒙 杂讽九首

始议新尧历,将期整舜弦。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韩愈 孟生诗

既欣东日户,复咏南风篇。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典故
相关人物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8~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慄,瞽亦允若;至诚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乾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舜〉~33~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例句

沧海举歌夔是相,历山回禅舜为君。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典故
明四目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舜典》
「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唐·孔颖达疏:「明四方之目,使为巳远视四方也。」

例句

褰旒明四目,伏槛纡三顾。 王维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古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舒元舆 坊州按狱

典故
献图开益地
 
神母呈图
 
西母献图

相关人物
 
西王母


《太平御览》卷八十一
《雒书灵准听》曰:有人方面、日衡、重华、握石椎,怀神珠,舜受终,凤皇仪,黄龙感,朱草生,蓂荚孳,西王母受益地图。」《注》:「西王母得益地之图来献。」

例句

献图开益地,张乐奏钧天。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

六龙日驭天行健,神母呈图地道光。 鲍溶 忆郊天

西母持地图,东来献虞舜。虞宫礼成后,回驾仙风顺。 鲍溶 怀仙二首

典故
舜宾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舜典》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旧题汉·孔安国传:「四门,四方之门。舜流四凶族,四方诸侯来朝者,舜宾迎之,皆有美德,无凶人。」唐·孔颖达疏:「又命使宾迎诸侯于四门,而来入者穆穆然皆有美德,无凶人也。」

例句

辟门通舜宾,比屋封尧德。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典故
舜聪


《尚书》卷三〈虞书·舜典〉~43~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唐·孔颖达疏:「明四方之目,使为巳远视四方也;达四方之聪,使为巳远听闻四方也。」
典故
舜耕

相关人物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本纪》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郑玄曰:「在河东。」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首阳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枣山,……历山南有舜井。」又云:「越州馀姚县有历山舜井,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云生舜处也。及妫州历山舜井,皆云舜所耕处,未详也。」

例句

舜耕馀草木,禹凿旧山川。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典故 
舜调清管
   
韶乐
 
韶音
 
韶凤


《风俗通义校注》卷六〈声音〉~267~
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故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禹作〈夏〉,汤作〈护〉,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护,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韶,继尧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十〈简文帝二·上皇太子圃园讲颂启〉~3004~
窃以舜韶始唱,灵仪自舞;陈律才暄,风心竟萼。
《尚书》卷五〈虞书·益稷〉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祝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旧题汉·孔安国传:「韶,舜乐名。言箫,见细器之备。」唐·孔颖达疏:「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谓作乐之时,小大之器皆备也。」

例句

如何一借羊角风,来听箫韶九成曲。 刘禹锡 吐绶鸟词

赐燕聆箫韶,侍祠阅琮璧。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张九龄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虞舜调清管,王褒赋雅音。 李峤

罗绮明中识,箫韶暗里传。 梁铉 天门街观荣王聘妃

瑞气千重色,箫韶九奏声。 沈亚之 西蕃请谒庙

过客闻韶濩,居人识冕旒。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无因奏韶濩,流涕对幽篁。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舜韶同舞日,汤祝尽飞时。 苏颋 扈从凤泉和崔黄门喜恩旨解严罢围之作

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 韦庄 村笛

至今满耳箫韶曲,徒羡瑶池舞凤皇。 鲍溶 忆郊天

山知槱柞新烟火,臣望箫韶旧鼓钟。 鲍溶 闻国家行将封禅聊抒臣情

太平无一事,天外奏虞韶。 黄颇 风不鸣条

典故
舜瞳回盼


《初学记》卷九
《春秋元命苞》:「舜重瞳子,是谓兹凉。」宋均注:「兹凉有滋液之润,且清凉光明而多见。」
《小畜集》卷十六〈待漏院记〉
九门既开,重瞳屡回。
典故
舜衣裳

相关人物


《太平御览》卷八十
《谯子法训》曰:唐虞之衣裳文法,禹稷之沟洫耕稼,人至今被之。
《高士传》卷上《善卷》
善卷者,古之贤人也……舜又以天下让卷,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天下之乱从此始矣。

例句

无私天雨露,有截舜衣裳。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杜牧 郡斋独酌

典故
舜禹让旒

相关人物
丹朱
 
商均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本纪》
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例句

伊皋争负鼎,舜禹让垂旒。 徐夤 依御史温飞卿华清宫二十二韵

《漢語大詞典》:赓歌(賡歌)
酬唱和诗。 唐 李白 《明堂赋》:“千里鼓舞,百寮賡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爱推同气了良缘,賡歌一絶于归乐。”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 中国 歷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分類:唱和和诗
《漢語大詞典》:南薰
1.亦作“ 南熏 ”。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 唐 王维 《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 唐 陆龟蒙 《杂讽》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清 高士奇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
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 唐 邬载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明 何景明 《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乾隆 庚戌四月,上东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问 吉甫 子孙。途次,南薰徐来,上语侍臣曰:‘此即所谓“穆如清风”也。’”
3. 唐 宫殿名。 唐 杜甫 《丹青引》:“ 开元 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 南薰殿 。”
4.泛指宫观楼殿。 宋 张先 《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復生元圣,风入 南薰 。拜恩遥闕,衣上晓色犹春,望 尧 云。” 清 陈维嵩 《贺新凉·作客东京寂寥谁侣西风落叶间诣旗亭》词:“却是 吴 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羣合乐 南薰 门下。”
5.门名。宋史·地理志一:“﹝ 东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 南薰 ,东曰 宣化 ,西曰 安上 。”
《國語辭典》:南风(南風)  拼音:nán fēng
1.从南向北吹的风。南朝梁。简文帝 金闺思诗二首之二:「南风送归雁,聊以寄相思。」也称为「薰风」、「凯风」。
2.古代的乐曲。旧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也作「南薰」。
3.南方的音乐。其乐音调微弱。后比喻微弱无能。《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清。吴乔〈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4.《诗经》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男风、男色。《金瓶梅》第四九回:「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每休要扭手扭脚的。」
《國語辭典》:南风不竞(南風不競)  拼音:nán fēng bù jìng
南方楚国的音乐,乐声低沉微弱,从而知军队士气低落。《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后比喻竞赛失利。《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蒲,曰:『南风不竞』。」
《漢語大詞典》:南风歌(南風歌)
古代乐曲名。 宋 王安石 《朝日一曝背》诗:“樵松煮涧水,既食取琴弹。弹作《南风歌》,歌罢坐长嘆。”详“ 南风 ”。
分類:乐曲
《國語辭典》:南风(南風)  拼音:nán fēng
1.从南向北吹的风。南朝梁。简文帝 金闺思诗二首之二:「南风送归雁,聊以寄相思。」也称为「薰风」、「凯风」。
2.古代的乐曲。旧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也作「南薰」。
3.南方的音乐。其乐音调微弱。后比喻微弱无能。《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清。吴乔〈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4.《诗经》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男风、男色。《金瓶梅》第四九回:「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每休要扭手扭脚的。」
《漢語大詞典》:熏弦
同“薰弦”。
《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熏弦"指《南风歌》。
分類:弦之南风
《漢語大詞典》:薰弦
《孔子家语·辩乐》:“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薰弦”指《南风歌》。 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越 人未必知 虞舜 ,一奏薰弦万古风。” 五代 齐己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國語辭典》:熏风(熏風)  拼音:xūn fēng
东南风。亦指和暖的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东南曰熏风。」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策文〉:「若水传帝,熏风御民;重光所集,世载于陈。」《石门文字禅。卷二。寄巽中》:「熏风度南枝,馀芳委红绿。」
《漢語大詞典》:舜琴
五弦琴。相传为 舜 为创,故云。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风》。” 南朝 梁 沈约 《梁鞞舞歌》:“ 舜 琴中已絶, 尧 衣今復垂。” 前蜀 韦庄 《悼亡姬》诗:“ 湘江 水阔 苍梧 远,何处相思弄 舜 琴。”
《國語辭典》:薰风(薰風)  拼音:xūn fēng
和风,特指夏天由南向北吹的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来,吹我池上林。」宋。王沂孙〈齐天乐。一襟馀恨宫魂断〉词:「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也称为「南风」、「凯风」。
《漢語大詞典》:虞弦
语本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因以“虞絃”指琴。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强对南薰奏 虞 絃,只觉指下餘音不似前。” 明 何景明 《题严内翰赐扇》诗:“象轂银鐶倍光宠,好扬薰风助 虞 絃。” 清 何世麟 《感赋》:“苗顽几费南熏格,一曲 虞 絃响至今。”
《國語辭典》:解愠(解慍)  拼音:jiě yùn
消除怒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一则可以玩景舒怀,二则众同袍剧谈竟日,可以解愠,岂可为无益之悲?误了终身大事。」
分類:消除怨怒
《國語辭典》:历山(歷山)  拼音:lì shān
山名。相传舜初耕于此。历山所在的说法很多:(1)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东南,又名雷首山、历观,上有舜井。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2)位于山西省翼城东南,上有舜王坪。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唐。张守节。正义。(3)位于山东省历城县西南,山上有舜祠,故又名舜耕山。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也称为「历山」、「千佛山」。(4)位于山东省濮县东南,上有陶墟,相传舜耕陶于此。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注》。(5)位于浙江省馀姚县西北,有舜井。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
《國語辭典》:箫韶(簫韶)  拼音:xiāo sháo
乐曲名。相传舜所制的大型乐舞曲。也称为「箾韶」、「大韶」、「九韶」,亦简称「韶」。《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清。陈奕禧〈虞帝陵〉诗:「飨堂合乐处,彷佛奏《箾韶》。」
《漢語大詞典》:舜韶
《韶》乐,传说 虞舜 所作。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序》:“夫乐者…… 尧 作《大章》, 舜 作《韶》。” 南朝 梁 简文帝 《上皇太子玄圃讲颂启》:“窃以 舜 《韶》始唱, 灵仪 自舞。”
分類:虞舜
《漢語大詞典》:虞韶
谓 虞舜 时的《韶》乐。 汉 班固 《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于千载。”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一:“《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 巴 童自弃遗。” 宋 梅尧臣 《送赵升卿之韶幕》诗:“俎肉应多味,《虞韶》不復闻。”
分類:虞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