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8
词典
2
分类词汇
66
共66,分5页显示
1
2
3
4
5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节操
明徽
点子
板儿
遍拍
拍节
红牙
扣舷
应节
叩舷
曲度
记曲
踏踏
踏地
舞马
《國語辭典》:
节操(節操)
拼音:
jié cāo
坚定不移的操守。《晋书。卷八九。忠义传。沈劲传》:「劲少有节操,哀父死于非义,志欲立勋以雪先耻。」
分類:
气节
乐曲
节操
操守
节拍
《漢語大詞典》:
明徽
指明快的节拍。徽,古代琴面指示音节的标志。 唐
李白
《幽涧泉》
诗:“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王琦 注:“琴之为乐,絃合声以作主,徽分律以配臣。古徽十有三,象十二月,其一象闰。”
分類:
明快
节拍
琴面
指示
音节
标志
《國語辭典》:
点子(點子)
拼音:
diǎn zi
1.液体的小滴。如:「雨点子」。
2.小的痕迹。如:「这衣服上有油点子,怎么洗也洗不掉。」
3.一点儿、一些。《红楼梦》第三八回:「你们看他可怜见的,把那小腿子脐子给他点子吃也就完了。」
4.计谋、主意。如:「你少出歪点子。」
5.猜字的隐语。《红楼梦》第六二回:「射覆从古有的,……底下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覆了一个『宝』字。」
6.古时卖香油者敲的一种铜制的钲。形状圆而有柄,俗称为「点子」。
分類:
点子
办法
液体
要害
节拍
一种点心
骰子
乐器
少量
痕迹
点心
主意
关键
点数
《國語辭典》:
板儿(板兒)
拼音:
bǎn ér
1.拍板。明。汤显祖《紫箫记》第六出:「一要调儿记得远,二要板儿落得稳,三要声儿唱得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唇底罢吹箫,笛儿丢,笙儿坏,板儿掠。」
2.劣质的铜钱。明。董谷《碧里杂存。卷上。板儿》:「吾乡自国初至弘治已来,皆行好钱,每白金一分准铜钱七枚无以异也,但拣择太甚以青色者为上,正德丁丑余始游京师,初至,见交易者皆称钱为板儿,怪而问焉,则所使者低恶之钱,以二折一,但取如数而不视善否。」
分類:
木板
戏曲
乐曲
时铜
铜钱
唱腔
节拍
《漢語大詞典》:
遍拍
犹节拍。 唐 刘恂
《
岭表录异
》
卷上:“ 广南 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舷,皆有徧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
分類:
节拍
《漢語大詞典》:
拍节(拍節)
节拍。乐曲的节奏序列。 艾青
《吹号者》
诗:“给前进着的步伐,做了优美的拍节。”亦借指有规律的进程。 孙犁
《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
:“在历史长河的激荡中,记录其不同的拍节。”
分類:
节拍
乐曲
节奏
序列
规律
进程
《國語辭典》:
红牙(紅牙)
拼音:
hóng yá
乐器名,打击乐器。指拍板。因多用象牙或檀木做成,再漆成红色,故称为「红牙」。也称为「红牙板」。
分類:
乐器
檀木
乐器名
木制
拍板
调节
乐曲
节拍
《國語辭典》:
扣舷
拼音:
kòu xián
敲打船边。宋。
苏轼
〈
赤壁赋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分類:
歌吟
节拍
《漢語大詞典》:
叩舷
谓以桨击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 晋
郭璞
《江赋》
:“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唐
韩愈
《湘中》
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
分類:
船舷
歌咏
节拍
《漢語大詞典》:
应节(應節)
(1).应合节拍。
《
列子·汤问
》
:“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晋
干宝
《
搜神记
》
卷一:“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促织
》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适应节令。
《后汉书·郎顗传》
:“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令》
:“风雨应节,禎祥触类而见。”
分類:
适应
应合
应节
合节
节令
节拍
《漢語大詞典》:
叩舷
谓以桨击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 晋
郭璞
《江赋》
:“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唐
韩愈
《湘中》
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
分類:
船舷
歌咏
节拍
《國語辭典》:
曲度
拼音:
qǔ dù
曲调。《文选。曹丕。典论论文》:「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文选。王粲。公宴诗》:「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分類:
曲度
歌曲
节拍
音调
《漢語大詞典》:
记曲(記曲)
指 唐 善歌者 张红红 隔屏以小豆记乐曲节拍之事。常用作咏吟善歌者的典故。 清
汪端
《湘烟小录·紫姬哀词》
:“画眉菱镜花双笑,记曲珠帘月二分。” 清
王蕴章
《碧血花·吊烈》
:“ 红红 记曲采春歌,我亦闻歌唤奈何;谁唱 江 南肠断句,清衫白髮雨婆娑。”参见“ 记曲娘子 ”。
分類:
小豆
乐曲
曲节
节拍
《漢語大詞典》:
记曲娘子(記曲娘子)
唐 大历 中,歌者 张红红 与其父丐食于路,将军 韦青 闻其歌喉,纳为姬。尝有乐工撰新声未进,先印可于 青 。 青 潜令 红红 听于屏后,以小豆数合记其拍。乐工歌罢, 青 入问,云:“已得矣。” 青 出云:“有女弟子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风歌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寻达上听,召入宫,宫中号曰“记曲娘子”。 青 卒, 红红 奏曰:“妾本风尘丐者,致身入内,不忍忘其恩。”因一恸而绝。见 唐 段安节
《
乐府杂录·歌部
》
。
分類:
大历
与其
《漢語大詞典》:
踏踏
亦作“蹋蹋”。
(1).象声词。马蹄声;脚步声。 前蜀
贯休
《轻薄篇》
之二:“谁家少年,马蹄蹋蹋。” 元
关汉卿
《哭存孝》
第四折:“踏踏的忙那步,呸呸的不住脚。” 明
高启
《鸡鸣歌》
:“马蹄踏踏车轆轆,闕下连趍市中逐。” 贺敬之
《放声歌唱》
:“轰轰的车轮声,踏踏的脚步响。”
(2).以足踏地为歌唱的节拍。 明
高启
《杨白花》
诗:“美人踏踏连臂歌,山长水阔奈你何。”
分類:
象声词
足踏
踏地
马蹄
歌唱
蹄声
脚步
节拍
《國語辭典》:
踏地
拼音:
tà dì
蹬脚。感情激动时的动作。《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七。燕子赋一》:「言语未定,燕子即回,踏地叫唤,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差。」
分類:
歌舞
席地而坐
两膝
踩踏
激愤
踏地
地面
节拍
着地
《漢語大詞典》:
舞马(舞馬)
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 南朝 宋 孝武帝 大明 间, 河南 献舞马, 谢庄 有
《舞马赋》
、
《舞马歌》
。见
《宋书·谢庄传》
。 唐
杜甫
《斗鸡》
诗:“鬬鸡初赐锦,舞马既登牀。” 宋
范成大
《时叙火后意不释然作诗解之》
:“ 潘郎 晓衾梦蘧蘧,舞马竟与融风俱。” 明
唐顺之
《铜雀砚铭》
:“昔维瓦,藏歌女,贮舞马;今维砚,侑图史,承铅槧。”
分類:
按节
节拍
舞蹈
舞者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