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彩 → 䌽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素淡  拼音:sù dàn
洁净淡雅。如:「她这种素淡的装扮,让人觉得清新脱俗。」《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小时候,便是廉静寡欲,极爱素淡的,他所以才有这个事。想人生在世,真有一定数的。」
《漢語大詞典》:旌色
旌旗的色彩。 汉 徐干 中论·爵禄:“登高而建旌,则其所视者广矣;顺风而振鐸,则其所闻者远矣。非旌色之益明,鐸声之益远也,所託者然也。”
分類:旌旗色彩
《漢語大詞典》:霜彩
亦作“ 霜采 ”。 霜;霜的色彩。 南朝 梁 吴均 《梅花落》诗:“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 南朝 梁 吴均 《周承未还重赠》诗:“散雪逐吹寒,蓬姿浮霜采。”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烟泛翠光流,岁餘霜彩重。”
分類:色彩
《漢語大詞典》:瑶彩
美玉的光彩,晶莹如玉的色彩。 明 李梦阳 《湘妃怨》诗:“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漢語大詞典》:霞错(霞錯)
色彩错杂貌。 唐 于邵 《游李校书花药圃序》:“素緲霞错,葱蘢烟布。” 唐 陶举 《花萼楼赋》:“素壁照曜以霜皜,丹桂翕赩而霞错。”挥麈后录卷二引 宋 李质 《艮岳赋》:“既流碧之霞错,又环山之翼张。”
《漢語大詞典》:鲜彩(鮮彩)
鲜艳的色彩。 南朝 梁 王筠 《五日望采拾》诗:“折花竞鲜彩,拭露染芳津。” 隋 辛德源 《芙蓉花》诗:“丽质徒相比,鲜彩两难同。”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峥嶸颠盛气,洗刷凝鲜彩。”
分類:鲜艳色彩
《漢語大詞典》:云祲(雲祲)
古代观察云的色彩以占吉凶的一种方术。新唐书·李靖李勣传赞:“世言 靖 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 宋 康与之 《昨梦录·杨氏三兄弟》:“ 宣 政 间, 杨可试 、 可弼 、 可辅 兄弟,读书精通易数,明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於兵书尤邃,三人皆名将也。” 宋 丘崇 《黄河清·为史帅寿》词:“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
《漢語大詞典》:荣色(榮色)
(1).花的色彩。文选·左思〈吴都赋〉:“荣色杂糅,绸繆褥绣。” 刘逵 注:“言草木花光似绣文。”
(2).喻美好的容颜。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 明 夏完淳 《五子诗·陆鲲庭》:“亮节终不沦,荣色自此毕。”
《國語辭典》:正像  拼音:zhèng xiàng
摄影的底片。在感光纸上出现便成照片;若在感光片上出现,则为电影正片或幻灯片。
《國語辭典》:特色  拼音:tè sè
事物所表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如:「这支棒球队的特色是打击超强。」
《漢語大詞典》:鲜色(鮮色)
(1).鲜艳的色彩。 晋 夏侯湛 《玄鸟赋》:“挺参差之修尾,发緇素之鲜色。” 唐 孟郊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 锦水 有鲜色, 蜀山 饶芳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八日祠山圣诞:“其日,龙舟六双,戏於湖中。其舟俱装十太尉、七圣、 二郎神 、神鬼、快行、锦体浪子、黄胖,杂以鲜色旗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
(2).鲜润的颜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长歌行》:“朽貌改鲜色,悴容变柔颜。”
《国语辞典》:淡彩  拼音:dàn cǎi
1.泛称浅淡的色彩。也作「澹彩」。
2.专指素描中所加淡颜色的水彩。
《漢語大詞典》:翟文
雉羽的文理色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延陵卓子 乘苍龙与翟文之乘。” 王先慎 集解引旧注:“马有翟之文。”
《國語辭典》:迷彩  拼音:mí cǎi
一种军队伪装的方法。系以不同的色彩、不规则的图形,图绘于建筑物或器材表面,使观测者发生错觉,无法辨认物体的原有形态。
《漢語大詞典》:丽采(麗采)
绚丽的色彩。 晋 郭璞 《客傲》:“连城之宝,藏于褐里。三秀虽艷,糜于丽采。”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赐玉佩启》:“ 蓝田 丽采, 槐水 缕文。”
分類:绚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