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2
词典
12
分类词汇
50
词典
舞曲
圆舞曲
马厝卡舞曲
波雷罗舞曲
波尔卡舞曲
华尔滋舞曲
小步舞曲
波兰舞曲
风舞曲尘
鼓舞曲
戴竿舞曲
软舞曲
《國語辭典》:
舞曲
拼音:
wǔ qǔ
为舞蹈所作的乐曲。为英语dance music的意译。通常有典型的节奏,如圆舞曲为三拍子;亦有专供伴舞或演奏的乐曲。
分類:
舞曲
乐府
舞蹈
歌曲
节奏
基础
器乐
乐曲
声乐
郊庙
舞乐
《國語辭典》:
圆舞曲(圓舞曲)
拼音:
yuán wǔ qǔ
Waltz
曲种名。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源于德国、奥国乡间的民俗舞曲连德勒(Ländler),十七、八世纪流行维也纳宫廷后,旋律速度加快,十九世纪以后风靡全欧洲。以史特劳斯一世(Johann Strauss Sr.I)、史特劳斯二世(Johann Strauss Sr.II) 、萧邦(Frederic Chopin)、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等人的作品最有名。也称为「华尔滋舞曲」。
分類:
三拍
拍子
舞曲
起源
源于
奥地利
民间
舞蹈
《国语辞典》:
马厝卡舞曲(马厝卡舞曲)
拼音:
mǎ cuò kǎ wǔ qǔ
波兰的民族舞曲。萧邦利用民族性的调式创作而成,为三拍子的中速舞曲,通常重音在第三拍。后来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用这种技巧创作。
分类:
波兰
民族舞
用民
调式
创作
《国语辞典》:
波雷罗舞曲(波雷罗舞曲)
拼音:
bō léi luó wǔ qǔ
舞曲名。西班牙一种双人舞曲。波雷罗为英语bolero的音译。此舞曲的特点为三拍子、边舞边击响板。曲分三段,除中段外,首尾各反覆一次。萧邦的第十九号作品即是有名的〈波雷罗钢琴舞曲〉。
分类:
舞曲
舞曲名
西班牙
英语
音译
《国语辞典》:
波尔卡舞曲(波尔卡舞曲)
拼音:
bō ěr kǎ wǔ qǔ
polka
波希米亚的民族舞曲。兴起于捷克贝缅,后流行于欧洲酒铺。主旋律为快速的二拍节奏,深受舞者喜爱。
分类:
波希米亚
民族舞
兴起
捷克
《国语辞典》:
华尔滋舞曲(华尔滋舞曲)
拼音:
huá ěr zī wǔ qǔ
Waltz
曲式名。参见「圆舞曲」条。
分类:
曲式
《国语辞典》:
小步舞曲
拼音:
xiǎo bù wǔ qǔ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曲。为英语minuet的意译。早期按社会地位高低为序,讲究礼仪,并于起舞前先屈膝向舞伴和观众行礼。路易十四时,由卢利等音乐家引入法国宫廷,经路易十六的提倡而风行于全欧。十七、十八世纪时,常用于组曲和交响曲中,作为一个乐章,以其中庸的速度和优雅的风格为特色。初时仅是小二段式的曲体,现在一般多为大三段式、三拍子的形式。
分类:
起源
源于
法国
民间
三拍
拍子
舞曲
《国语辞典》:
波兰舞曲(波兰舞曲)
拼音:
bō lán wǔ qǔ
Polonaise
一种起源于波兰的三拍子慢步舞曲。源出于波兰民间,后被波兰宫廷所采用,经常在宫廷仪式、行列中演奏。十八世纪起在欧洲各国普遍流行,十九世纪波兰名作曲家萧邦曾采用此体裁完成钢琴独奏曲十六首。也译作「波罗奈斯舞」。
分类:
起源
源于
波兰
三拍
拍子
慢步
舞曲
《分类字锦》:
风舞曲尘(风舞曲尘)
王安国
黄梅花诗
弄月似浮金屑水,飘风如舞曲尘扬。
分类:
蜡梅
《漢語大詞典》:
鼓舞曲
乐曲名。
《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
:“ 周 隋 管絃杂曲数百,皆 西凉 乐也。鼓舞曲,皆 龟兹 乐也。”
分類:
乐曲
乐曲名
《分类字锦》:
戴竿舞曲
王建
寻橦歌
大竿百夫擎不起,䙚䙚半在青云里。纤腰女儿不动容,戴行直舞一曲终。
分类:
杂戏
《漢語大詞典》:
软舞曲(軟舞曲)
唐 代一种舞蹈的乐曲。 唐
段安节
《
乐府杂录·舞工
》
:“软舞曲,有
《凉州》
、
《緑腰》
、
《苏合香》
、
《屈柘》
、
《团圆旋》
、
《甘州》
等。”
分類:
舞蹈
乐曲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